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 1】15选8
依次划掉:收入待遇、管理权力、工作稳定、人际和谐、平衡生活、组织氛围、工作环境。
以上顺序也代表了内心舍弃的难易程度,由低至高。
钱和权,在我的价值观里一向优先级最低(所以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哈哈)。
平衡稳定、人际和谐,有固然是好的,没有也能接受。归属需求在我的驱动因子里排名居中。
总体说,第一轮选择蛮顺畅就完成了。因为钱、权、人、环境,都是身外之物,很容易舍弃。
【ROUND 2 】8选3
依次划掉:他人认可、开拓创造、持续挑战、多样变化、志趣满足。
这一轮选择相当艰难,因为涉及的都是我的第一驱动力:成就感。需要直面内心,仔细掂量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第一个划掉「他人认可」,因为我是个高度自驱的人,不会太在意他人眼光和外部评价。
后面几项,一开始留下了「持续挑战」,因为发现自己是热爱折腾的人,对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毫无兴趣,即便很安逸,很稳定。
后来仔细想想,「持续挑战」、「开拓创造」、「多样变化」,这几个词似乎有些共性——它们都指向一个词:过程。那它们共同的结果是什么?对,就是「成长发展」。
联想到自己做盖洛普天赋优势测评,第一天赋是「学习」;联想到自己参加价值观拍卖,最想要的拍品是「智慧」。恩,在这里就连点成线了:我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创造、迎接挑战,成长为一个智慧的人。
至于「志趣满足」,对于一个学习天赋的人来说,能够不断成长、迭代自我,就是最大的满足啦!
【ROUND 3】定义职业价值观
通过排除法,得到如下三个核心职业价值观。
1、成长发展
《原则》作者达里奥说:「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br>
我在学生时代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老觉得别人蠢,俗。直到近些年,见过一些人,经过一些事,才慢慢学会放下自我,学会求同存异,欣赏多元包容。这个阶段是心态是:总觉得自己是个蠢货,无知得令人汗颜······
山本耀司的名言恰如其分描述了这段心路历程: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见过天地,才能更深层次地看见自己。
2、道德理想
「道德」和「理想」这两个名词听起来很空,很虚无,以至于一开始打算放弃。不过钧的打卡触动了我:我能忍受在一个不讲道德、毫无理想的组织中生存吗?绝无可能。
所以才会对当前工作如此厌弃,因为周围多数人的追求,只有赤裸裸的个人利益,嘴上喊着反四风,实际践行着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甚少人关心道德良知,更少人谈论理想情怀。
所以把「道德理想」留了下来,因为它就像空气,似乎没有存在感,但对职场幸福感至关重要。
3、独立自主
通过排除法留下来的「独立自主」,乍看不起眼,仔细一想,才发现这个词贯穿了我的人生,用Leo话说,是我的「人生底色」。
我的生活独立,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了——从那时起就外出求学,寄宿学校,直至13年后踏入社会。
我的经济独立,从高中就开始了——获得希望工程资助,高中阶段全免学费、提供生活费,大学之后靠奖学金、助学贷款渡过。
我的精神独立,应该是从幼儿阶段,萌生自我意识后就开始了吧。打小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不想理的人就不理,不喜欢的场合就不去。到现在也是,看不上的人,无论多大腕,也没有兴趣去巴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独立」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自己决定考哪个高中、读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在哪里工作、跟谁结婚、多久生娃,全是自己一个人的决定,从来没有让父母干预过。
梳理完职业价值观,没有意外,只有笃定。
我不求名垂青史,只求此生按自己的意愿渡过,毫无保留地爱过、多姿多彩地体验过、脑洞大开地创造过。
让我在临终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虽留下一些遗憾,但没有任何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