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生活于公元前341年到公元前270年,正值西方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即马其顿统一全希腊并把希腊文化扩展到整个地中海沿岸的时期。伊壁鸠鲁的学派在罗马时代非常盛行,虽然伊壁鸠鲁本人生活在希腊化时期,但他的派别一直延续到整个罗马时代,所以我们把它归之于罗马哲学。
到了罗马时代,哲学家开始转向内心,考虑人生的问题,考虑人生的价值,考虑个人的归属,安身立命。所以这时自然哲学以及宇宙论、本体论这些东西都是为人生哲学服务的,也就是说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这个是哲学的更深层的问题。
所谓自我意识的结构,并不是“我就是我”,真正的自我意识的结构是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原则同格”,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在原则上是同格的。自我就是对象,对象就是自我,我在对象上看到的是自己,我通过看自己也可以看到对象。这就是一种自我意识。
在罗马哲学,在伊壁鸠鲁派这里,他们就提出:自然界是感性的,那么人也是感性的,我们人和自然界具有同样的性质;自然界就是我们人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所以是人格化的自然界。
伊壁鸠鲁一直坚持感性的可靠性。他曾经讲,太阳其实就是在我们眼睛里面的那个样子,它其实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你不要以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就大得不得了,那是你的理性推出来的,我只相信我的感官,太阳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它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比如说一个圆盘子那么大。他曾经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引起了其他人的嘲笑,认为伊壁鸠鲁太没知识了,太阳怎么可能只有你说的盘子那么大呢?那只是你看到的而已。但是,这恰好反映出伊壁鸠鲁的这样一种自我意识,这样一种眼光。就是说,我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那个样子,它是人化了的、“我化”了的一个世界。至于它背后实际上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世界就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这就是他的感性论。
它的哲学形态不再取决于对象世界本身的客观结构,即一种独立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结构,而是取决于对象世界如何为我的生活态度提供依据、提供心灵的归宿。
他为什么强调感性?感性可以为我的生活态度提供依据,并且可以使我的心灵得到安慰、提供归宿。这就是所谓的“不动心”?!安欢摹笔锹蘼碚苎Ъ颐撬餐非蟮囊恢终苋说木辰?,就是心灵的安息。有了这样一种自然观,我们就能得出自然界就是我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威胁我心灵的平静。我没有看到的东西我就不相信它,什么神啊鬼啊,我都可以不理它,没有任何事。我看到的东西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我就可以“不动心”。
由此,在生活态度上,伊壁鸠鲁强调一种幸福主义和享乐主义。他强调感性的享乐,认为人生就是要享乐,就是要追求幸福。为什么?就是因为世界是感性的自然,所以人的生活要过得自然,不要勉强,想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就是享乐主义。当然这个享乐主义被伊壁鸠鲁派后来的追随者们夸大了,甚至于将它歪曲了,变成一种纵欲主义。而在伊壁鸠鲁看来,纵欲主义并不是真正的享乐主义,纵欲会带来痛苦,所以真正的享乐主义是主张节制的。自然界也有它自身的度,自然界的感性也不是毫无节制的,所以人的享乐也一定要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