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一种陪伴,不是在身边,而是在心间。
每个季节都有专属的叶子,就像每个孩子专属于家庭一般,贡献与分享爱,与陪伴。
然而,这些在绝大部分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在华夏大地上却有着足足数千万的孩子眼里,只能是渴望与期盼。
留守儿童,已经不属于每一个家庭,而属于社会,这个现象已经足以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也不论是组织还是国家。
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看护,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习以为常,物价的飞涨,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普通的工作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的生计,父母只能外出打工来贴补家用。这样的直观结局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长期分隔两地,逐渐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学校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的,与之相匹配的性格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等等已经逐渐上升到和文化教育相提并论的层面。而偏偏这些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来源于家庭教育,这对留守儿童来说是极为的不公平,他们缺少的就是这一方面。
依稀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教室之中,讲桌底下坐满了老人,老师看着下面的这群老人,一脸的无奈。这幅画面讲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家长会的场景,学生带来的家长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不是他们像电视上那么叛逆花钱租个老人来冒充,只是因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来开会的只有老人。
这是社会现象的一副格外真实却又讽刺的缩影。
看着这副画面,很多人都淡然一笑而过,却很少有人衍生出更多的想法。
留守儿童其实存在很多不容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还在成长期的孩子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认真的培养和教育,但是因为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亲情的缺失让他们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从而表现出的是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等现象,部分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产生对社会的怨恨情绪。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隔代亲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不注重孩子的生活培养,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教育态度和方法上都是执行老一套,因此他们能够做到的是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别说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方面。
父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无可替代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单单是照顾生活的保姆,更是整个心灵的港湾。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爱护,孩子产生如此多的问题也是无可厚非。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爱的写照。
对于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尽量的亲自陪伴与照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一个家庭之中父母这个角色所扮演的最重要的作用。给孩子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既然亲自陪伴已经无能为力,那么家长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和孩子进行电话、视频联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而且,交通也在迅猛发展,应当尽量回家看看,满足孩子心灵上对父母的期盼。
多一份陪伴,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和煦,多一份爱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