首先带着书中的问题去阅读。
问题:第一, 为什么有些学习方式更有效,而有些却不行?
第二,想让职场工作者快速增加能力,我们有什么办法?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一: 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于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
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我的生存负载:
外部:职场工作 9:00~17:30 打扫 烧水 打印复印文件 ;家庭工作 ?做饭 洗澡洗头 洗衣服 打扫,主要就是照顾好自己。
内部:想有更多的钱 想买更好的护肤品 衣服 饰品等等,想从内到外让自己更加优秀。
我的生存力量:
外部: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刚好够生存。
现在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生存期。
内部: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有待于提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只是一个去年刚毕业的学生,处于事业起步期,外部的生存力量乏善可陈。要做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生存过渡期的准备。所在的公司并没有让我积累什么实践经验,主要是自己想要从内到外变得更加强大更好更优秀。我的问题是生存余力过剩,对公司对他人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生存力量大于生存负载,所以目前我有很大的生存余力。
生存负载和生存余力这是一对矛盾: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生存余力,但压力越大也意味着越少的生存余力——你有想法,但没有时间报考和学习MBA,没时间读专业资格考试,甚至没时间认真读完一本书。
因此,我有时间去学习,问题是要想清楚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什么的问题。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二: 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读书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看不懂”、“记不住”。
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全读懂了书中内容,且全背过了,又怎样呢?作者不会给你发奖状,也没有老师出一张关于这本书的试卷让你得满分。
看书要看懂,还要记住,这是知识学习的思路,是应付考试的思路,是学院教育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
这是以图书为学习的主体。你可能会说:“这么做错了吗?”
当然错了,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是你自己。
有人可以通过记忆一本词典来学会一门语言吗?不能。所以我们也不能通过熟读一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当我们买来一本书,好,读完了,没什么看不懂的,然后呢?按照以往我们习惯的读书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
有些人在工作中让同事、老板、客户感觉他专业,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一定是通过某种现象、某些事情观察来的,如果你能有心计地主动去做这些事情,那么就可以让别人认为你专业。对不对?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专业吗?这就要看,你是只做表面功夫,还是这已经成为你做事情、思考事情的方式。
专业的一个基础要求——注重事实,关注细节。
你对合作伙伴不满,你怎么跟老板说?你认为现行政策不合理,你怎么跟老板汇报?可能很多时候就直接把观点摆出来了,甚至把情绪带出来了。“我觉着他根本就不重视这件事!”“这样做肯定行不通!”……但是这么说效果如何?一般都不好,对方觉得这是你主观的、片面的、短暂的,甚至不负责任的看法。所以,一定要记住,说事实比说观点有效,更能影响人。说事实的要点是讲出细节来。细节说服人,细节打动人,细节就是力量。
说事实和说观点的对比,还有分类显示专业。
还有应用,那首先就是跟领导说事情,尤其是比较敏感的事情,尽量给事实,让事实说话。前天我带的项目进行到中期,出了一些问题,得延长时间。我就去跟领导说了,说项目遇到困难,肯定不能按期完成。我现在想,这么说不合适,他会认为要么是我们不努力,要么是能力不够,因为在项目规划的时候不能预测到所有困难,这也算能力问题。我应该跟领导说项目遇到的具体困难,每个困难的细节、原因。对,先分类:项目可能遇到的困难有3种,可控的、不可控的、无法预测的。这次遇到的就是无法预测的那种……
阅读完一本书或书中的片段,有“然后”和没“然后”的区别是很大的。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自己没有经验能和书中看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怎么办呢?那就多看书,从书中学习。)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三: 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必须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
甚至,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华生医生惊讶地发现,福尔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福尔摩斯解释道,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知识的位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们在围着太阳转,就算我们是在围着月亮转,对我或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半个子儿的影响?!?/p>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不妨回忆一下,近年来你彻底读完的一本书,是不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你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不是为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一本书?答案恐怕都是:未必。
所以,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系,甚至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在这个通货膨胀犹如脱缰野马的年代,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图书。
尤其是,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跑去教室,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做读书笔记,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你甚至不需要拿整块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相比于书价,这些时间是高得多的机会成本。
现代职场工作者没有充裕的生存余力,那么更应该掌握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你在车里、床上、厕所都可以翻几页(欧阳修对自己治学经验的总结:“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保?。如果书中有一个地方让你想到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合上书琢磨一下可以怎样将其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第二章 这样读书就够了!
为什么你读书还像要考试一样呢?
在校学生学习的思路和职场中成人学习的思路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思路。前者偏学术,后者偏实用;前者偏学院,后者偏江湖;前者利于通过考试,后者重在用于实际;前者适用于学院教育,后者适合于自主学习。
成人学习注重实际应用。
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更多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应该是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Workshop),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学生认真接收的培训(Training);应该强调一种学习氛围,使成年学习者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进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2.关联经验
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项根本差异,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而且不断增加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被自己和他人加以利用。
所以,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习者经验的。实际上,利用学习者经验的效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方法也比你想象的多得多,比你想象的容易的多。
3.强调实践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个体的表现取决于他做此事的能力和意愿。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的组合,被称做个体做此事的“准备度(Readiness)”。而成人的学习准备度,更倾向于实用。学习内容与他的社会角色、工作岗位、面对的问题关联越强,他的学习准备度就越高。所以,选择学习内容,首要考虑是“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个体的成熟,个体的时间观会发生一种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因此成人学习更多的就是一种问题中心的学习而不是学科中心的学习。所以,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
5.内在驱动
成人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而学习。
拿这5条成人学习公理来衡量你的学习方式,以及你见到过的各种学习方式:是否发现,越符合这5条公理的学习方式,给你留下的印象越深?
