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剛剛長大、懂事,父母就老了? 是我懂事的太晚,還是光陰的腳步太快?
有一種揪心的遺憾,就是:當真正懂得何為「孝道」時,當計畫好了各種行孝時,好多事卻已經沒辦法去實現了,比如帶父母去旅行、帶他們享受一下五星級酒店的待遇、帶他們去嘗嘗外面的特色美食...... 他們已經走不動了。
確實是自己懂事的太晚,沒有瞬間變老的,我們的父母親都是漸漸老去的,感覺「瞬間變老」,只是因為陪伴太少。 每每想到此,良心上終究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捫心自問,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了。
2、
一個人時,每每想到父母雙親,內心總是會翻來覆去地找各種事由來指責自己,好似惟有對自己深深地自責才能減輕那份悲痛與無力,才能彌補那份遺憾。
經雲:「命如果待熟,??謺懵?,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生命就如同長在樹上的果子,每一顆果子都要經歷風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飄然零落了,沒有誰能保證所有的果實都能夠長到成熟。 人生也是一樣,無常大鬼每天都跟隨在我們身後,不知道哪一天就把我們的生命偷走了。
世事無常,生命無常,在生命的無常面前,我們是多麼地渺小啊,而在無常的生命面前,世間俗物,那些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麼呢? 比如:金錢。 金錢唯有用在有用的且有意義的事上方才能彰顯出它的價值呀!
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 佛法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是無法回避的,我們應該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 道理我都明白,但真正切切實實遇到了,傷悲苦痛還是免不了,眼淚依然會止不住流,但有一點我確信我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我會積極面對! 並曉得一切隨緣!
祈求諸佛菩薩給我力量! 让我有力量去感染到我的老父母,给到他们安心!
3、
《孩子當我老了,請不要嫌棄我》一詩中寫道:
「孩子,當我老了,希望做兒女的不要嫌棄我。 現在我需要照顧了,就如你小的時候,我照顧你那樣,請對我多一些耐心。
當我老了,手經常發抖,吃飯時常把菜湯灑在衣服上,別嫌棄我,對我多一些耐心,就如你小時候,吃飯也經常把菜湯灑在衣服上一樣。
當我老了,走路蹣跚行動不便,也想出去曬曬太陽,就如你小時候,我用小車推著你出去曬太陽一樣。
當我老了,說話時常忘記了說到哪裡,於是我把話再從頭說一遍,請多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好好想想,然後把我沒有說完的話再繼續說完。 其實我談論什麼並不重要,請多一些耐心待我。 」
每次讀到這首詩,心中都會充滿巨大的悲傷。 當父母年輕的容顏已被歲月刻上年輪,當父母曾經健碩的身體開始不斷的被病魔侵蝕,當曾經仿佛無所不能的父母逐漸老去,尤其是看到父母生病了,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是恐懼無助,驚慌失措的,就如我第一次看到母親頭髮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竟然好多白髮的那一刻,以及發現父親得病的那一刻,真的是恐懼無助、驚慌失措......
4、
感恩父母,愛無處不在。
或許,父母沒有給我們帶來奢華的物質生活,也沒有給我們創造一個進取仕途、步入富裕的康莊大道。 但,是父母給予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寶貴生命!僅憑這一點,已經足夠!
感恩父母,不只是掛在嘴上說說而已,更不能等待。 感恩父母——它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地想一想時,對父母的感恩。 其實,就是是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給予父母的—孝—順!
《禮記》中曾提到「孝子之養」,首先就是「樂其心」,這個「其」是何人? 便是父母。
通俗的說,作為子女最基本的孝順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父母與子女因為生活環境以及時代的不同,有一定的思想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些雞毛蒜皮、家?,嵤旅媲?,我們作為子女應當以父母之樂為重,萬萬不可傷害父母,更不能彼此之間產生隔閡。
尤其是當父母年老體弱甚至抱病在身時,他們的性情較之以前會有所不同,有時會變得像個孩子般執拗、固執而不通情達理,我們得懂得那時的他們,其實是在找自己的存在感,他們內心因為體弱有病而有著一種不安全感,那中情況下, 我們萬萬不可去抱怨父母甚至指責父母 ,更不可去要求父母改變以符合我們認為的合情合理狀態,應當想想他們餘下的時日,是屈指可數的了,作為子女,我們於心何忍再讓他們去費力壓抑自己、迎合周遭呢? 那時那刻唯有我們去改變,甘心情願去接受他們的所有情緒,甚至是無理取鬧,只有把他們當孩子般去哄著,讓他們稱心如意即可,可千萬別試著去跟他們講道理,老小孩老小孩,這個詞一點讀不錯!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好了以上這些,就是父母真的有一天駕鶴西去了,那——那一天,我們流出的眼淚中也不會有多少遺憾!感恩父母——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5、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即是生命的延續,卻也是愛的循環往復。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應是「愛有回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今生今世活著,愛著,念著,陪著。
阻不斷的是時間之水的奔流不息,守不住的是頭上青絲永遠烏黑亮澤,在時光的長河中沒有什麼會永遠靜止不變。 父母逐漸老去,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些陪伴與關愛,像自己兒時被父母愛著那樣愛著父母。
願天下為人子女的早點懂得「孝道」,及早行孝。 父母親不求我們回報,但我們的良知不允許我們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