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之前也听过。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哈佛的教授。他曾经有一个幸福公开课。在网上传的非常广泛,那都是很多年以前了,从刚开始最初传播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到后来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也开始更多地跟自己展开对话。所以后来呢,这个教授写了这本儿书,实际上他的这本儿书呢,从已经重印了很多次。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是比较早的。2013年就出版了,在五年之内是已经第54印刷,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这个教授当年在哈佛大学第一次开他的这个积极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第一次报名只有八个人。然后呢这过程中这八个人中还有两个人退课了。所以也就意味着他最初开这个课的时候只有六个学生坚持学完了。但是呢,后来这六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那种就像开悟了一样,如他们描述的:上完了这个课走出教室就感觉是带着春天的气息,轻盈地走出了教室。然后口碑效应,口口相传,到后来这门儿课再开班儿就有三百八十人报名。然后再到后来呢,以前在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经济学的课程。这个很好理解。结果呢,这个课程口碑特别好之后,他的这个课程成了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
这本书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根据这位教授他所讲授的课程进行了整理。梳理成了三大篇。其中第一篇他更多的是来跟大家分享什么是幸福,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去界定幸福?第一篇包括第一章节到第五章节,介绍幸福的定义以及构成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因素。第二篇也就是第二大部分是从第六章到第八章。讨论了如何将这些观点应用到教育、工作及家庭生活中。分别从对跟大家工作生活最紧密的三个方面,也就是教育,无论是自身的教育还是孩子的教育方面。讲正确的,能够引向幸福的教育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另外第二篇第七章呢,是从工作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如何定义幸福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如何去找到幸福的工作。第三个也就是第二大篇里面滴第三个章节第八章是从家庭的角度来分享。那我们如何拥有幸福的家庭关系?这种幸福的家庭关系不仅是说伴侣之间和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幸福关系。第二大篇,从教育、工作、家庭三个方面去探讨幸福。最后一篇也就是本书的第三篇,包括第九章节到第十五章节,包括了7个关于幸福的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幸福本质的思考,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这七个章节呢,他没有特别强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他每一个章节是讲了一件事情,就是每一个章节是从对大家来说在幸福中。比如大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一些问题,或者他认为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从七个方面来给大家阐述了更详尽的去介绍幸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所以说在第三篇这七个章节,大家可以随便跳顺序。选择你喜欢的标题先去看都没有问题。
互动: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你是否曾经想过要追求幸福?如果有 那对你来说什么是幸福呢?
什么曾让你感觉幸福?
哈佛大学的泰勒教授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他第一次开始想什么是幸福?这个话题困扰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十六岁的时候呢,得了以色列全国壁球赛的冠军。非常厉害哈,这个无论是体育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一个人。他之前为了这个。在十六岁之前。他为了自己的这个壁球比赛。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可以说每一次的排练训练都是非常的辛苦。而且呢,当时他的认知就是。我必须要通过身体或者心理上的艰难或者磨难以及忍耐。去赢得冠军,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忍耐。付出和痛苦的过程,我赢得冠军才能够获得成就感。
而获得了这样的成就感也就是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我就能够获得幸福。这是当时他的幸福逻辑,我相信这个幸福逻辑也是咱们现在很多人心中有的。就觉得说我现在不配去享受幸福,我现在更多的是要去耕耘是要去努力,需要去付出。如果在这个过程好像我去。享受了就觉得是过于安逸了,是不对的,当时十六岁的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呢,他也认为自己说,如果得了冠军一定会非常非常的开心,那在某一天十六岁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得了全国的这个壁球冠军。结果他发现。夺冠、欣喜若狂,那个快乐确实是超出了他的想象,然后获胜后呢,他跟家人朋友一起隆重的庆祝。他觉得自己是走过了那个艰辛的五年,他的那个理念一直都是:要煎熬,最后才能获得快乐,然后胜利会让他带来无限的快乐,也因此会觉得,为此所付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苦难都是值得的,他觉得这样很公平,世界就是这样的一套运转逻辑。可是呢,就在他夺冠的那天晚上再跟大家狂欢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床上。他想要去在睡前再去回味一下再重新再去体验一下胜利给他带来的那个无限的快感,结果呢,让他非常意外的是他以为会保持很久的那种成就感,以及那些让他真实的来之不易的喜悦,忽然之间在他一个人回到房间之后居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占据他内心的又一次还是失落和空虚,他突然就感到非常的迷茫和恐惧,泪水就夺眶而出了。他就会觉得几个小时之前他还是那种。喜极而泣的泪水而几个小时之后等他自己回到房间,这种泪水就变成了伤心和无助。他开始感到第一次人生的困惑,就是他自己以前对于幸福模式的思考的困惑就是:如果在这个如此圆满的境况下,他还不能够感受到幸福。那他怎么能够去寻找那种持久的幸福?那种持久的幸福到底在哪儿?这一次人生之中一个重要的胜利,忽然让他强烈地意识到。即使他达到更高的目标。比如说,即使他在这个壁球领域赢得了世界冠军的话,好像也不能够给她带来持久的幸福。所以他之前所依赖的那种幸福模式。就是必须要像中国人说的啊,卧薪尝胆,努力付出最终实现一个目标,然后获得幸福。结果发现这套逻辑被打破了他一下子开始产生了困惑。
