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迄今为止,CLR异常机制让人关注最多的一点就是“效率”问题。其实,这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为正??刂屏鞒滔碌拇朐诵胁⒉换岢鱿治侍?,只有引发异常时才会带来效率问题?;谡庖坏悖芏嗫⒄咭丫锍晒彩叮?不应将异?;朴糜谡?刂屏髦?。?达成的另一个共识是:?CLR异?;拼吹摹靶省蔽侍獠蛔阋浴暗窒彼吹木薮笫找?。
看我主页简介免费C++学习资源,视频教程、职业规划、面试详解、学习路线、开发工具
每晚8点直播讲解C++编程技术。
CLR异常机制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正??刂屏骰岜涣⒓粗兄?,无效值或状态不会在系统中继续传播。
提供了统一处理错误的方法。
提供了在构造函数、操作符重载及属性中报告异常的便利机制。
提供了异常堆栈,便于开发者定位异常发生的位置。
另外,“异?!逼涿票旧砭退得髁怂姆⑸且桓鲂「怕适录?。所以,因异常带来的效率问题会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实际上,try catch所带来的效率问题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Int32的Parse方法中,确实存在着因为滥用而导致的效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考虑提供一个TryParse方法,从设计的角度让用户选择让程序运行得更快。另一种规避因为异常而影响效率的方法是:Tester-doer模式
正文
1.用抛出异常代替返回错误代码
在异?;瞥鱿种?,应用程序普遍采用返回错误代码的方式来通知调用者发生了异常。本建议首先阐述为什么要用抛出异常的方式来代替返回错误代码的方式。对于一个成员方法而言,它要么执行成功,要么执行失败。成员方法执行成功的情况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执行失败了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需要将导致执行失败的原因通知调用者。抛出异常和返回错误代码都是用来通知调用者的手段。
但是当我们想要告诉调用者更多细节的时候,就需要与调用者约定更多的错误代码。于是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错误代码飞速膨胀,直到看起来似乎无法维护,因为我们总在查找并确认错误代码。
在没有异常处理机制之前,我们只能返回错误代码。但是,现在有了另一种选择,即使用异?;啤H绻褂靡斐;?,那么最终的代码看起来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staticvoidMain(string[]args){try{? ? ? ? SaveUser(user);? ? }catch(IOException)? ? ? {//IO异常,通知当前用户 }catch(UnauthorizedAccessException)? ? {//权限失败,通知客户端管理员? }catch(CommunicationException)? ? {//网络异常,通知发送E-mail给网络管理员? }}privatestaticvoidSaveUser(User user){? ? SaveToFile(user);? SaveToDataBase(user);}
使用CLR异?;坪螅颐腔岱⑾执氡涞酶逦?、更易于理解了。至于效率问题,还可以重新审视“效率”的立足点:throw exception产生的那点效率损耗与等待网络连接异常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而CLR异?;拼吹暮么θ词窍远准?。
这里需要稍加强调的是,在catch(CommunicationExcep-tion)这个代码块中,代码所完成的功能是“通知发送”而不是“发送”本身,因为我们要确保在catch和finally中所执行的代码是可以被执行的?;痪浠八担×坎灰赾atch和finally中再让代码“出错”,那会让异常堆栈信息变得复杂和难以理解。
在本例的catch代码块中,不要真的编写发送邮件的代码,因为发送邮件这个行为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异常,而“通知发送”这个行为稳定性更高(即不“出错”)。
以上通过实际的案例阐述了抛出异常相比于返回错误代码的优越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错误代码将无用武之地,如构造函数、操作符重载及属性。语法特性决定了其不能具备任何返回值,于是异?;票坏弊鋈〈砦蟠氲氖滓≡瘛?/p>
2.不要在不恰当的场合下引发异常
程序员,尤其是类库开发人员,要掌握的两条首要原则是:
正常的业务流程不应使用异常来处理。
不要总是尝试去捕获异?;蛞⒁斐#Ω迷市硪斐O虻饔枚颜煌洗?。
那么,到底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引发异常呢?
