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还会见到有人提起忆苦饭,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几乎没有了。
80年代中期出生的我,对忆苦饭的了解,仅限于字面意思,不了解忆苦饭要回忆什么苦,查了下百科,忆苦饭确实像它的名字一样,教育人们忆苦思甜。
吃忆苦饭的时间,一般在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或学农的农忙劳动时,个别单位一个或半个月一次。做忆苦饭,有的是本学校、本单位自己做,有的是集体到农村让农民做。
什么食物能达到忆苦思甜的效果?自然是粗粮,越粗糙越好,有的是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的窝头,有的是用麸子和玉米面混合的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的米糠、豆腐渣,有的是麸子和白菜帮加些盐做的糊糊,有的还掺进树叶、草根、碎稻壳,忆苦饭应该不会好吃,甚至要难吃,才能起到忆苦思甜的效果。
《儿童文学》刊登过一个吃忆苦饭的有趣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上初中的小男孩,很不爱听父母忆苦,有一次爸妈的老同学们来家里吃饭,一个叔叔感慨二十年前没有龙虾,打开大家忆苦的话题,小男孩不耐烦地想回房间,爸爸的回忆引起他的好奇。
他爸爸说,年轻时当过盲流,那时坐火车到处走,火车上的水免费供应,渴了喝饿了也喝,从洗手间回来,发现周围的人全吃上盒饭了,以为饭也是免费的,拿了一盒就吃,面前一个胖子的眼神很奇怪,他爸爸吃完才知道,那是胖子给自己多订的一盒饭,他爸爸拿出皱巴巴的一角钱,胖子笑了,一个盒饭一块钱。
小男孩对这个故事的反应,是捂着耳朵大叫别说了丢死人了!跑回房间。
他过于激动失礼的举动,让爸爸妈妈很不高兴,客人也批评他不懂事,爸爸妈妈想让孩子了解忆苦的含义,特意做了一顿忆苦饭。
小男孩看见桌上黑乎乎的糠菜团子,不管爸爸妈妈说什么,他就是不肯吃,还很理直气壮地反驳,过苦日子不是值得炫耀的事,爸爸妈妈千方百计让孩子吃苦,是错误的心态。
跟爸爸妈妈争执不下,小男孩打电话给当过干部的爷爷,说了事情经过,问爷爷为国家辛苦一辈子,目的是什么?
爷爷笑着说,他们为国家辛苦一辈子,是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每一代人的思想、性格有差异很正常,不必强求一致,忆苦饭也只是个形式,不吃无所谓。
我的观点和小男孩的爷爷一样,忆苦思甜不必拘于形式,起到作用就行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差异,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尊重别人。
再来说说忆苦思甜的意义,回忆过去的苦难,目的是为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起的是居安思危的作用,也不要过于沉浸在忆苦里面,把握现在,发展未来,才是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