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做人,当日有效。这句话极像一句忠告。仿佛是在年轻人耳边说,“人生在世,管他什么苦痛,都当及时行乐!” 亦或者这只是一碗汤!一碗饮下便可暂时排解苦痛,忘却烦恼,继续残喘苟活的孟婆汤。
一个“像”字似幻似真,似是而非。所见都不一定真,更何况只是有些“像”而已。多半是一些人对号入座的解读罢了。我是在清早卖油条的小摊前,看到这句话的。他们就肆无忌惮的睡在马路牙子下面,一根红色的废旧广告布从脖颈穿过,不知道是为了阻止人们上路,还是仅仅就是宣示存在,反正就那么刺目的摆在那里,即便摔倒也没人敢上前搀扶。
我有意无意把做人下面那个“下流”的字隐去了。虽然只是一个字,隐掉之后却真的通达了,仿佛人也跟着开朗起来。但我也没有去扶,从既往的一些事例看,做人无痛的代价绝对不小,下手之前我得仔细考虑得失,甚至是风险。确定自身无虞这是我做决定的出发点。最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放弃了,因为我对做这件事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尚有疑虑。
做人无痛,应该是人生的至高的境界了。至于是否限于当日,倒在其次。就像攀爬一座山,“无痛”的地方只在顶峰,但多少人其实一生都徘徊在山脚,至多到达山腰,根本不曾领略山巅的高远与开阔,恍恍惚惚一生就过了。当然,也有一些人抱有“博彩”心态,哪怕是1%或者更少的几率,只有一瞬间能一窥山顶的玄妙,都是在所不惜的,何况当日有效。
追求无痛的人,肯定都有一种深刻的认识。那就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充满痛和苦。因为有痛,所以才千方百计追求所谓的“无痛”。这本就是悖论,无论如何苦痛几乎无可回避。
儿子年幼,刚入小学,按说衣丰食饱,课业也不繁重,该是无忧无虑的时候。尤其这些日子来,因为学校停课,儿子的学堂从教室搬到了方寸之间的屏幕之上,比起教室里是森严,按说这种松散的在家学习应当是轻松许多的。但儿子很是烦恼,学校即便在忙,尚有课间喘息之机,可以和同学到处撒欢。在家却不同,父母知根知底,更有24小时不间断盯防,稍有差池便须承皮肉之苦,也是头疼恼火。
年岁大的人会好些吗?母亲早过了花甲之年,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却在前些日子接儿子放学的途中,不慎摔断胳膊,伤筋动骨100天,虽然已经修养三月,但现在依旧偶尔生痛。每每想起,尽是苦楚,我在母亲的疼痛中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没想到30多年后,我已然长大,给予母亲的居然是另一种痛。
我出生的地方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老屋前的一片水田夏季种稻,秋季种谷。玉米地里偶尔还会插花种一点向日葵。这种灿烂的植物有一个硕大的花盘,纤细的躯干看似柔弱,却始终风吹不倒。许是出于光合作用的本能,每当太阳升空,花盘就会不自觉跟随,抓紧一切时机努力生长。这一点远比傻笨的玉米机灵的多。
这两天的微博话题中,有许多关于武汉解封的内容。?封城76天后,再过一天就是离汉离鄂通道重新打开的日子。我没有长久被封禁的经历,最长也不过是呆在家好吃好喝几日罢了。没有感同身受,是没法理解1000多万武汉人两个多月里的困顿、焦虑与不安的。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苦,只不过有苦自知,各自不同罢了。所有的成长也是苦,在与环境和自身抗争的过程中,不断把活着转化成生活。不管是卑微的个体,田野的花草,还是时代的洪流。所有吃过的苦最后都会熬成一种叫痛的东西。这种痛,刺激着我们的成长,也催逼着我们不停的向前。
所以,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苦痛或许才是生活的背影,你的正面有多精彩,只要迎着光向前,苦痛就一定会如影随形。就像盛开的向日葵背面,那片繁茂的包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