第一类情况如果运行代码后会造成内存泄漏、资源不可用,或者应用程序状态不可恢复,则应该引发异常。
在微软提供的Console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代码:
if((value<1)||(value>100)){thrownew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value",value, Environment.GetResourceString("ArgumentOutOfRange_CursorSize"));}
或者:
if(value==null){thrownewArgumentNullException("value");}
在开头首先提到的就是:对在可控范围内的输入和输出不引发异常。没错,区别就在于“可控”这两个字。所谓“可控”,可定义为:发生异常后,系统资源仍可用,或资源状态可恢复。
第二类情况在捕获异常的时候,如果需要包装一些更有用的信息,则引发异常。
这类异常的引发在UI层特别有用。系统引发的异常所带的信息往往更倾向于技术性的描述;而在UI层,面对异常的很可能是最终用户。如果需要将异常的信息呈现给最终用户,更好的做法是先包装异常,然后引发一个包含友好信息的新异常。
第三类情况如果底层异常在高层操作的上下文中没有意义,则可以考虑捕获这些底层异常,并引发新的有意义的异常。
例如在下面的代码中,如果抛出InvalidCastException,则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造成误解,所以更好的方式是抛出一个ArgumentException:
privatevoidCaseSample(objecto){if(o==null)? ? ? {thrownewArgumentNullException("o");? }? ? User user=null;try{? ? ? user=(User)o; }catch(InvalidCastException){thrownewArgumentException("输入参数不是一个User","o"); }//do something}
需要重点介绍的正确引发异常的典型例子就是捕获底层API错误代码,并抛出。查看Console这个类,还会发现很多地方有类似的代码:
interrorCode=Marshal.GetLastWin32Error();if(errorCode==6){thrownew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Environment.GetResourceString("InvalidOperation_ConsoleKeyAvailableOnFile"));}
Console为我们封装了调用Windows API返回的错误代码,而让代码引发了一个新的异常。
很显然,当需要调用Windows API或第三方API提供的接口时,如果对方的异常报告机制使用的是错误代码,最好重新引发该接口提供的错误,因为你需要让自己的团队更好地理解这些错误。
3.重新引发异常时使用Inner Exception
当捕获了某个异常,将其包装或重新引发异常的时候,如果其中包含了Inner Exception,则有助于程序员分析内部信息,方便代码调试。
以一个分布式系统为例,在进行远程通信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
1)网卡被禁用或网线断开,此时会抛出SocketException,消息为:“由于目标计算机积极拒绝,无法连接。”
2)网络正常,但是要连接的目标机没有端口没有处在侦听状态,此时,会抛出SocketException,消息为:“由于连接方在一段时间后没有正确答复或连接的主机没有反应,连接尝试失败。”
3)连接超时,此时需要通过代码实现关闭连接,并抛出一个SocketException,消息为:“连接超过约定的时长?!?/p>
发生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在返回给最终用户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将异常信息包装成为“网络连接失败,请稍候再试”。
所以,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try{? ? SaveUser5(user);}catch(SocketException err){? ? throw new CommucationFailureException("网络连接失败,请稍后再试",err);}
但是,在提示这条消息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将原始异常信息记录到日志里,以供开发者分析具体的原因(因为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这有可能是一个Bug)。那么,在记录日志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记录导致此异常出现的内部异常或是堆栈信息。
上文代码中的:就是将异常重新包装成为一个CommucationFailureException,并将SocketException作为Inner Exception(即err)向上传递。
此外还有一个可以采用的技巧,如果不打算使用Inner Exception,但是仍然想要返回一些额外信息的话,可以使用Exception的Data属性。如下所示:
try{? ? SaveUser5(user);}catch(SocketException err){? ? err.Data.Add("SocketInfo","网络连接失败,请稍后再试");? ? throw err;}
在上层进行捕获的时候,可以通过键值来得到异常信息:
catch(SocketException err){Console.WriteLine(err.Data["SocketInfo"].ToString());}
4.避免在finally内撰写无效代码
你应该始终认为finally内的代码会在方法return之前执行,哪怕return是在try块中。
C#编译器会清理那些它认为完全没有意义的C#代码。
privatestaticintTestIntReturnInTry(){inti;try{returni=1;? ? }finally{? ? ? ? ? ? i=2;? ? ? ? Console.WriteLine("\t将int结果改为2,finally执行完毕");? ? }}
5.避免嵌套异常
应该允许异常在调用堆栈中往上传播,不要过多使用catch,然后再throw。过多使用catch会带来两个问题:
代码更多了。这看上去好像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异常,所以你总在不停地catch。
隐藏了堆栈信息,使你不知道真正发生异常的地方。
嵌套异常会导致 调用堆栈被重置了。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方法捕获的是Exception。所以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异常,在UI层将永远不知道真正发生错误的地方。
