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咏夏雨诗赏析
王传学
夏天来了,夏天的雨也会随时光临的。夏天的雨,常常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猛烈而又迅猛,给人带来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夏天的雨,像是踏着欢快节奏的精灵,驱赶这烦闷空气中的暑热。在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夏雨的佳作,给我们带来雨中的美景、雨中的感受,以及蕴含在夏雨意象中的文化意蕴。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是写雨的高手。
夏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给人变化突然的感觉。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对此有生动的描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昂觥弊钟玫檬智崆?,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 ,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诗人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的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苏轼还有一首《有美堂暴雨》,展现了夏雨的壮观景象: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夏末,苏轼时任杭州通判。
此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苏轼生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特别欣赏,写了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这首诗由于是在吴山顶上的有美堂中所写,气势更为雄伟壮阔。
诗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题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突出了所处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铺垫。接下来就别出蹊径,描绘了一幅壮阔异常的场面。风是看不见的,诗人却给它着色,说是黑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疾风挟着灰尘卷着乌云的情况?!按岛Aⅰ笔切稳莘绲那苛?。有美堂虽然很高,但不可能见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词,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下句写风带着暴雨从东面渐渐而来,便是实指。夏天的暴雨,区域很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五字,将这一情况囊括殆尽。句中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了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五、六两句具体写暴雨。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
结尾转入观感。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
全诗如写生画家的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分享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