比如大家也可以自己想一想你有没有曾经在实现过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感到你所预期的那种喜悦,相信一定会有的。作者在十六岁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困惑之后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去定义,幸福?幸福对你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刚才大家呢,都回答了自己的答案,那我把我的答案也发进来,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答案是内心的平静。
我们央视曾经做过一个“你幸福吗?”的海采。大家有的觉得好有的不太喜欢。其实在这个书中作者强调:如果说你关注我是否幸福这样一个话题的话,那这个问题本身就对幸福是两级的看法,意味着是或否,就是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他呢是不认可这种理解的,他说在这种理解当中啊,幸福就成为了一个钟点。也就是说一旦达到啊,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达到那个终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不幸福的。他说,正是因为我们总是把幸福当做一个终点。然后才带来了我们的很多不满和挫败感。而实际上这个钟点幸福的终点是不存在的。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加的幸福,没有人能够做到,在所有的时间都非常满足而无欲无求的。所以作者建议与其去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寻一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问题,叫什么呢,叫怎样才能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仅是契合了幸福的实质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什么样的呢?它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他不是一个可以画上句点的终结,因此大家可能如果你去看这本书,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本书的名字并不是叫幸福,happiness,而是叫happier,一个比较级,就是如何让自己更加幸福。因此,我们的人生不是说只是追求幸福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终点去追求,而是如何让自己更幸福,这个应该是我们终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比较级的概念。我们要追求的不是说我从今天开始幸福了以后就都是幸福。只是说我是不是比昨天更加幸福一点?我是不是比去年或者五年前更加幸福一些?让自己更幸福,这才是我们应该终生追求的目标。
作者提出了四种人生模型。也就是说。在生活过程中往往有这样四类人我发上来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哪一类人。首先大家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人,第二呢,就是你认为这四类人当中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或者是说幸福的感觉。
忙碌奔波型,顾名思义,这种人呢,就是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所以她每天都不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每天都非常的忙,他总觉得快乐和幸福是要在未来的。然后他现在每天呢可能就觉得竟是痛苦。我猜想咱们很多愿意改变、愿意进步的人,往往会走进另外一个误区,就变成了这个第一种类型叫盲目忙碌奔波。
第二种类型的人是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人就是过好今天不管明天的人,他就是为了及时享乐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享乐主义,他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比如说大家看到的。不停疯狂打游戏的人,他就会觉得说啊,我只要眼前开心就好了,未来的事儿未来再想。想那么多干嘛,或者是那些不断的吃垃圾食品的人。他就觉得说我就觉得吃这些让我特别开心,我管未来是什么样的,前几天北京。没事播了一个节目,这个人有肥胖症,他五百四十斤了,但是完全是他自己吃出来的,他就是每天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从来不运动。他就觉得我活多少岁,无所谓,我享受好每一刻才是最关键的。这种享乐主义的人,其实就是牺牲未来的幸福来换取今天。
第三种其实可能反而是最糟糕的。你看第一种,他是更多的觉得要享受未来,第二种人他更多的是享受现在。而第三种人呢,他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呢,他也不抱有什么期望。就是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呢,这种人叫虚无主义型,显然通过刚才的描述大家知道这三种类型都不会真正的能够获得内心的平衡,或者是幸福的感觉,所以作者引出了。第四种汉堡类型就是感悟幸福型。什么叫感悟,幸福型是生活幸福的人,她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能够通过目前的行为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这四个相线就是每一个相线,大家可能呢,不是说非常极端的是某一种类型。而且你会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呢,可能呢也是在不同的这个象限横轴横轴纵轴上下左右的移动。那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回顾你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你经常是处于哪一个或者是哪两个相线呢,因为你会在这几个相线中游走,你会发现在不同的时刻。
快速的点出这次前面三种,任何一种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可能经?;岢鱿值囊恍┪侍夂头噶艘恍┐砦蟆1热缢得β当疾ㄐ偷恼庑┤四?,他们是不懂得去享受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还一直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就是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换句话说,如果目标不能够实现的话,他就不会开心快乐。那你想想,目标的实现其实就是一个瞬间的事儿,如果你前面整个努力的过程奋斗的过程,你都不快乐的话。那实际上你这个人生是很难感到幸福感的。所以说,很多人就是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去不在你当下的感受,最终导致你会觉得一辈子都在盲目地追求却好像没有享受过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跟我们社会有关。我们的社会呢通常情况下是指褒奖那些成功的人,而不是去奖励那些正在努力的人。换句话说,多数时候,无论你在单位也好,在学校也好你发现单位的领导或学校的老师,包括你自己的内心,我们都是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的。所以呢,因为大家不会因为你享受了这个过程得到奖励,所以大家才认为能否达成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实际上这样是不对的,这样的情况积累的时间久了,大家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而当你有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的时候。你是很难真正从做事的过程中去感受快乐和幸福的。
