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发现夏代占卜甲骨的地方,才是夏朝都城或夏后居住之城
文|黄饮冰
如果我们相信司马迁的话,我们就一定会同意集中发现夏代占卜甲骨的地方,才是夏朝都城或夏后居住之城的观点,而绝不会去附会什么大都无城的解释。
在《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中,司马迁对古老的占卜习俗进行了考证。
司马迁说:自古以来的圣王将要建立国家,承受天命,兴举事业,何尝不重视卜筮,用来助成好事。唐尧、虞舜以前,不能记述了。自从夏商周三代兴起,都是各自有吉祥之兆作为依据的:大禹娶涂山氏之女,卜兆吉利,而夏启世袭君位;简狄吞飞燕之卵,卜兆吉利,所以殷族兴起;后稷善于种植百谷,卜兆吉利,所以周室称王天下。称王的人决策各种疑难,参验卜筮,用蓍草、龟甲占卜进行判断,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司马迁还说:蛮夷氐羌虽然没有君臣的秩序,但也有决断疑惑的占卜习俗,有的用金石占卜,有的用草木占卜,各国习俗不同。然而都可以用占卜来指导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自相信占卜的神灵,用来预知未来的事情。
司马迁继续说:我大略听说,夏殷时期想要占卜的人就取蓍草、龟甲,占卜完了就丢弃它们,认为龟甲收藏就不灵,蓍草久存则无神。到周代,占卜官经常珍藏蓍草和龟甲。
从司马迁的以上论述,可以看到,龟甲并不是书写文字的常用材料,在龟甲上书写文字,是占卜的需要。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甲骨文,是因为龟甲不易腐烂的原因,写在其他材料上的文字,如兽皮、布绢或竹木树皮上的文字,可能是时间久远、易于腐烂而难以见到更古老的日常用文字。实际上,先秦竹简,汉代写在绢上的文字,我们是看到过的,如长沙汉代墓。所以我们看到的商代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堆地挖出商代甲骨文,是因为商代占卜官有丢弃蓍草、龟甲的习惯,占卜完了就把龟甲和蓍草丢弃。由于需要占卜的是王者,占卜活动往往在君王住居的地方,君王住居的地方有集中丢弃垃圾的垃圾坑,蓍草和龟甲丢弃在垃圾坑中,久而久之就成堆了,蓍草腐烂了,龟甲却还在,导致龟甲出土相对集中,所以在殷墟考古中,我们可以挖到成堆的文字甲骨。司马迁告诉我们,夏代与殷代的习惯一样。
从这种占卜的习俗可以推理出,集中发现文字甲骨的地方,就很可能是君王住居的地方。君王住居的地方,就是王都无疑。
根据司马迁的描述,商代这种丢弃蓍草和龟甲的习惯,夏代也是一样的。而且司马迁肯定夏代也盛行这种占卜的习俗,他只是对唐尧、虞舜以前不能记述,但也听说过“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那么依据占卜习俗,我们肯定能找到夏代的文字甲骨,也有可能找到五帝时期的文字甲骨。实际上,比五帝时期更早的带有契刻符号的甲骨在考古中是有多次发现的,这也证明了司马迁不是妄说。
我们现在找不到夏代的文字龟甲,也许是还没有找到夏代的真正都城。从我们发现的甲骨文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文字体系来看,夏代的文字应该是存在的。
照这个推理,先不说夏都,只要是夏后所居之地,就一定会有成堆的被丢弃的占卜文字甲骨被发现。没有占卜文字甲骨被发现,很可能就不是夏后所居之地。我们知道,殷王所居之地是多个的,这是由古人游耕的习俗决定的。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或者发生什么洪灾的,都会导致迁徙。殷商有多次在河南河北迁徙的记录(殷十五迁)。我们发现的殷墟是殷王最后的居住之地。其实夏后也是这样,在河南与晋南轮流。所以夏后之居与殷王之居一样,不止一个。所以有的时候也许没有城,但是的确是夏后或殷王之居。不是所谓的大都无城,而是没必要建城。
既然王者之决用占卜,占卜用甲骨。那么无论如何是要发现占卜甲骨的遗迹才能定为王者之居。是王者之居,才好意思说都。我是相信司马迁的,既然司马迁对夏代用龟甲占卜是肯定的,而且司马迁诚恳地表示对以前还不十分肯定,那么司马迁说话是很谨慎的。所以我是坚信夏后之居必伴随有甲骨发现的。
在龟甲上刻字,距今9000年到8000年的贾湖文化就出现了!所以夏后在龟甲上刻字占卜也不是个奇怪的事情。
黄饮冰2018年1月23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