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年前,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应女儿班主任老师的邀请,我做了一场面向中班年级所有家长的亲子阅读分享。后来,我将那场分享整理成文字稿,便有了这一篇文章《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爱上阅读》。那是五年前我在亲子阅读上的一些经验总结和思考,如今看来有很多不成熟,甚至片面和有待商榷的地方,但是对于处在亲子阅读探索阶段的父母,或许我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哪怕是反面的参考。)
? ?
? ?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她在女儿圆圆1岁左右就开始天天给她讲故事,小学二年级圆圆便开始读长篇小说,高三假期当其他同学埋头题海时她读完40万字的文学作品。“2007年高考,圆圆的语文获得了140分的好成绩。据媒体报道,当年北京市文、理科近12万考生中,语文成绩达到140分以上的总共只有12人。”从圆圆的经历中我获得两点启示:一、语文学习中,阅读非常重要;二、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源于家庭的熏陶。
? ?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这个论断有些骇人听闻,但不得不说儿童在幼儿时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其整个人生的重要基础。阅读亦是如此,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源于家庭,不能单一地推给学校,过多地依赖于老师,错过了关键期,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营造家庭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呢?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在此谈谈我的个人经验和思考:
一、先入为主
? ? 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刚孵化出的小鸭见到的第一个活体不是母鸭而是劳伦兹本人,他像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于是小鸭子像爱母鸭那样地爱他,跟在他身后走。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印刻现象”,即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一种现象。无论鸭子还是人类,生命初期,他最先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对其影响深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惠特曼在诗中写道:“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毙⊙汲錾笞钕瓤吹嚼吐鬃龋吐鬃染统晌⊙家簧堪胱匪娴难悸杪?。而一个孩子,他生命初期最先见到的事物也会成为他生命的底色。众所周知,犹太人都很爱读书。据说犹太人家庭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父母还不断地为孩子讲上面的故事,让孩子从小体验到书的甜蜜和美好。一个孩子,在他的生命初期看到的是青山绿水,是慈爱友善,是美好的书籍……那么这些美好也会内化在他的心里,成为他的一部分。反之,如果他最初接触到的就是脏乱,是打骂,是麻将、动画、电子游戏,是暴利与血腥……毫无疑问,这些自然也会先入为主占据孩子的心灵。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爱上书籍,我们不妨向犹太人学习。并不是非得在书上涂上蜂蜜,而是在孩子幼时就先入为主地让孩子感受到书的甜蜜和美好,先入为主的甜蜜和美好,这会让孩子一生心向往之。孩子最初见到的电视,后来又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故意刁难他;孩子最初接触的是电子游戏,后来要阻止,那也是强人所难。但如果让孩子最初接触到的就是美好的事物,那么美好的事物也将伴随孩子一生。所以,想要孩子喜欢什么,就在孩子成长之处,让孩子与这个事物建立美好甜蜜的链接。如果希望孩子爱上书,那就让书变得“甜蜜”且美好,把握好成长之初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美好的书籍,陪伴孩子美好的成长。尹建莉对圆圆的教育可以窥豹一斑。
二、快乐相伴
? ? 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做过一个实验,他每次给狗喂食都会摇铃,狗得到食物便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渐渐地,狗只要听到摇铃声即便没有得到食物也会分泌唾沫。这就是著名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狗是因为食物才会分泌唾沫,食物是狗分泌唾沫的诱因,当摇铃声和食物绑在一起重复出现,摇铃声借助了食物这个桥梁成功地与狗分泌唾沫这一现象构成了链接,当二者的链接足够紧密和频繁,拆除中间的桥梁——食物,摇铃声和狗分泌唾沫这二者之间的链接也依然存在,不会断开。上文中提到犹太人在《圣经》上涂蜂蜜,让孩子去舔,并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以此让孩子喜欢上书。其实,犹太人的这一做法正是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的最好佐证与应用。蜂蜜让孩子产生“甜”这一美好感受,将蜂蜜和书绑在一起,借助蜂蜜这一桥梁,孩子会对书也产生甜蜜愉悦的感受,所以,即使将蜂蜜去掉,书也会带给孩子甜蜜美好的感觉,孩子也因此爱上了书。
? ? 受到这个实验的启发,在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上,可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孩子之所以会喜欢一样东西,绝对是因为这样东西能够给他带来愉悦的体验,让他感觉到舒服,他才会由内而发地主动地想要去接近,而绝不会是因为被强迫和规定。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知道阅读有益,强迫和责令孩子去看书,这样的硬性绑定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被强迫、责令的屈从感,以及由此而生的反叛、厌恶情绪,孩子看书时带着这些负面的情绪,那么你也将书与这些负面的情绪绑在一起传递给了孩子,可想而知,这样下去,书定会成为孩子避之唯恐不及的“惩?!?。要让孩子爱上书,爱上阅读,得让孩子在接触书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将快乐的情绪与书链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爱书。那么,如何将快乐的情绪与书链接呢?