所以忙碌奔波型的人,他就会错误的认为成功等于幸福。他坚信目标实现以后的放松和解脱才是幸福。所以你会发现这类人会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享乐主义的人他的一个根本问题实际上是逃避。他总是觉得啊,我害怕出现麻烦,我害怕出现困难,我更不愿意去挑战。你会发现他们活的非常的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很多人还觉得自己很随意而安,很享受生活。但实际上有没有发现,比如说你出去旅游,如果你长期工作。你忽然意识到,哎呀,我计划在两个月之后有一次旅行,你就会很期待。但如果告诉你说。你接下来五个月你天天都去旅行,只能玩儿只能旅游。你放心,当你走了几天或者是十几天之后你就开始会怀念工作的状态。
所以说,不是说挑战、压力、困难是坏事儿,它很多时候是激发你的好事儿。如果生活没有目的,或者是挑战的话,其实这样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只想着享乐,总是逃避挑战和问题的话,那实际上你生而为人你的这种思考能力你的主观行动力都被你浪费掉了。就和每天你看我前段时间在非洲大草原,我发现这些动物。它其实每天可能就想的事啊,我要吃吃饱了他就在那儿发呆,一站站好几个小时。但显然人肯定是不能满足于这样的生活状态。
这个作者引用了一个叫米哈里的人说的话。他这个人终生啊都在致力于研究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曾经就说过,他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所以其实你是要有目标的而不是只是不停的在享受享乐。因为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一定是会遇到挑战,遇到困难。
虚无主义类型的人就更可怕了,或者旋陷入虚无主义这种状态的时候,其实是比较糟糕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你会容易对现实的状况误读。你就会觉得,现在眼前的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呀,有什么价值???或者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没有办法得到未来的幸福、眼前的自己也很不幸。因为这种任他不像前两种至少。享乐主义的人还能感受到现在的快乐,忙碌奔波的行还能期待未来的快乐,而虚无主义的人是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沮丧、痛苦、无助的状态,就是时刻觉得都不快乐。
而最后一种类型,也是作者推崇的类型叫感悟幸福型。感悟幸福型,他提出就是既懂得感受眼前的快乐,也能够去期待,并且未来能够享受以后的幸福,这样的人就是说白了。他能够从现在和未来中都发现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元素,那至于怎么做到这种类型呢,后面会慢慢的去讲解。他事先提出了我们人生可能大家在不同程度下不同情况下会在这四个象限中来回游走。
第三章节就是关于幸福是什么的界定。作者给出的定义是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炖执淼氖窍衷诘拿篮檬惫?,他属于当下的利益。而意义来自于目标,它是属于一种未来的利益。
逃避型人格的人他一定程度上确实很难在内心深处获得真正的那种幸福感。为什么呢?他总是怕麻烦。当你怕麻烦的时候你更多的选择逃避和不行动,你就很难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和应拥有更加的能力。而当你不能够足够强大,拥有更多的去跟这个社会上很多问题去和平相处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话,你自然是很难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去感受到意义的存在,这是一种人。就是他。、不去追求更高的意义做这件事情中。他到底有哪些意义和价值,长远的东西他不愿意付出努力,因为。你这个东西不是说马上一下子就能够实现了。
而另外一类人呢,他为了追求意义又放弃了眼前的很多快乐的这种小感觉,比如说。因此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书中有一句非常好的话是说: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能够发挥出我们真正的潜力。
很多人真的是都低估了自己。在你在逃避的过程中,在你在不行动的过程中。其实你是泯灭了自己的才能,你没有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而且追寻快乐和意义他们俩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在你追求意义的过程中,你肯定就要经历更多的困难。而经历了这些困难它就可以让你更加珍惜生活中日常的那些小快乐。你就不会再认为那些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你就会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这些欢乐心存感激。而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我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是因为他没有感激之心,我就觉得每天只要醒来,只要活着就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意义和快乐作为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他一定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就像为什么你看美国拍了很多的灾难片。我有时候就还挺投入的去看这些灾难片??吹墓陶娴暮芙粽牛芡纯?,或者是有时候非常伤感。
看到因为这样的灾难有多少生命的无常,就在过程中,多少人的生命可能瞬间。因为一个飓风也好,因为一次大的海啸也好,地震也好,这些人的生命在瞬间就消失了。而虚无主义的人,他可能会认为啊,人生无常,奋斗有什么用?那享乐主义的人看完这样的片子会觉得说啊,你看看明天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今天该享受好好享受吧。那但是呢,真正懂得把快乐和意义相结合的人,他就会有另外一种思考方式。总之我看完这些灾难片当电影字幕开始出现,电影院的灯亮起来的时候我更多想到的是,“太感恩了,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令人不可去阻挡或者改变或者预期的事情。而且发生了这一切之后我们依然还活着?!?/p>
活着本身就足够让我们去感激,感恩一切了。我想可能如果大家都能够更多的去感恩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细微的事情,感恩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哪怕它是有霾的。至少你还能够有呼吸的东西,而不是说在某一个环境下窒息了。对于坏事情我们也带着感恩的心去看他的话,那你再去感受快乐和幸福就容易得很多很多。
