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中午,正准备做饭时,听到窗外传来婆婆爹爹和邻居堂叔吵架的声音,我赶紧下楼看发生了什么。
原来,叔叔家在生炉子时,炉里冒出的黑烟正好往门前飘,而婆婆正在屋前晒被子,不知道叔叔家是在生炉子,以为叔叔家在窝(生)烟子,便埋怨了一句,说不好晒被子。叔叔听了一时嘴快,说婆婆还知道这样不好,便不由自主的顺嘴说起婆婆以前怎样怎样……
于是,话头由此展开了,叔嫂两人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你一言我一语,斧头把越斗越紧,就吵了起来……
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这样升级了!两个当事人各自似乎委屈得比窦娥还冤!
02.
叔叔觉得理大,对婆婆厉数以往那些磕磕碰碰的事,认为以往的那些事全是婆婆做的没理,可叔叔这些“理”,却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的婆婆,怎么“理”也“理”不出头,越“理”心越急,“理”到极处,“理”出粗口要打婆婆。
婆婆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对叔叔的数落毫不畏惧,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之势,自认自己没错。反而不依不饶地说起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叔叔不凭心,忘了叔叔多年前一家人刚搬到这儿来的时候,家里人曾经是怎样帮叔叔的,那时,叔叔家说喜欢吃大蒜,婆婆便毫不犹豫地送了几十斤大蒜给叔叔家,叔叔家盖房子,家里人也是义不容辞,有空便去帮忙……婆婆说到伤心处,竟然声泪俱下,涕泗横流………
爹爹这一次看到了婆婆和叔叔的扯皮现场,认为这次是叔叔不对,全是叔叔一句话引起来的。爹爹认为叔叔这样和婆婆吵起来、还要打婆婆,认为叔叔是看不起人,于是,爹爹的硬气穷一瞬间就爆发了,也话赶话地加入了这场口角之争……
还好,这场口角的争执最终以叔叔的道歉而结束!
……
03.
由此,我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收到家书,说家里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里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自觉让出三尺地。
众所周知这个故事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宽容礼让是我们生活的一种美德,与人相处,要多一分谦让,多一分宽容,在矛盾面前,更要心胸宽阔。
可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又想到了疫情。疫情还没过去,门前的卡点还没拆,流动的宣传车还在不停的播放着防疫知识与禁令规定。
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严重到了何种程度,一线的白衣天使、志愿者、平平凡凡的人,等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在为这次疫情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是他们让我们在大后方有惊无险!
可我们在后方做了什么……?
想想六尺巷,想想疫情,还说什么?好好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珍惜每一天吧!
齐帆齐写作课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