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过了25岁,关心婚姻问题的“热心人士”就特别多,春节是公认的多发期,事实证明,它确实是。并且“热心人士”的韧性永远比你的脸皮强。
微信,是妥协的开始。
如果不够果断,你绝对敌不过“热心人士”和心急父母的软磨硬泡,但你一旦加了微信,妥协就开始了。
互道姓名之后,对方说有个小学同学和我同名,于是开启了一场“户口调查式”的寒暄,从姓名年龄到家庭成员……“嗯”“哦”重复地回复并没有阻止对方的“寻缘热情”,最终确定我就是那个小学同学。
啊,真巧。
碍于礼貌我会偶尔回复对方的消息,但对方似乎对相亲这件事情比较上心,对于聊天、约见显得相对积极(参照物:我)。于是在互聊(回复大概不到10次)一段时间后,在前几天晚上答应见面。因为本身也不是很期待相亲,所以我是有一些抵触心理的。
相亲前的退堂鼓
我的交际承受力很弱,决定见面就耗费了很多决心,早起发现对方发来“一日游”邀请,我的承受边际线突然就崩溃了!于是,心里特别后悔前一天晚上发出的“好的”两个字,可惜早已过了微信撤回时间,而对方也已经看到了消息。为了逃避,决定视而不见,一直等到下午也没见对方发送约定的时间地点,心里暗自庆幸可能见面作罢。
但,现实总是会戳你一下,下午5点多,对方发来时间地点信息。
尴尬,从不会迟到
社交软件上的聊天总是比较容易的,而显然我和对方都不是健谈的性格。在对方以“为什么不回复信息”为中心目的的工作问题后,我们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尴尬。即使是身在一个连锁川菜馆,丝毫也没有加温作用。在我第五次看完店铺环境后,最终以“相亲市场调研”为主题开启了对话。幸好,话题不错,气氛终于缓和了一些,然后我就完全把这次见面当成了一次市场调查,关注点彻底歪了。
事情总是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内心戏丰富的人,相亲真的太累
相亲,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只是谈话和见面,但对我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介绍人的方式、亲人的关心、旁人的看法,向我这样还要维持表面礼貌的小虚伪人士,为了维持他人对自己的好感看法,总是最终容易妥协。
但妥协并非是接纳。
当我越想挣脱,逃避的念头也越强烈,而越想逃避的时候,却又说服自己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己的社交解线。于是内心戏的拉扯纠结就耗费了自己的大量精神和决心,造成了极大的自我消耗。
不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出现疲劳感,于是越发消极,越加抵抗。
以前,我也认为相亲是个不错的人际拓展途径,但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的标准与别人的理解是两件事儿。如果自己内心不和,那么天时和地利无非也只是消耗内心的两件烦事。
我们发现,现在想找一个爱的人似乎很难,于是我们降低标准,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人。
更多现实却说,这件事儿其实也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