我一直都觉得不幸多数时候来自于不懂得感恩,因为不幸他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经历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从中是只感受到了不幸、还是看到了这其中可能有一些对你来说有建设性的有价值的东西?那这个就是都是由你的心态来决定的。
另外作者提出了一个我非常认同的观点啊,他说很多人啊,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呢,是没有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选择正确的活动。当你不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够正确选择那你应该从事什么样的活动的话,你的生活质量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说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尝试,并且从中汲取经验。同时呢要关注内在的感受,就是不要在过程中忘了问自己的内心。这个事情是不是我应该做的,能够带给我快乐,这个事情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我发现有一类人啊,他很少停下来思考。他只是低着头马不停蹄的往前奔跑,而且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简单的重复,就是他每天只是对生活做出一个机械的反应,并没有给自己留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创造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痪浠八?,就只是在疲于奔命。那这种疲于奔命的情况下。你不如果不能够时刻倾听你自己的心声,你就没有办法去明智的选择属于你自己开有的正确的人生道路。
那些能够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安排时间的人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那生活质量一旦提高了,幸福感自然也就高了。
所以你是如何安排你自己的时间的跟你能否获得快乐和幸福紧密相连。很多人会因为一些无论是内在的或者是外来的干扰远离了幸福。而这些事情其实是可控的,比如说哈,你有一些坏的习惯。你有一些没有必要的担忧和恐惧?;褂杏械氖焙蚰慊舜罅渴奔淙ヂ闼说钠谕鹊取T谀憬写砦蟮南肮叩氖焙?,在你忙着就是各种担忧,恐惧而不行动的时候。在你花的时间都用在满足他人的期望的过程中,你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分配的不合理,你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那既然时间如此宝贵而稀缺,那你应该要学会像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而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怎么进行这件事情呢?非常简单,作者给出了实际可操作的方式就是要把你的活动规律化和习惯化。当你养成一个好的正确的习惯的话,当你能够更合理的去分配你的时间的时候。那你可能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变得更好,怎么做呢,我拍下来发给大家,请参考书中的第44页。
在填写这个表格的时候大家也可以事先想一想。我们经常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其实我们的生活过成什么样都跟我们的习惯有关。你通过填写这样的表格,也能更好地发现你有哪些坏习惯占用了你很多时间,你可能需要去调整。慢慢这个表格中能够带给你快乐和意义的事情可能都是一些良好的习惯。所以说。与其很多人现在很强调自律是吧啊,强化自律。那你不如自律,你会发现很难的,大多数人都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很自律,另外一些时刻,可能就掉链子了,那有什么替代的好的方式呢,其实就是先养成一些固定的小习惯、好习惯。固定的小习惯好习惯。
而要养成习惯,就需要大家第一你要确定你行动的细节,一定要细节,你不能经常说。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读书。那你要制定行动的细节,第二,你要规定在特定的具体时间内完成这件事儿。
这两点缺一不可,第一我要做什么,第二,我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这件事儿。比如说什么样的习惯,会让你幸福。大家肯定都知道,但是只不过没有养成。运动,还有说有的人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或者与好朋友。约会与伴侣约会都可以呀,还有阅读喜欢的书籍,这些都是好习惯,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也是欣喜。
大家不要指望也不要期望在一天之内这些习惯都能够形成。每次选一个最多两个足够了。然后在你把这个习惯好的习惯固定下来之前,不要再去尝试养成新的习惯。我发现咱们有的伙伴儿就是。我要养成锻炼的习惯,我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我要养成每天说英语的习惯。结果同时这件事情都要推进,结果你会发现哪个都没做好。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书上说的,微小的进步好过野心勃勃,却遭遇的失败。不要着急,成功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是在养成一个习惯之前不要尝试去同时进行更多的习惯。
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可能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回答。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调研,问:那你觉得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会发现很多人提出的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么就是升官儿要么就是发财。总之都会是在跟财富或者人生地位相关的领域给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可是如果你把这些当成你的终极目标的话,你是很难幸福的。而书中在第四章就强调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所以说人生的目标,终极目标最长远的目标是幸福。而获取金钱也好,或许更受人尊敬的地位也好,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手段。
但往往有人搞不清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就是以牺牲自己的目标来换取金钱。而金钱本来只是手段就是本末倒置,典型的本末倒置。
无数的事实证明金钱并不能给人带来意义和精神上的财富,它可能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体验。和物质上的一种丰盈感。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幸福和财富之间的这个关联度是很低的。有人总认为我有了更多的钱,我就会更幸福,但你看过多少有钱的人不幸福。比如说他陷入了更大的困惑和焦虑,他是选择了更对人生不利的,比如说是去赌博。去消耗它的那些财富或者选择了吸毒去麻醉她自己的思想。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有钱他还不快乐,因为幸福和财富之间,他的关联是非常低的。