? ? 首先,父母是孩子和书之间的桥梁,父母可以把自己变成“蜂蜜”涂在书上。幼儿最依恋的人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他和母亲的链接最为紧密。妈妈把自己化身为“蜂蜜”涂在书上,孩子会因为爱妈妈而爱上书。我很爱看书,家中的书很多。孩子常常看到妈妈看书,她会很好奇,她也想看看,甚至还会模仿妈妈看书的姿态和动作,抱着妈妈的厚书“看”得有模有样。我常常抱着孩子,让她在我的怀里和我一起翻书玩,我会给她读好听的故事,和她一起看书中美丽图片。妈妈把自己作为桥梁和纽带,经由自己,让书和孩子链接起来。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看书时,孩子从妈妈的声音和温暖的怀抱中所感受到的幸福与爱会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这种美好的感觉就像是涂在书的蜂蜜。有一天,即使妈妈不在身边,触碰到书,那份美好的感觉和记忆依然会被激发出来,让孩子主动地拿起书来翻看。孩子幼儿时期,书可以是我俩共处时的玩具。我唱书中的儿歌给她听,我们一起看书中的美丽图片,我和她玩着书中小动物们玩的游戏。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她读一个完整的故事,她坐在我的腿窝里。每打开一本书,对孩子而言就是打开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每听一个美丽的故事,就是和妈妈一起开启一段神奇的旅行。书不在读得多,而是读得精。一本书可以反复地读,反复地讲,爸爸讲,妈妈讲,家庭成员接龙讲,情节创意延展了讲。可以把书中的故事和情节搬到生活中重现,可以在家中角色扮演,每本书都读成了我们自己的经历和快乐的体验。有了这样的亲子阅读和陪伴,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就常??醇烁鲂〉首幼诖扒暗男∈榧芘园舶簿簿驳胤攀?,她不识字,她读图,每一副图里都有她自己的经历和记忆,我发现她可以没有大人的陪伴,一个人在那与书为伴,且看得津津有味。
? ? 其次,安排与书有关的活动,让孩子产生一个认知,即只要有书“出席”就有惊喜和快乐。我和女儿“玩”书也玩出了很多花样。我们模仿书中的小动物蹦跳和游戏,我们按照书中呈现的各种水果、蔬菜在家中寻找原型,我们将书中的故事和场景以表演的形式“情景再现”,我们甚至用书来搭积木,用书来玩躲猫猫,我们还会因为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而带着书开始一次探险,一次远足或旅行,让孩子在自然与生活中看到书中的图片与文字在我们眼前变“活”,从平面变成立体……记得有一本绘本书是讲魔术大变活人,于是我把爸爸的条纹睡衣套在孩子身上作为魔术师的长袍,我用一个长方形的塑料袋,里面塞满气球让其鼓胀其起来,用绳子将其固定在孩子的头上作为魔术师高高的大礼帽,然后我把自己盖在被单下。一切准备就绪,于是小魔术师模仿书中魔术师的样子出场,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她突然揭开被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妈妈被小魔术师变了出来。然后我俩交换角色。我表演大变小孩。每读一本书都可以找到一个玩的题材,孩子乐此不疲,并且她因书而有的灵感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超大人。
? 书中讲蚯蚓,我们就真的拿着锄头去挖蚯蚓,去探访地下王国的主人;书中讲秋天,我们就会去大自然里寻找秋天足迹,每年都会在银杏树下为她下一场银杏雨;故事里小兔子拔萝卜,我们家的青青小兔兔每年都会跟着爸爸去土地里收获萝卜……
? 总之,围绕着书,父母们可以尽可能地调动自己和孩子的智慧,发挥创造性,设计适合自己与孩子参与的游戏和活动,和孩子一起“玩”书,一起把书变“活”。这些快乐的经历,无一例外都让孩子体会到书带来的快乐与“甜蜜”。
? ? 孩子初期的“看书”家长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心,不要拘泥于书中内容的实用性和教育性,不要僵化看书的姿势和地点,怎么好玩怎么来。对于幼小的孩子,书就是玩具,让孩子爱上书,觉得书好玩,看到书就开心,看到书就想翻,这就成功了。至于书的知识性等不是不重要,而是此阶段这不是重点,那是后话。就像一个人爱上登山了,登山远眺,风景自然呈现于眼底,而初学登山时,重要的是爱上登山这件事,而不是登的山风景如何。如果一提到“山”字就痛苦,风景就变得遥远了。只要孩子爱上了登山,然后再去选择登什么样的山,以何种形式登山,孩子自然慢慢接受而不会排斥。
三、书香浸润
? ?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幼儿教育实际上重在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敖煺叱嘟吆凇痹谑橄阒薪笾谐ご蟮暮⒆?,自然会有一种书香气息。谈到“书香浸润”我想说两点:
? ? 第一点,书香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想要孩子爱看书,家里首先得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书籍。父母有父母的书架和藏书,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书架和藏书,这是家庭书香氛围的硬件。其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父母爱看书,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这是书香家庭的软件。父母自己不读书却只一味要求孩子读书,并且让孩子爱上书,这就比较难了。良好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孩子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在家庭的书香中浸润长大的孩子自然会习染“书香”气。
? ? ?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靠父母的耳提面命用嘴“教”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出来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父母自己先做到。父母就是一本书,你希望孩子在你的身上读到什么?
? ? 第二点,家庭的书香氛围是有限的,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地方泡一泡。让孩子在更多的书架和书籍中游走,感受很多人在一起阅读却鸦雀无声的更浓郁的书香氛围。博尔赫斯说:“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蓖际楣菔侵兜牡钐?,有着非常浓郁的书香氛围,那里是读书人的殿堂。走进图书馆,心灵会受到洗礼。而博物馆,那是一本庞大而厚重的立体历史书。浸润其中,孩子一定获益匪浅。
? 四、能进能出
? ? 书不能读死了,读到书里边不出来,停留在书面上,满脑子都是塞得满满的书面知识,与生活脱节,就成为了书呆子。书要读活,要与自然、生活相结合,要把书读到生活中来,读成一种经历和体验,从大脑的读,到身体的读。读书,不是目的而是桥梁,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书更好地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认识自己?!岸镣蚓硎椋型蚶锫?。”二者相辅相成,我们要带孩子走进书,还要带孩子走出书,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 ?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淌??!倍潦槭鞘澜缟厦偶髯畹偷母吖缶俣S炝己玫氖橄慵彝シ瘴煤⒆影鲜?,爱上阅读,这是父母可以送给孩子受用一生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