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学健康】-藏象篇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特点
(一)胆
胆为清净之腑,主决断。胆与肝为表里。心为“君火”,胆与命门为“相火”。胆的主要功能为储藏与排泄胆汁,帮助食物消化。胆汁外泄,可使皮肤黄染,称为黄疸。
中医的胆,除西医的胆外,还包括部分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胃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胃的功能相当重要,有“纳谷者昌,绝谷者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胃与脾为表里,两者都具有消化水谷的功能。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脾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运化。
中医的胃与西医的胃大致相似。
(三)小肠
小肠为受盛之腑,主化物。小肠承受胃所腐熟的饮食,分清别浊,将精华经脾输送到全身,营养脏腑组织;将水液通过肾脏输入膀胱;将残渣糟粕传送大肠。若小肠功能紊乱,会使水液糟粕混杂,出现小便减少、腹泻等症。
中医的小肠与西医的小肠大致相似。
(四)大肠
大肠为传导之腑,主排泄。大肠的功能是将小肠传来的糟粕,再加工渗尽水分,形成大便排出体外。大肠的主要病变,是大便异常 。凡大便秘结、泄泻、痢疾、便血等病,都从大肠辩证治疗。
中医的大肠基本相当于西医的大肠。
(五)膀胱
膀胱为三都之官,司气化。膀胱主要功能为贮藏尿液和排尿。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癃闭;气化不约,则遗尿或小便不禁。膀胱的气化与肾有关,肾气足则能化,肾气虚则不能化。故小便不利或不禁,治则为温肾而功气化。
中医的膀胱包括了西医的膀胱的功能。
(六)三焦
三焦为次渎之官,主行水。三焦由上焦、中焦、下焦三部分组成:上焦指心肺区及心肺;中焦指脾胃区及脾胃;下焦指肝肾区及肝肾。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疏通水道。
上述三焦与疾病分期的所谓上、中、下三焦无关。
奇恒之腑中,脑、髓、骨、脉、胆的功能,皆见以上有关脏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行月经和育胎儿。
三、 脏腑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虽器官各别,各具功能,但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在心的统一支配下进行的。脏腑之间,凭气血津液通过经络、五官、皮肤、肌肉、筋、骨等,彼此贯通,组成协调严密的整体,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脏与腑之间为“相主”关系。如肾为心之主,心为肺之主,肺为肝之主,肝为脾之主。主即主持,即互相制约,维持平衡。脏与腑之间是“相合”关系。如肺合大气,心全小肠,肝合胆,脾和胃,肾和膀胱。合即配合的意思,以脏为体,以腑为用。脏为阴属里,脏为旭属表。因此,脏腑配合也叫做“表里”的配合。
脏腑之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它们似脏非脏,是腑非腑,形虽似腑而作用是脏。它们与脏腑关系密切。如脑和心、肝有关,髓、骨、胞和肾有关。女子胞属肝,因其主行经,养胎,又与心、脾有关。
与奇恒之腑对称的还有传化之腑,即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它们都属于消化系统。
观察病人形体,能帮助辩证。如肝开窍于目,其充在筋,其华在爪;脾开窍于口,其充在肉,其华在唇;肺开窍于鼻,其充在皮,其华在毛;肾开窍于耳,其充在骨,其华在发。又有“脾主四肢并关节处,两肘属心肺,两腋属肝,两髀属脾,两骼属肾”之说。凡病人形体的变化,都能反映出脏腑内部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