我记得以前看过有人说,我连温饱都没解决呢,我追求什么幸福,幸福是个奢侈品。那你当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你自然你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幸福。所以你自然就不会想到采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取幸福。幸福其实从来都不是奢侈品,也不是说必须在个人和社会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刚才说了你要提升幸福感,不仅是能够改善你的生活质量也能够让你更容易去实现你的目标。
好的,前面的章节中说了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而我们要追求幸福,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时间限制。那书上作者开始抽丝剥茧,一层层告诉我们。我们如何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就是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去设定自己的目标呢。
第五章:设定幸福目标,发现自己最想做的、设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行动计划,最后成立幸福董事会。大家可以根据。上面这幅圆圈儿的这个圈儿图里面。先发现自己能做的想做的真正想做的最想做的这些事情一一列下来。然后当然你的聚焦你的时间是应该花在最内圈的。然后根据你写的这个图表,最内圈的这些内容来列出你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你的行动计划。可以分别在你的职场领域或者是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领域给自己设定目标。那设定好目标之后,如果没有监督和互相促进可是可能也很难进行。这个时候作者提出了用这样的成立幸福董事会的方式。跟信任的人在一起,大家可以共同开始一个计划,或者是说彼此多多交流,互相鼓励。这些事情啊如果你不做你光看的话,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发现内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真的只有坐下来一圈儿一圈儿去写那些内容,并且把你的这些计计划细化??赡懿耪嬲芄蛔龅?。
第二篇分别从教育、工作和生活三个方面告诉大家获得幸福的路径。那先说第二篇里面的第一章节就是第六章,在教育方面。它就想说了两种学习模式,一种叫逆水模式,一种叫性爱模式。逆水模什么意思?大家想一下哈,如果现在把你摁在一个水盆子里不让你呼吸哈,在水盆子里让你憋气。已经超过你的极限了,但是还把你摁在这个水盆子里。你都快觉得自己要憋死了,窒息了,然后突然把你放出来的那一刻,你头突然抬起来的那一刻。你是不是一下就轻松了,你就会觉得哈那一刻好像就是幸福,但其实那个根本不是幸福。
举个具体点的例子,比如这学期学习好多课程,好痛苦,好烦啊,然后呢都在每天都感觉在不喜欢的课程里面。不喜欢的作业里面,但是为什么你还要做这些是因为你如果考不好,你会感到恐惧的吗,因为这份恐惧你去把时间都花在觉得说我这不喜欢写这个作业,我也不喜欢上那个课。结果呢,考完试了,为什么会出现大家撕书的情况烧书本的情况。就是你觉得啊,我终于可以从这个书本从这个功课和考试中解脱了,然后你会把那一刻的解脱,那种轻松感误认为是幸福,其实那个并不是。也正是因为我们从小被植入了很多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我们就容易陷入最初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个四种类型中的盲目奔波型。
这种溺水模式,它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第二个特点就是一旦解脱就常?;岚涯侵质媸饰笕衔切腋!D憧窗涯愕耐钒唇?,你就肯定很痛苦,要挣扎。第二,如果你在最后一刻离开水你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拼命呼吸,你就会觉得啊,这个解脱感就是幸福。
这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可能你一学期一学年你都在痛苦中。只有考完试最后那一下子你觉得自己幸福快乐,那这样的人生铺排开来,你的幸福时刻自然就会觉得很少。
而作者建议的模式叫什么呢,叫性爱模式。咱们这儿没有未成年人哈,这本儿书提到这个性爱模式。其中提供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和未来幸福的模式。比如说学习时光本来也可以是非常美好的呀,无论你是阅读做研究还是思考还是写作。你都可以把它当做性爱的这个前戏前奏是吧,而且通过学生的这个实际的操作经验,也发现了。如果说你在这个过程中是享受的。你后面体会到了那个幸福感。也就是说白了就性爱模式吧,你那个性高潮的感觉也是会让你感到更加的幸福的。
这两种模式的区别是什么呢,逆水模式是只有在达成目标之后才会感觉到幸?;蛘呔褪嵌杂Φ男园J街械母叱?。但是在性爱模式中确实可以从一开始乃至你做的每一件事里都得到快乐的。因此大家更应该用性爱模式去进行学习和教育自己和教育子女。而不是应该用溺水模式。家长比如说你告诉孩子你肯定不能跟孩子说啊,你现在必须吃苦,你必须受罪啊,等你考完了假期我带你出去玩儿好了,这个孩子就陷入了溺水模式。而你应该是引导他去从学习的每一个小细节中都发现快乐和幸福?;谎灾褪遣灰智康鞒晒蛘呓峁?,而应该也着重去关注过程。
关注过程作者提出了一个词叫心流体验。心流就是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相信大家都有过那种心流的flow的感觉。有时候你沉溺于阅读或者写作。是不是旁边别人跟你说话或者大声叫你都没有听见。有的人喜欢做饭,他专心于烹饪,者是说专心于啊,你打球儿的时候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当然了有的人我打游戏的过程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些过程的体验都叫心流体验。
大家都一定是有过心流体验的,只不过就是建议大家未来养成好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在那些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和给自己带来短时快乐和长期意义的事情上面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带来良好的心流体验。
我们中国人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总认为耕耘是苦的收获才是甜的。未来这种心流体验要变成载耕耘的过程中,你也要能够感受到现在的快乐也是未来的成果的一部分,要充分享受眼前的快乐。
无论在教育自己还是教育子女方面更应该都是从双方面去关照,关注就是:既要教会在物质领域里面正确看待物质,不是说要获得幸福就不能追求物质追求物质本身没有错。但是应该是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时成长才能够达到平衡。另外呢,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在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都去排布。你的学习计划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既找到了快乐又找到了意义,比如说??炖职?,我阅读我快乐,我思考我快乐意义是什么,就是你从书中获得的这些知识会促进你的全面成长,那你做这一件事儿。就是继承短期的快乐和长期的意义,同时去实现,同时要把你的这个计划规律化和习惯化。