除了第3点提到的需要包装异常的情况外,无故地嵌套异常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当然,如果真的需要捕获这个异常来恢复一些状态,然后重新抛出,代码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try{? MethodTry();}catch(Exception){//工作代码? throw;}
或者:
try{? ? MethodTry();}catch{? ? ? //工作代码? ? throw;}
尽量避免像下面这样引发异常:
catch(Exceptionerr){//工作代码? throwerr;}
直接throw err而不是throw将会重置堆栈信息。
6.避免“吃掉”异常
嵌套异常是很危险的行为,一不小心就会将异常堆栈信息,也就是真正的Bug出处隐藏起来。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行为,最严重的就是“吃掉”异常,即捕获,然后不向上层throw抛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处理某个异常,那么千万不要“吃掉”异常,如果你一不小心“吃掉”了一个本该往上传递的异常,那么,这里可能诞生一个Bug,而且,解决它会很费周折。
避免“吃掉”异常,并不是说不应该“吃掉”异常,而是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则:该异常可被预见,并且通常情况它不能算是一个Bug。 比如有些场景存在你可以预见的但不重要的Exception,这个就不算一个bug。
7.为循环增加Tester-Doer模式而不是将try-catch置于循环内
如果需要在循环中引发异常,你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抛出异常是一个相当影响性能的过程。应该尽量在循环当中对异常发生的一些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条件进行处理。
8.总是处理未捕获的异常
处理未捕获的异常是每个应用程序应具备的基本功能,C#在AppDomain提供了UnhandledException事件来接收未捕获到的异常的通知。常见的应用如下:
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 AppDomain.CurrentDomain.UnhandledException+=newUnhandledExceptionEventHandler(CurrentDomain_UnhandledException);}staticvoidCurrentDomain_UnhandledException(objectsender, UnhandledExceptionEventArgs e){? ? ? Exception error=(Exception)e.ExceptionObject;? ? Console.WriteLine("MyHandler caught:"+error.Message);}
未捕获的异常通常就是运行时期的Bug,我们可以在App-Domain.CurrentDomain.UnhandledException的注册事件方法CurrentDomain_UnhandledException中,将未捕获异常的信息记录在日志中。值得注意的是,UnhandledException提供的机制并不能阻止应用程序终止,也就是说,执行CurrentDomain_UnhandledException方法后,应用程序就会被终止。
9.正确捕获多线程中的异常
多线程的异常处理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以下的处理方式会存在问题:
try{? ? Thread t=newThread((ThreadStart)delegate? ? {thrownewException("多线程异常");? ? });? ? t.Start();}catch(Exceptionerror){? ? MessageBox.Show(error.Message+Environment.NewLine+error.StackTrace);}
应用程序并不会在这里捕获线程t中的异常,而是会直接退出。从.NET 2.0开始,任何线程上未处理的异常,都会导致应用程序的退出(先会触发AppDomain的UnhandledException)。上面代码中的try-catch实际上捕获的还是当前线程的异常,而t属于新起的异常,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 try-catch放在线程里面
Thread t=newThread((ThreadStart)delegate{try{thrownewException("多线程异常");? ? }catch(Exceptionerror)? {? ....? });t.Start();
10.慎用自定义异常
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一般不要创建自定义异常。如果要对某类程序出错信息做特殊处理,那就自定义异常。需要自定义异常的理由如下:
1)方便调试。通过抛出一个自定义的异常类型实例,我们可以使捕获代码精确地知道所发生的事情,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恢复。
2)逻辑包装。自定义异常可包装多个其他异常,然后抛出一个业务异常。
3)方便调用者编码。在编写自己的类库或者业务层代码的时候,自定义异??梢匀玫饔梅礁奖愦硪滴褚斐B呒?。例如,保存数据失败可以分成两个异?!笆菘饬邮О堋焙汀巴缫斐!?。
4)引入新异常类。这使程序员能够根据异常类在代码中采取不同的操作。
11.从System.Exception或其他常见的基本异常中派生异常
这个不说了,自定义异常一般是从System.Exception派生。。事实上,现在如果你在Visual Studio中输入Exception,然后使用快捷键Tab,VS会自动创建一个如下的自定义异常类。
12.应使用finally避免资源泄漏
前面已经提到过,除非发生让应用程序中断的异常,否则finally总是会先于return执行。finally的这个语言特性决定了资源释放的最佳位置就是在finally块中;另外,资源释放会随着调用堆栈由下往上执行(即由内到外释放)。
13.避免在调用栈较低的位置记录异常
即避免在内部深处处理记录异常。最适合记录异常和报告的是应用程序的最上层,这通常是UI层。
并不是所有的异常都要被记录到日志,一类情况是异常发生的场景需要被记录,还有一类就是未被捕获的异常。未被捕获的异常通常被视为一个Bug,所以,对于它的记录,应该被视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异常在调用栈较低的位置被记录或报告,并且又被包装后抛出;然后在调用栈较高位置也捕获记录异常。这就会让记录重复出现。在调用栈较低的情况下,往往异常被捕获了也不能被完整的处理。所以,综合考虑,应用程序在设计初期,就应该为开发成员约定在何处记录和报告异常。
看我主页简介免费C++学习资源,视频教程、职业规划、面试详解、学习路线、开发工具
每晚8点直播讲解C++编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