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几万元?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 I
图书+I=培训
从上面这个方框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主题的图书和培训的差距就在于I。
I价值多少?等于参加培训和购买图书的差价。
I就在参加培训和阅读图书的差别之中,是有效促进学习的元素,那么I到底是什么呢?
这差别在于培训师吗?也是,也不是。说是,因为I主要是培训师带来的;说不是,因为不是只有专业的培训师才能带来I。
无论I是什么,它和核心知识不是一回事。因此,企业就不一定非得通过昂贵的培训课程才能确保员工达到学习效果。只要从图书中获得核心知识,再安排一位主持人带来I,就能达到目标——学习者从中获得比自己阅读图书好百倍的效果。
我们也知道有些人,像张瑞敏一样,他们自己读书就能达到和参加培训一样的效果,那是因为他自己养成了一套学习习惯,不知不觉做到了I。对个人而言,掌握I,就是具备一种能力,即通过阅读把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真正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也很值钱。
帮助学习效果提升百倍的I
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公理,在精心设计的培训中都体现了出来。
自我导向 优秀的培训师通?;嶙隹吻暗餮校粤私庋罢吣壳霸诖酥魈馍系闹?、经验、问题、期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或调整课程。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期间随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后评估此次学习。
关联经验 学习者被提醒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做法、见闻,然后经过批判性反思,加工自己以往的经验。学习者还通过现场测试(不是考试),清晰自己的风格/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明确自己的差距。
强调实践 现场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公开分享、游戏和工具,让核心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理念,而成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实践。另外,按照AST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报告,优秀的现场培训一定要考虑两点:第一,即学即练——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下,第一次练习新技巧的机会;第二,现场反馈——练习后讲师给予专业的点评。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结束培训后,在工作中很容易地应用和实践。
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习者讲出自己的具体问题来讨论,怎样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要求学习者详细规划课后应用的步骤和情境。
内在动机 只有很少的人认为阅读(尤其是读致用类图书)本身是有趣的、快乐的,但在现场学习中,培训师往往精心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种???,以使学习者调用多感官参与学习,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另外,在小组中学习,这些活动也让人更加投入、更有兴趣。
所以,导致了培训比阅读效果更好的I,其实就是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对成人学习公理进行实际的落地和操作。
归根结底,这就是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培训可以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反思)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安全的演练)。(体验)
有了I,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点评。(反思)
所以,有了I(Interpretation),学习者就可以反复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疤逖椤焙汀胺此肌绷礁龉滔喔ㄏ喑?、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把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称之为“拆解”,或“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现在,通过对比考察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现场培训,我们从中分离出了有效促进成人学习效果的元素I。I可以帮助学习者体验和反思,把知识拆为己用(A),从而增加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读书”到“拆书”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本书带来核心知识。有了这样一个权威的知识来源,我们在对某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专家的角色就可有可无了。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可以带来I,以帮助学习者产生A。这个角色要做到激活、促动、催化等动作,这个角色是拆书帮的灵魂,这个角色叫作拆书家。
拆书家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动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还可以给出点评,来帮助学习者反思。总而言之:拆书家引导促进,帮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家带来I,帮助学习者做到A。
要应用拆书帮的学习理念,拆书家是必不可少的。实际应用中,拆书家和学习者可以是不同人(形式上更像培训或有人主持的读书会),也可以是同一个人(在阅读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
也就是说,有两种形式可以实践拆书帮的理念:
一个人的拆书帮。自己是学习者,也是拆书家。自己生成I,帮助自己做到A。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理解了这个知识,再响应拆书家的要求联系自己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案例。这既是对这个知识的体验,又是对自己经验的反思。
在拆书帮现场学习中,学习者只要按着拆书家的要求做就可以了。
若是自己阅读这段内容,就需要有意识地问自己“我作为卖方,都曾怎样影响买方,这些影响分别是哪种类型?”,然后再自己回答。
经过阅读片段(R)、引导促进(I)、拆为己用(A)这三个步骤,拆书帮解决了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帮助学习者从一本30~50元的致用类图书中,获取与一场3~5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
(那我就是一个人的拆书帮。自己是学习者,也是拆书家。自己生成I,帮助自己做到A。首先,阅读原文片段,然后回顾自己的经验这是体验,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痪浠八稻褪?,阅读原文片段,想到了我以前是怎么做的(体验),阅读了书中的方法,以后我怎么应用(反思)。R阅读原文,I自己激活自己的经验,A1以前我是怎么做的?A2学习了书中的方法,以后我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应用书中的方法?)
现在来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
一,为什么有些学习方式更有效,而有些却不行?
同样的学习方法,对别人有用,对你却不一定有用,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书中的办法是RIA便签读书法,拆书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