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即树立德业,为社会创建一套做人的准则,制度。修身,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诚信是人的自我身心统一的真实本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诚信是人格修养的前提;诚是对善的坚定信念和真实情感,是做人立德的根基。
一个个普通人对诚信的坚守,就能够为一个诚信社会的形成奠定最重要的基础。我们作为现代的人生活在这个社会,更加知道诚信的可贵。人必先有诚信,才能傲然顶立于天地,立德行德业。
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一个诚信的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可以收获名誉,可以获取朋友得的信任。程颢、程颐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薄靶拧笔且桓鋈诵蜗蠛蜕闹匾副?,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一个诚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被社会接纳,才能更好地实现他的自我价值。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回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像车子没有轮子一样,又怎么可能再行走一步呢!孟子也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可想而知,在人的生活中,诚信是占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是在个人,团体,国家层面,诚信都已经成为人的修养中当仁不让的一部分。
在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国君―魏文侯,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某一次,他与掌管山泽园林的官员——虞人约好了日期一起去打猎。然而,到了约定的那一天,魏文候正在高兴地喝酒,外面下起了大雨,可赴约的时间到了,魏文侯准备前去赴约,左右侍臣急忙劝阻,魏文侯说:“我同虞人已经约好要去打猎,怎能不守约定呢?”于是便冒雨前去赴约。魏文公的诚实守信使得他被许多的下属尊重和欣赏,魏文帝也在下臣的帮助下发奋图强,在位时期,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
在现在社会,我们需要与各种人交流打交道,想要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这样就能得到同学、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诚信的品质是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为关键的因素。很多人之所以被人尊敬、为人信赖,都是建立在待人诚信的基础之上的。
诚信不仅在于他律即不欺骗人,也包括自律即不欺骗自己。对自己坦诚,对自己的要求不可放松,即使没有他人的监督也可以自己对自己信守承诺。
在东汉有一个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王密深夜带十斤黄金私赠给杨震。杨震不愿意接受,李密劝道没有人会知道,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很羞愧地走了。因此,历史上流传着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即使在没有外部监督下,日也要诚于自己,做事无愧于心。
有一个员工的公司效益不太好,因此决定辞退部分人员,这位员工也包括在内,公司最后发工资的时候,每个人多发了五十元,最后只有这个人退回了五十元,其余员工却无一归还。再后来,待到公司效益变好,公司马上又找到这位员工为公司工作。由此可知,诚实守信的人更受人,组织的青睐。
如果诚信缺乏,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立德就会受到十分大的影响。
比如,新闻时有出现以下情况,老人被撞倒在地却无人敢扶。路人不愿扶的原因,是害怕老人反诬自己是肇事者。这都是因为碰瓷者的不讲诚信,为取小利,陷害他人。比如各种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毒胶囊这些产品存在是因为产商缺乏诚信,以牟取私利。一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果人人诚信,则社会和谐。诚信是立德之本。
人的思想修养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表现,一个人拥有了诚信,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完成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可以反映在人的思想修养上。如果一个人缺乏诚信,他表现可能是说谎、说话不算数等表现。因此,诚信是修身之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一份诚信之心,在自己小小的角落里发出自己的微芒。数以千计得微芒集结,就是一道光芒四射的火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