刚才是从教育层面来说,接下来一个章节可能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就是工作方面。那工作方面呢,人其实最终追求的我相信大家都一样,是追求的是自由。那什么时候才能感到自由呢?就是在自己选择的快乐和意义并存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自由。
在书中99页,如何去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工作呢,作者建议了用这样的MPS方式。M代表Meaning。P代表Pleasure快乐。那还有你说这个事儿有意义,有快乐,但是你不擅长的也不行,对吧,好还必须加上你的算你的优势Strength。那他给了一个具体怎么去发现,就是很简单,在这三个里头分别列出你擅长的部分。然后接下来在这三个当中重合的那个部分可能就是你应该选择的工作类型了,大家看看这几幅图作者用他自己的实力来给我们做了一个演示如何使用这个mps方法。买发现自己应该所从事的工作。
有的人过分强调我喜欢这个工作,或者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自己内心有一些思考上的局限的话。给你全天下最完美的工作,你可能干两天也会不喜欢。所以大家不要急于去下定义说我喜欢我现在这个工作还是我不喜欢现在这个工作。你应该更多地去调整你自己的内心去想一想。我是不是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我做的每一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我是不是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我周围的这些同事?同时我是不是用去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我的人生了?只有当你把这几个都想清楚想明白了,你再回过来审视这个工作。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不是工作有问题,是我有问题,所以我做什么工作我都觉得不喜欢不能长久。
就像你爱一个人一样,你老是觉得这个也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人。但最后你发现你自己可能不是那个对的人,你自己本身可能有很多问题,所以即便你遇到很合适或者很好的人,你也总觉得不匹配,觉得人家有问题,但是可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因此大家先内心多从自身去想一想。自己没是不是有哪些思考上的盲区和误区。
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你经?;嵊龅秸庋娜司褪?。大家在同一个处境下一模一样的处境和环境中。有的人就不觉得苦不觉得难,有的人就觉得啊,这个简直是全天下最糟糕的事情。那为什么面临同一将同一件事情和同一个环境,大家完全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呢?就像爱默生说的。他曾经说过他说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也就是说完全一样的事儿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你选择去关注什么在意什么。其实往往决定了你做事情的享受程度,无论是人际关系学习还是工作。事情其实都是客观的,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这种主观的判断都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他。更关键的你关注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觉得这个事让我很痛苦,不想说,有的人说这个外边儿在施工好痛苦,那个人可能根本都没有听见外边人在施工就他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什么事情上也很重要。好,大家可以按照MPS这种方式。来列一列去发现对你来说又快乐又有意义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的第八章节就是从亲密关系中去讲如何去获得幸福。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好像在这个方面经历了比较大的困难和困惑。很难跟男女朋友也好,或者是夫妻也好,去经营一段良好的关系,但你会发现如果在跟你最亲近的人身边你没有办法去经营一个好的关系的话,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幸福感,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或者更长远的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这个章节非常重要,就是如何跟你最亲近的人处理好关系,能够感受到幸福。
首先一点大家不能逃避。这种亲密关系并不是光是说跟伴侣的。比如说你跟你朋友的亲密关系,你跟同事、家人的亲密关系都在包含在这个章节里面去探讨。有的人说我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我不跟别人交往了还不行,我自己呆着还不行吗?你即便是最小范围内的你肯定也要跟社会产生关联的,毕竟我们除了自然人这个属性以外,我们还是社会人。之前有一个TED演讲,大家我不知道看过没有啊,其实这个书中也提到了一个叫。戴维迈尔斯的人他在对这个幸福做了很多的研究啊,他发现幸福的最佳预测因素就是紧密的平等的、共同成长的维系终生的亲密关系。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就是财富地位这些东西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长久的幸福而。如果我们有很好的亲密关系的话,这个可能是能够让我们预测这个人。有好的亲密关系他可能就更容易幸福。有这样的关系的话,他可能就感到更多的不幸。
既然亲密关系对我们每个人这么重要,他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通向真正的幸福?来提炼一下如何经营好亲密关系?第一你要是有无条件的爱。既然你把这个人定义为亲密关系,无论是你的家人、你的最亲爱的、人或者说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的爱就应该是不讲条件的。如果你带着条件,那可能他不是跟你足够亲密的关系,对于最亲密的关系一定要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简单的说就是你不要带着某种渴求回报的心去付出。你就是因为爱,就是因为喜欢,那你就去付出就好了?;痪浠八的阌Ω糜眯娜グ桓鋈?,而不是用脑去爱一个人。就爱这个东西,它是很难解释的。他也没有办法用常理来推测或者衡量。所以如果你爱那就好好去爱吧。
无条件的爱的力量是非常伟大的!有一个心理学家教唐纳德,他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哈。他发现在母亲身边儿玩儿这些小孩儿呢,比不在母亲身边玩儿的孩子更富有创造力,即便是说母亲可能没有紧紧地待在他旁边,只是说母亲处在这个孩子身边的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也发现这些孩子的创造力是惊人的。那他把这个叫做创造力圈。也就是说在家长给孩子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让她有安全感的这样的一个圈儿呢,孩子们勇于去尝试。即便跌倒了他也可以自己爬起来,原因是什么?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附近、就在身旁。
