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回忆起那些与读书有关的日子,多少都有话讲。
“读书”可以有这样两种理解,一种是读老师或家长要求读的书,另一种是读自己喜欢的书。
前一种读书,给大部分人带来的只有痛苦,而后一种读书,却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快乐。
譬如,学生时代被老师或家长要求读的文言文常常令我苦不堪言,我几乎怀着对那些“之乎者也”的满腔抱怨和不解度过了整个应试时期。
然而现在,风向似乎已经转变,这得从台湾教育部门最近搞的小动作说起。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9月23日举行的“课审大会”,决议将高中语文课纲中文言文比例,从目前占45%至55%删减为35%至45%,并将“推荐选文”篇数由30篇降为15篇。理由是背诵文言文太难,太费时间。
而据央视新闻报道,此举在台湾社会引发普遍批评,许多台湾学生亦无法认同。那么,
001 读文言文,我们到底在读什么?
台湾世新大学学生 沈怡廷:
当学生就是要很刻苦地背东西啊,不然你要学什么?内涵这种东西是不会过时的,你学了就是放在心里。我当然现在讲话不会讲文言文,但是里面的意思是我要放在心里知道的东西。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 游梓翔:
文言文是一个历史的记录,是一个文化的胶囊,是一个语言的精髓。把它拿掉,对整个文化和历史的教育都会造成重伤。而且现在虽然看起来只降低了大约百分之十的比例,可是由整套的论述听来,降低百分之十恐怕只是第一步。
岛内多数舆论:
这次高中语文文言文比例的争议,实际上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而是一些人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上又一次“去中国化”的动作。岛内有专家直言,此举是要让“台湾本土文化离中华文化越远越好”,让“台湾下一代文化失忆”。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
删减文言文比例是非常危险的作法。除了在下一代的语文能力上自断经脉,在台湾本来可以拥有的中华文化优势上自弃武功,也同时扩大两岸中国人的情感裂痕。
台湾《工商时报》社论:
台湾优势尽失,经济日疲,如今竟连语文教育也要划地自限,这样的心态只会让台湾愈加渺小。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有幸”不再拥抱枯燥难懂的文言文的台湾同胞,他们普遍认为读文言文,其实是在读内涵、读历史、读文化?!恳幌疃际枪钩梢桓雒褡搴凸抑自滩豢苫蛉钡脑?!
002 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怎样输出?
容我先讲一个小故事:
小A参加高中同学婚礼,期间司仪为烘托现场气氛,组织玩了个小游戏:每桌每个人轮流说一句祝福新人的话,但不能重复之前说过的,说得越多,得到的红包越大。
轮到小A的时候,他正对着桌上美食埋头苦干,听到被点名,他是懵的:前面几个说的虽然也就是早生贵子,新婚快乐什么的,但该说的都被他们说完了,我天?。?!
他脑袋一热,上台接过话筒,索性就把大学教授上课教过的民国证婚词上一段话给大声且抑扬顿挫地背出来了: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现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祝哥哥嫂嫂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当时现场气氛一下子凝结了,司仪都傻了,大家都不吃了,推杯换盏的人都站着看着他,服务员也不上菜了,端着菜看着,连新人都在台下愣住了,新人父母长辈们也在交头接耳。
然后全场掌声雷动,紧接着司仪塞给他一个大红包,事后他才知道司仪本来是要把这个大红包放在最后的。他回到座位上明显感觉到一桌子的女宾看他眼神都不对了,眼神中闪烁着崇拜的泪光……
他说:那时候我真正见识到了那种“虽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感觉我异常NB”的表情。对,就是不明觉厉!
容我再举一个小栗子:
十多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才貌双全、出口成章的紫薇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首神转折的诗让我记忆犹新:
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江南江北蓼花红,皆是离人眼中血。
前两句那么俗,后两句又那么雅,那时候不禁感叹琼瑶奶奶的文笔简直好到炸!
后来才知道,这首诗出自《西厢记诸宫调·小亭送别》中张生的唱词,原文是:“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这个老铁的典故,应该也是从这段话里演化而来的,至于后面则直接套了原文。
所以读文言文,不(费)失(?。┦保ㄐ模┗ɑ┑氖涑觯梢匀梦颐堑谋聘裰毕遳p—— 输出为祝福词,闪瞎众人;输出为影视剧台词,有望打造现象级热剧!
再不济,面对心仪的女孩,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VS “美女,我想追(泡)你”,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让我们回归到本文开头,台湾教育部门的的“小动作”,总体来说是搞意识形态的“去中国化”——现在该做的事不做,该营造的善意不做。
然而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只会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并消耗台湾竞争力。毕竟如果丢弃体现民族和国家底蕴与精髓的文言文,那么很多孩子可能在这过程中间就把文化的宝藏全部一次丢弃了。
好在不仅学生和学者,连广大社会舆论也意识到了读文言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相信,读文言文,虽注定从枯燥难懂的输入开始,但终有一天会逆袭成华丽璀璨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