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气不太好,天空黑压压的,但约了电台主播小江南看电影,所以心情格外好。
由于下雨,只好放弃乘坐公交,改乘地铁。立水桥站人来人往,好不容易挤上车,被旁边几个女孩子的笑声吸引,我往里站了站。无意间听见她们在聊自己的小对象,气氛很活跃,大家也很兴奋。
我抬眼望去,几个小姑娘正围着一个瘦小的女孩嬉笑,大抵是说女孩儿好幸福,收到了男朋友的花,因为她喜欢绿色,男朋友特意买了绿月季藏在粉月季中间,就在大家各种羡慕的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在人群中响起。
“你是不是自己买的花,寄给自己的啊,不然怎么都没卡片呢?”女孩A说。
气氛尴尬了两秒,发朋友圈的女孩儿笑着说:“我要是送自己,肯定会外加一包零食,不然多对不起自己这么的精心策划呀!”
旁边几个女孩子也应声,“就是,谁有闲工夫给自己买礼物,还假装呀?!?/p>
A笑了笑说,“也是。不过,你男朋友送绿花给你,说啥绿色情人节,我觉得是不是要给你戴绿帽子啊?”
这次,正在发朋友圈的姑娘停下来了,其他女孩也都安静了。大家各自拿起手机各玩各的,A见大家不说话,又翻出几个表情包,凑过去给大家看,“你看这个戴绿帽子的图,这身高,特别像她和她男朋友呢?!?/p>
几个姑娘匆匆瞧了一眼,都沉默了。A看大家的表情不对,打着哈哈说:“是好朋友我才这样说,我性格直爽,你别往心里去啊?!?/p>
那个发朋友圈的姑娘手僵在屏幕上,最终也没发出那条“秀恩爱”的朋友圈。
我看到她撇过头,另一个姑娘拍了拍她的肩膀,她努力笑得自然,可笑容还是带着尴尬。
这样的事情,我们周围也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点,有时候说话让对方尴尬跟真性情真没关系,其实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性格直爽,说话直接的大前提是根据事实,来讲明自己的观点。你觉得人家跟你关系好,“互损”就见怪不怪,什么“跟你是朋友才这么直接”,你想过没有,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不是谁都能接受你不分场合的“真性情”的。
无独有偶,周一午休的时候,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讨论买衣服的款式,B说好想把自己的衣服全扔了呀,我要换风格。
C说,可以试试网红穿的很潮的那种款式。
B叹了口气说,我太瘦了穿不出来那种感觉。
D也附和着说,我也是,我之前还专门做了个发型,去店里试了好多套,都穿不出来那种感觉......
话还没说完,C打断她说,那肯定了,就你这样。
姑娘D瞬间沉默了,拿着水杯借故接水,话题也就此终止。
以上,都是因为不会沟通。事例中的两个人自认为自己真性情,是不伪装不做作的表现??墒谴颖鹑说慕嵌壤纯矗赡芫途醯檬艿缴撕α?,而当事人避免以后再受到伤害,就不愿跟这样的人接触。
一个人把轻松的沟通气氛演变为尴尬的气氛,很容易让人反感。但很多始作俑者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我真心对你,才会“有啥说啥”,持这类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拿着“一颗真心”攻击他人,反而会让周围的人远离你。
有读者笑了:我不会说好话,做不到去笼络人心,就喜欢直接,总比背后说三道四,恶意造谣攻击的人强多了。
把“会说话”理解为“会拍马屁”实在是太浅薄了。
不是说“互怼”错误,两个不介意的人,“互怼”反而会加深彼此的感情。可一个跟你不熟或者很介意“互怼”的人,被你这样说,当然会不开心。
为什么同一个你,和有些人相处,越怼气氛越活跃;可有时候你一句话,就能结束话题?
怎样才能好好说话?
首先要看我们沟通的对象,不同的人区别对待。别再拿“性格直爽,做人真诚”当挡箭牌,会说话的人也不见得都是伪装者。不介意跟你“互相吐槽”的闺蜜,你可以吐槽她今天衣服颜色不搭,因为对方不会因此而不开心,反而乐意你们之间“互相吐槽”的相处方式;但对公司的同事或者其他不怎么熟悉的人,你最好闭上你的嘴,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大家都不瞎,又不只是你看得见,再说了,没准别人就喜欢那样搭配,跟你有半毛钱关系?
其次,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样表达对等待恋人的关心,很多不会沟通的女孩子会质问,“你刚干嘛去了,怎么又怎么晚”;会说话的会换个角度,“有什么事耽搁了吗”。前者有可能会有吵架的风险,后者会让恋人意识到自己的迟到,反思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多给彼此一点温暖,没有人愿意忍受你那所谓的“直爽”,不跟你计较的人,是在照顾你的感受。
然后,我们要注意沟通氛围。有些人特别喜欢教育别人,这本身没有错,但不分氛围地教育,会适得其反。当对方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就不要再唐僧念经了,人家懂得道理不会比你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个时候安静一下,给别人一点空间,等人家心情好的时候,你再适当提起,会更让人接受,效果会更好。
最后,请收回你随时都想脱口而出的“直话”,三思而后言,是一种好的习惯。你爱说直话,并不代表别人爱听。不想成为沟通杀手,就适时闭嘴,该说话的时候好好说,不该说话的时候安心做事,别什么话题都要去插一嘴。没人会因为你的安静,而停止讨论。
“说话直”带来的伤痕,事后很难补救和修复,激烈的攻击对沟通氛围的破坏常常是不可逆的。有时候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