所以无条件的爱等于是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幸福圈。也许你每天都没有见到你爸妈并没有每天见到你父母,但是你心里头感觉到这些亲人离你很近,他们就会给你产生让你产生这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就会让你有无限的创造力,所以说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再一个他强调很多人就说那我无条件的爱我就不断的做牺牲吗?作者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你不断的牺牲,你心态一定会失衡,一定会出现问题,牺牲他也不认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果一段关系需要一个人不断的去牺牲的话。那这个幸福一定会大打折扣会受影响,而且这段关系一定会最后出问题。
那至于是不是真正的牺牲,有的时候还是决定于我们的心态。有的人比方说觉得我爱他,为他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我认为这本身就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这类人他就不会觉得是牺牲。而另外一类人,他永远是以觉得说啊。我为你做了这个你就必须为我做什么,如果你没有同样的回馈我就认为我就对你来说是牺牲。那这个还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式。
作者的观点是说我们其实很难分辨你的一个选择或者一个行为到底是牺牲还是说有助于双方成长。那唯一的甄别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在感情中以双方的幸福为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而不是要以你个人的幸福与否,或者得失,既然你们是两个人就应该把两个人放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去思考。他就强调说两人的关系其实就是终极财富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幸福的交易。就像所有的交易一样,在双方都获益的情况下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如果其中一个人在终极财富上受损了。当他为了对方不断的付出,那结果就会使两个人都不幸福。所以为了能使这笔交易成功,我们必须确定这种交易是对等的。
对等的交易一个就是看你心态上,你怎么去认为。外一个更关键的就是如果说确实一段关系。你心态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会发现。还是没有办法让双方共同的这个财富账户增值,就是你自己个人的这个财富终极财富的账户一直是不断的在受损不断的在受损的话,那你可能要重新考虑你们这个关系是不是确实是有问题。
因为确实是有那种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永远自私,只想增值自己的幸福和财富账户根本不考虑对方,那这样的关系肯定是不对等的。
在这个经营新幸福的亲密关系中,我觉得作者还给了一个利器。有一句话非常的经典,他说,我们在真实亲密关系中,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你看多少人吵架,就是因为他不认同你的观点,你就非要把他掰到同意你的观点。这个其实就是自找麻烦。
就比如说生活中可能经?;岢鱿?,我不认可你这种行为和选择,但是我理解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和选择。只要能够对方能够做到理解就可以了,不要非得要对方认同,因为我们人都是非常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产生了丰富的人生。所以再次强调一遍这句话,一定在亲密关系中要把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你想让对方理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你只要跟他坐下来好好讲一讲这个来龙去脉,有时候误解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你认真的把这个信息让他也充分掌握了,那他可能能够理解你这个决策的路径,但是他并不一定能够接受你这种行为的方式,那这个没有必要非接受理解就好。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很多人认为。寻找到合适的伴侣是亲密关系的重要一步,但实际上。有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合适的人,不是寻找出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适合你的人可能很多,但是你是否用心去经营一段关系,这个才决定你们未来的走向。你看咱们看很多那种浪漫的爱情剧偶像剧。都是前面儿各种波折,两个人很难在一起,要么就是各种错过,要么就是各种家庭阻挠,要么就是各种啊,什么绿茶婊白莲花在中间搅和。然后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男主和女主终于幸福在一起了。然后这个电影和电视就结束了,happy end。其实现实生活中哪是这样啊,现实生活中,这才刚刚开始。
所以大家的注意力,不要放在找到真爱,真爱不是找来的。真爱是经营出来的。大家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要更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关系。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变得更加幸福。就是说你对了那个对的人就会出现了,你们的关系也就对了。
最后一篇的这七章,其实他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是可以平行去看的。作者呢就是举出了一些可能我们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来详细展开。我在这儿呢就不想去说了。我就快速点一下每一个章节里头我认为非常有收获的一些内容快速的跟大家聊一下。大家可以自己根据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和章节去看,因为跟前面没有非常密切的逻辑联系。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第九章里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在124页。一个不开心的人不太可能会善待别人,由此所带来的则是更多的不快乐。所以我刚才也是在反复强调。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快乐和追求意义的人。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幸福的人直接决定着你如何去感受周围的人和周围的环境。
第十章。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这个作者给出了一个小的名词。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多去发现一些虽然小但是能够起到连锁效应的事情。叫做幸福催化剂。
对我来说我的幸福催化剂就是阅读。每当我特别累的时候,或者是我产生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我坐在那儿,只要看一会儿书。那他就让我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很愉悦,所以看书这件小事儿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幸福催化剂??赡苡械娜顺鋈ヅ苁锱芪骞?,那这个可能是你的幸福催化剂,有的人可能练练字儿,那你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最幸福催化剂,它可以让你快速在生活的某种状态下进行调整。
