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忽然收到一位久违的老朋友Y发来的微信,语气熟稔。
我以为两个人的联系已经断了,毕竟一年半载没个只言片语,连朋友圈也没甚互动。
但令我有些意外的是,那天晚上的对话里,我们之间就连“最近还好吗”这种万能寒暄公式,说起来都自然而然得找不出半分没话找话的尴尬。
“约吗?”
“约约约!”
很快便决定了第二天见面,距离我们上一次碰头已有两年了。
事实上,对于突然联系上旧友这种事,我是惶恐大过于惊喜的。
由于时间和距离的无理取闹,导致我们各自在对方一无所知的盲区肆意生长成不复当日的模样。
那些过去的记忆似乎已经模糊不清,回忆起来都磕磕绊绊得说不出个大概。而彼此的当下和未来,又因为无所交集而在话题里令人有些事不关己的心不在焉。
记得不久前新加了一个小学同桌的微信,简单交流了近况之后便陷入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冷场。
但是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又马上沉默,我们似乎都不乐见其成。
于是开始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互相赞美和吹捧,为我们的叙旧时间续了费。
像“我真为你这个同桌感到骄傲”这种发了霉的场面话都被我们搬了出来,鸡皮疙瘩落了一地。
其实我是很怀念我们小时候互骂对方针尖对麦芒的场景的,可不知怎么的,现在再也骂不出口了。
很正常的,加完好友这天之后,我们便没有再聊过。
和同桌叙旧的尬聊仍旧历历在目,于是对于即将与Y的久别重逢,我充满了忐忑和焦虑。
2
两个人都比约会时间到得晚了不少,在去的路上还在发消息互相宽慰,这倒是与过去的我们如出一辙。
这么久了,我们还是都没有成为一个谨慎又守时的大人啊。
人群里我很快就找到了Y,习惯性地挽起她的手,也不管这天热得多让人不喜欢互相靠近。
她几乎没什么变化,从里到外。
这次的见面,我发现原来我们对互相都知之甚少的生活竟然有那么多可聊。
她跟我说起她的忙碌,她面对现实的一些无奈和坚持。
我对未来的计划几乎与她背道而驰,我笑言自己胸无大志,越来越想过普通但是安稳的人生了。
要是往常,她肯定会摇摇头,不屑地回我,真没出息。
但是她只是低笑了一下说:
“是啊,我发现大家好像都想着或是已经过上平常但是不错的生活了,可我怎么还在挣扎着做一个异想天开的中二少女呢?!?/p>
那一瞬间里我百感交集,曾经我竟然那样狭隘地以为我们之间的不联系是源于无话可说,我以自己的闲来无事忖度她的争分多秒,不知道自己在怨怼委屈着什么或是装模作样地不闻不问故作骄傲着什么,从未过问她杳无音信的原因,也从未给过独自坚守的她一个遥远的拥抱。
曾经我们是最了解对方的痛处和软肋的伙伴。
后来我以为是她走远了而我还在原地做一个傻瓜,可分明是我不管不顾地先行一步,而她却始终还在原地以为其实没有人会走。
或许是我们同窗时说过的话太多了,让我忽略了她本身还是最初那个不善言辞的朋友。
幸而这一程,她终于开口叫住了我。
3
很多时候,我们判定与一个朋友关系远近的标准显得草率而偏执,建立一段关系的时候往往经历了长久的朝夕相处和这事那事的考验,才有了所谓的肝胆相照;但是最终往往因为天南地北的相隔和一次两次“刚好没空”的错过,便成了话不投机的泛泛之交。
我知道,我们都会逐渐走向迥然不同的目的地,但不可磨灭的是,在走向分叉路以前,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亲密又漫长的交集。
因此就算我们都被时光的洪流冲得四脚朝天散落天涯,那些生命线上沉淀下的印记,却亦步亦趋。
上一次的旅行,我去了朋友L的大学所在的城市。
我想起几年前我本就计划要去,却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而取消了行程。
“你等着啊,我一定会去那儿找你玩儿的?!?br>
那时我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信誓旦旦地承诺。
没想到这一回我终于去了,可与她也已经疏于联系很久了。
“你这几天在吗?我终于按我们说好的来找你了。”我故作轻松,实则试探性地发了消息给她。
对方秒回了消息,表示她正在外地实习,非常遗憾。
我心下有些失落,手机却紧接着便振动个不停,是L发来的一组图片:
显然是临时抓起手边的纸笔画出来的地图,字迹潦草却看得极清楚。
像是还不放心似的,L特意又发来一长段话: “有美食的地方都给你标注出来了,你肯定会爱吃;xx路的红绿灯设计得不好,你过马路要注意……”
我看着那些地图上同我的字有9分相像的笔迹,即便当年我们亲密无间,我却也始终介意的笔迹。
我一贯不喜自己的东西与人雷同,更何况是笔迹这种理所应当独一无二的东西。
L说就是因为和我待久了,天天看我的字,不知不觉也就写得差不多了。
现在再看到这样的字迹的我,有一种从口袋里忽然摸到了零钱的欢喜。
真好,我的字迹,这样持久地留在了我的朋友的生活里。
4
曾经我供稿的平台编辑给了我一个题目,致生命中渐行渐远的朋友。
这是一个不少人写过的话题,很多人怅然很多人遗憾,有人言之凿凿地控诉,也有人高姿态地祝福。
春去秋来,庸庸碌碌,我也觉得我是一个失去过很多朋友的人,若是真写,也能够洋洋洒洒说得酣畅淋漓。
但是我何尝不是那些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置若罔闻甚至推波助澜的那一个呢。
当我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无从下笔。
对于友情的那分斤斤计较,有时我不免苛刻胜过于任意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
那些我自认为的失去,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不理解。
我总以为在友情里过度热切的人,样子太不好看。
于是任性地扔掉了彼此相遇时澎湃热烈的感情,又拉长脖子翘首以盼有人能来哄哄我。
那些想要马上说出口的话,想要马上见到的人,都要忍着不说不见。
虚伪极了,也幼稚极了。
“若没有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br>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我年少时最喜欢的书,送这本书的姑娘已经和我“分道扬镳”很久了。
当我俩在学生时代真正离别之后,唯一的联系不过就是两三年间一两次的抽空相见。
但她仍然是我最最要好的朋友。
我们终究抗拒不了离别,但我们总可以选择在刚刚好的一个日子里,久别重逢。
每一个人都会远走,每一个人也都会忍不住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