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时候,师父总是我最强大的后盾。后来,我也想给师父撑撑腰。2016年,大概是夏天的一个午后,只记得天很热,阳光很炽烈,只有我们师徒俩在老铺里画画,我问师父:你对佛山木版年画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师父一边画着画,一边轻叹着说: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佛山木版年画重新被大家用起来,而不是被收进博物馆里。
我当时也没想太多,就乐呵呵地说: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一点点地让年画回来。一个人用,十个人用,一百个人用,一千个人用……,慢慢来,总会达成的。
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好要怎么做,只是有问题之后,习惯性翻书,回去便拿起冯骥才先生主编的《佛山木版年画集成·佛山卷》找出佛山木版年画盛时的使用范围,哪些城市,哪些文化区域,在哪些场景下年画会被使用。然后一一地找师父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应的年画。
可能真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16年的秋天,我获得了一个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的机会,当时“非遗进清华”负责人陈岸瑛老师在介绍非遗的发展方向时也强调要让非遗走进人们的衣食住行,要用起来。
在清华学习之后,回到老铺,跟师父一商量,我想在年画老铺举办年画公众开放日活动,看看现在的人们对年画需求的点在哪里。师父是一个很开明的老人家,日常读报,手机看新闻,对国家的文化政策也很了解。师父听了我的想法之后,就说,那就干起来。我全力支持你。
于是,从2016年到2019年,有了上百场的年画公众开放日,有了喜神和合二仙脱单专场,有了状元及第考神逢考必过专场,有了一个亿小目标的财神专场,有了Hold 住全场的持刀将军专场,有了二胎神器天姬送子专场。
有了佛山木版年画里的诸神复活;
有了佛山解忧年画店的年画传承新概念;
还记得师父为了支持“诸神复活”专场活动,有点纠结,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一些网络用语实在是对于他这种年纪的老人家有点难以一下接受,最后还是愿意亲手写下一张张福帖“行桃花运”“一个亿”“二胎神器”“逢考必过”“Hold住全场”。
还记得师父为了支持年画在各大新媒体上的传播,虽然开始有一点点不适应,还是决定跟着我一起尝试直播,尝试拍抖音小视频。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来了解年画。
还记得在2017年的清华进修毕业典礼上,师父为了到场给我打气,尽管听不懂台上嘉宾的普通话,还是等到我上台领毕业证,在台下给我使劲鼓掌。
还记得清华导师回访时,我跟他说清华的老师们都很照顾我,教了我很多专业的知识。老师们来到年画老铺时,我听到师父很努力地用他会得不多的普通话对老师们表达着感谢,谢谢他们对徒弟KK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