比如说,有人认为哎呀我好累啊,我好痛苦啊,我要好好睡一觉,可能你光躺在那儿光睡你会越躺越累。对吧,有那种感受。放了假越躺越觉得休息不过来,越躺在那儿想的越多,但其实你的幸福催化剂呀,比如说你出去运动一下,看看书,看看电影儿可能这些他能够放大你的幸福。也就是说幸福催化剂能够起到连锁反应,他能带给你的可能除了幸福之外还有更旺盛的精力。让你能够更好的去开展你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努力去想想什么是你的幸福催化剂,并且把它时不时的用起来。不要犯懒就躺在那儿躺在那儿,其实可能有的时候真的是最痛苦的状态。
P 136 在幸福的根:幸福深度这个章节里面呢,作者引用了另外一个关于研究幸福感的作者的内容,他说。这个作者说幸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遗传基因,第二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第三。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那这三项里面遗传基因,你肯定是没法改变的?;肪骋蛩?,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改变环境,但其实成本也是很高的,有的时候外在的环境,我们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第三项。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方面去下狠功夫下大功夫,幸福不是等出来的。幸福是做出来的是行动出来的。
P 137,在这章节里作者又强调了,对于增强幸福感适当地运用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你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直接决定着你是否幸福,而不是大家传统意义理解上的我做什么事儿能够让我幸福。其实是你选择做什么事儿和选择在什么时间段花多长时间去做这个事儿就是如何去分配你的时间可能更加的重要。
第十二章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里边我就强调一点就是很重要的。大家首先要全然接纳自己。很多人不接受自己,于是她也很少愿意去主动,他觉得我就这样我改变不了。其实只有先接纳了自己,你才能通过更多的行动去改变。就像一个比喻说一个盖着盖的水壶,你是没有办法往里面装水的。无论你在怎么努力怎么长是谁只会留在外边儿不会灌满水壶。而内在的价值感是一种接受的态度,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你先首先要把你自己这个水壶的盖儿打开,才有源源不断的水。进来沁进你的心脾,沁入你的心扉,先要打开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改变自然会发生。
第十三章幸福的成长:心灵的智慧,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段话。就是很多人研究了或者是采访了将死的这些人。采访他们发现。这些人在临死前意识到啊,原来我把过多的心思和注意力和时间放在了那些琐碎的事情上面。可是将死了,才发现我的时间这么有限,我不应该把我的心思放在琐碎的事情上,我不应该把我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我更不应该把我自己的生命消耗在这些琐碎的事情感到烦恼和痛苦上。因此。他们不再看重琐碎的事情,而是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控制权,他们毅然放弃了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儿。加强了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全然地活在当下。
我也发现大家经常舍本逐末,就是明天有个很重要的大事放在那儿很多人却为一点儿小细节纠缠不清,一点儿小的琐碎。影响自己的心情,就是抓大放小,这个有的时候。在整体人生布局上是非常关键的你当然你说你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你做的很细化没问题,但是你在你的大目标大大方向上一定不要陷入琐碎,一定要抓大放小。
第十四章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我还是想分享一个心理学家叫蒂姆。阿卡塞他通过研究所说的一段话,还是跟时间有关,其实你会发现生命不就是时间吗,我们没有时间了,我们不就没有生命了吗,所以其实生命的一切,我认为都跟时间有关,那书中也反复强调时间的这个概念。这个心理学家他就说。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时间上的富裕代表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去享受快乐。相反时间上的窘迫,给人的感觉是经常性的压力。忙碌奔波,工作过量以及挫败感。所以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这两段话值得大家反复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缕一缕自己每天觉得自己好烦啊,好忙啊,给你的时间列个账本儿看看你的时间和你的心情都放在了什么样的事情上。他是不是阻碍你追求幸福。
同样影响到你感受每时每刻的快乐那是有多少是别人的因素?有多少是不可变的?有多少是因为自己的因素是可变的?
第十五章幸福至上的原则就是强调大家可能很多人以前是物质至上。觉得我获得了物质我才会幸福。现在如果你调整自己的观念认为我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无论获取财富或获取其他外在的那些东西,只是我实现幸福目标的手段的话。那你如果观念可以从物质至上转为幸福至上,那接下来你会怎么样呢?首先你的嫉妒感在个人和社会的层面加将会大幅度下降。
嫉妒这把心火真的会烧伤你自己,很多时候也会烧伤别人。所以其实大家如果能够调整把物质至上转变为幸福至上。你的这个嫉妒心肯定就会大幅下降。
P161,为什么这么说呢啊,佛祖曾经说过哈“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他自己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痪浠八敌腋2换嵋蛭窒矶幌魅酢D憧次镏拾?,就是你有了我可能就没有。而幸福不是,幸福是我有了你依然可以有。不会因为你获得了幸福,我的幸福就烧了,你不是从我这儿拿走的幸福,我们都是可以共同幸福地儿物质财富,他可能就是有限的。原因就是物质是有限的,而幸福是无限的。
所以可能有的时候物质是一个物质财富的追求和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就是你得到了我必然损失。而幸福追求不是这样的,他不是零和游戏。就是幸福他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好了,今天结束的最后以圣雄甘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大家。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只要我们自己内心先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瞬间就会发生变化。也祝愿我们大家都能拥有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幸福,人生我们一起加油,彼此温暖,做一根蜡烛,点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