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有一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除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只又生”。
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粮食。
道理
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是否可从禅师那里得到领悟呢?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少了。
那么,阅读时你有记录的习惯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自古就有。借用《大话数据结构》作者程杰在其中所说的:阅读时,摘抄是非常好的习惯。“最淡的墨水也胜于最强的记忆!”有不少人会认为摘抄了将来也不会再去看,有什么必要,但其实在写字的过程就是大脑学习的 过程,写字在减缓你阅读的速度,从而让你更好地消化阅读的内容。
那么,观影时你有记录的习惯吗?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五光十色、流连忘返的世界,让我们快乐,使我们顿悟。热爱电影的你,从看的第一部影片开始,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你看了多少部影片?就算你记忆再好,这么多部要想记清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你有做观影记录的习惯吗?你喜欢以哪种方式记录精彩,又在哪里留下了你的观影足迹呢?
那么,灵感来时你有记录的习惯吗?平时读书遇到的好句好段落,看电影里的经典台词,情节,场景,旋律。出去玩看到的风景,和朋友随意聊天的某个瞬间,都有可能不经意意产生灵感,脑子里浮现出新想法,你是如何记录这些灵感?又是如何管理和处理它们的呢?
其实,记录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很多年以前自己就是一个天天写日记的家伙。
记录生活。每天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身边的事,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观光过的美丽景色……总会有自己的想法或情感,日记就给了你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翻了翻十年前的日记,看到自己当年有过的迷茫,如何挣扎着走出痛苦,变得坚强,也看到当时一些智者指点迷津,直指痛处。随着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成长。如果能够很好地坚持写日记,便拥有了一本珍贵的成长纪念册。
记录心情。不开心的事伴着流淌的文字淡去消逝,心也渐渐抒怀;开心的事情随着指尖的跳跃变得更加深刻,更加快乐。当你记录一些文字的时候,它会慢慢流进你的大脑里,每一句话都值得你百转千回的去思考,修正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一笔一录,一切都是小事。
深度思考。记录就是帮我们在原有思考基础上加深思考,拓宽视野,不自觉之中就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进来。
记录的好处在于,它不是以 “成果” 为焦点的,它是以过程为焦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