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到一个教育的问题,突然有几分感叹,为人父母,长辈或者领导,明明不可改变,为什么我们总还是揪着一个结果去批判?
比如说,你有没有听过,妈妈对着孩子说,你怎么数学这么差?
你就不能细心一点,做什么事情都这么粗心大意?
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想找个对象结婚呢?
孩子如果心里能发声,那大抵的回答可能是,我也想知道,我是继续了什么基因,看到数字就犯晕;我也有个利器,直接把心思给磨细,这样再也不会出现粗心大意的问题;如果可以,我何尝不想找个人,有人爱有人宠,生活得如糖似蜜。
可我们不仅被这样对待,可能还会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比如说,那句扎心的话,你就不能给我长长脸?
怎么长脸?作为孩子,我有这种体验吗?作为父母,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其实,当我们去揪着一个结果去批判的时候,都是试图将一个结果的责任放置到别人身上,而那个不可改变的结果,往往带着我们自己难以承受的感觉。
我见过更加让人感觉难以置信的说辞,曾经有一个妈妈说,我和我丈夫关系一直非常好,非常紧密,唯一的争执都在孩子那里,孩子总是出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丈夫突然要和我离婚,我简直不能相信,我们关系那么好,唯一的分歧就是孩子的问题。
试想一下,这个孩子如果听到这样一番言辞,该怎么样回应,原来只有我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父母关系的崩解,而我们的父母本可以幸福而甜蜜地生活下去的。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电影《你好,李焕英》。
那么感人,何尝不是寄托了一个梦,或者给我们每个人心里造了一个梦呢。如果一个母亲,生活是十分如意的,欢欣的,美好的,她的孩子会觉得保有这样的幸福美好是自己的责任吗?母亲有很多自己生活的无力与不满足,但保持一个微笑的状态,这是积极的。但是只是用微笑的状态来欺骗自己,不承认自己生活里本身的无力,不直面自己对自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那才会成为一种伤害。因为这样母亲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我就这样的,我感觉挺好的,唯一不好的是,你的发展不尽如我意。所以那些不愉快和不幸福只是源自你的无能与无力。那这些关于自己无力的或者羞耻的感觉就会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孩子也会把这个视为自己人生的任务,不断地追求让母亲满意。
那孩子的一生,还有什么还追求自己的感觉呢?
我们并不是批判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母亲,而是,我们都得直面自己,唯有承认自己身上一切的感受,才有机会去面对它。改变或不改变,有很多环境与条件的影响,但至少我们不会把力气都花在批判别人,或者指正别人身上,而是把力气花在自己身上。
与其揪着一个不满意的结果批判,不如承认在这些事情上,自己其实是无能为力的,那这样,我们才可能去看看,在哪些事情上,我们还是可以做点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