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论书——碑帖分野略谈

当今的书法承袭有清以来的审美与书风,重碑轻贴,重朴拙、雄浑而轻研美、精细。这当然与时下的书法的表形式有很大的关系,挂在展厅尺幅大,小字很难被凸显出来,细节上的工夫自然不容易被看到。大字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老远就扑面而来,很容易抓观者的眼球,细节上的处理自然也就没这么高的要求了。碑、摩崖石刻天然就符合了这种需要,它们原本即是展示给路过的人看的。另一个因素大约也是挖出来的碑刻越来越多,带来一些新的元素,书家想加以入手以期别开生面,开创另外一种书风与审美,更容易露到台面上来。明时出现大幅中堂,然明人仍旧是在贴学里面找到出路。

现在看来,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南北分野,世族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载体,南北从此有了不同的传承和发展历程。彼时书法作为贵族的文化修养之一,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王、谢等世族大家过江之后,书艺自然就带过江了,仍旧有着清晰的传承、发展脉络。而在江北,书艺的传承就中断了,留在北方的世族大家及没有留下一件墨迹,史书亦未见相关记载,出土的魏碑作者要么是无名氏要么是庶人。书法似乎变成一门专门的手艺,为达官显贵书碑刻碑。

书法发展的差异深刻地反映出南北世族的生存、发展处境的差异。书法作为一种贵族文化,存在的首要前提是世族能保持优越的地位,有闲情逸致来追求、钻研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王、谢等世族南渡之后,与皇族司马氏牢固捆绑在一起,所谓王与马通天下也。当地虽有豪强势力,难以对他们形成威胁和挑战,很快被他们收服。加之江南没有受八王之乱地波及,富庶稳定。所以形成了东晋特有的门阀政治,虽有王敦、恒温意图篡位的危机,然没有酿成惨烈的内战。淝水之战之后,又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到东晋末期北府将领刘裕崛起的时候,竟又实力北伐, 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若不是刘裕急着赶回来篡位,北伐成果兴许可以保留的更多,后面北魏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处在守势。当然。刘裕的崛起也就意味着门阀政治的没落。但总体上东晋104年间,世族大家始终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优越位置。加之承袭魏晋的风度,崇尚个性、自然,清谈,这种风气和个性反应到书法上面就形成了崇尚气韵、自然的风格。到二王时发展到顶峰。

来不及南渡或者留在中原的世族大家,八王之乱余波未平,又要面对一个个异族军阀势力威胁。石勒破长安之后,处死了以王衍为首的一批世族。在北魏统一北方之前,胡人政权走马灯似的登场,什么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后燕北燕南燕南凉北凉等等等等。而胡人势力多残暴嗜血,首领多半没有长远的政治头脑和打算,全凭武力争一时之长短。世族大家目标又显眼,很容易被他们盯上,对抗则武力不足,难以固守;合作则凶险难料,战战兢兢。这一百多年的混乱局面中,有些世族覆灭了,能生存下来的,除了紧跟一个政权,表示效忠,甚至某种程度地胡化,别无其它出路。世族竭力提供胡人政权需要的东西,在政治上提供帮助,毕竟部落的组织结构还很原始,无法有效地统治疆域。书法一类高级形式的文化胡人政权既看不懂也没有迫切需求,而世族恐怕也没有闲情逸致来追求这些,因此大概率是书法无法传承下去的主要原因。

只有到北魏统一了,拓跋家族汉化到一定程度了,鲜卑贵族开始喜好中原文化,这种背景下才可能恢复一些西晋文化的一些风貌。崔浩与鲜美贵族的内斗,就可以看出来,那时鲜卑贵族还是比较抵制汉文化的,崔浩不可谓不受人主的器重和信任,稍有不慎,身死族灭。等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的汉化才完成的比较彻底。部落旧有的习俗、文化才会被被更先进的中原文化代替。政权稳定了一定的时期,物质基础有了之后,加之西来的佛教在上层盛行,石窟造像、石刻蔚然成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魏碑的审美固然反映出北方朝野雄浑、朴拙的审美取向,另外一个层面也是文化精英介入的程度不够深,没有往精细方向发展。魏碑似乎到时可以跟汉碑承接起来,魏碑还不是一种成熟、稳定的的书体,到唐时发展为唐楷才充分的成熟起来(三国时期曹魏是为提倡简朴的风气是禁止立碑的,一直延续到南朝的陈朝)。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会经历由早期的古拙、粗犷、不稳定、不成熟到后来的准确、精细、稳定、成熟。一万多年前,南美人类在山洞里用天然原料在石壁上画下野牛的形象,生动、质朴,不事雕琢,绘画艺术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就会充分考虑解剖学、静止或运动的形态、及光影的变化。毫无疑问,以长江为界线 北方疆域 的几近三百年的时间,无论谁当权,用毛笔来书写、纪录的实用功能依旧沿用下来,然而从艺术性来说,它的发展是缓慢的。

魏碑多是展示性的、修饰性的。书写者很少是为自己书写的,很少因为自己的性情或块垒而书写的,更多的是实用性的、技巧性的呈现,无法像真正的艺术作品一样展现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感。而贴学最高峰到二王时代恰恰是最能代笔个人性情的书札、书写更多的是为自己、随自己的性情而作??梢运抵挥械币帐跫也晃饨绲亩魉笥?、所干扰,才能充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充分的展现和表现自我。

碑、贴从审美上来说,不能简单地说区分谁优谁劣。有人说,时下书法审美越来越流向古拙、质朴的一类方向,侧面反应了时下书坛基本能力的不足,不足以展现精细、准确的细节,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

载入书法史上的那些人物绝大多数不是专门从事书法艺术的,书法倒一直是修身怡情带来的副产品。反而书写实用性很强的时候,功利性到凸显的很明显,比如历代科技对书写是有要求的,所谓干禄也。替达官显贵写碑而获得报酬,又成了一种技艺与手艺。

当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强多了,书法早已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有了广泛的基础和从业人员,搞书法的当然就靠这个吃饭了,如果说是追求艺术,那么恐怕难以到达不靠它吃饭的时候的高度,唯不靠他吃饭,才能充分地表象自我的个性和风格,才可能因为热爱心无旁骛的追求和钻研。如果说就像北朝那些书碑的作者一样,把他当一门谋生的技艺或手艺,似乎更符合历史和现实的逻辑。

窃以为当今社会不缺各式各样的大师,到时缺手艺精湛的大师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道昭主持了云峰刻石的镌刻,并书写了其中的11件作品。郑氏7至39岁生活、学习、工作在平城,博学明隽,官运亨通,好...
    自适居阅读 364评论 0 0
  •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
    万良阅读 1,670评论 0 0
  • 中国艺术散论 雷家林 清代书法 1秦风汉骨的追寻 隔代遗传的艺术史现象在清代呈现的却是越过许多代,一直追寻到先秦三...
    c217b60757fe阅读 216评论 0 0
  • 何姓人四处流徙,在迭宕起伏、变幻莫测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发展之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朝历代的何姓先贤创造了不...
    涛声依旧_6e9d阅读 408评论 0 1
  • 文化,是一种感动。缘于文化而感动,应该是人生中最为难得的一种情愫吧。当一个人饱读了经史子集,他的心里便会每...
    诸子百家之陈修远阅读 1,724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