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经济学的同学,先把你们的刀放下,听我解释(我一点都不害怕)。
之所以说经济学毁三观,是因为经济学的逻辑是不以我们的情感意志为转移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直接看到本质,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同样的,如果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只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会给人一种很现实,没有同理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说经济学是一门毁三观的学科。
说了这么多,还是比较抽象,不能直接理解,举两个栗子:
1.春运期间,火车票应该涨价。
春运的客流,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短短的几天,要输送上亿的客流,对铁路的运输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很多人在出谋划策,说多修铁路和公路,发展交通等等。
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客流的拥挤问题,仅仅是集中在春运这几天,不管修多少铁路,拥挤都是避免不了的。
再一个,当春运结束的时候,多出来的运输资源根本用不上。维护运输工具所需要的成本,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有意思的是,在前几年,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提出了一个解决运输问题的方案。当他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我只看到标题,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薛教授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呢,就是前面的标题,火车票涨价。
纳尼,春运客流大,不解决运输的问题,反而要涨票价,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别着急,薛教授的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春运期间客流为什么会激增,就是因为所有人都想回家过年。但是回家过年一定是必要的吗,不见得。
有人会说,在外辛苦工作一年,还不能回家过年,是不是心太黑了?
可是回过头仔细想想,回家过年真的是必要的吗,真的是刚需吗?
所有的需要,都是随着价格而波动的。价格越低,需要就越高。比如说日用品,食物等等。
价格越高,需要就越低。比如说奢侈品等等。
从刚需的角度看待春运的问题,结果就很明显了。
倘若春运期间的票价翻了一倍或者两倍的时候,很多人承受不了,会筛掉一些临界点的人。
当票价涨到了三倍甚至四倍的时候,又会筛掉一部分的人。
票价涨到十倍的时候,估计百分之九十想回家的人都会被筛掉,这时候,你再看看,春运还挤不挤。
打个更直观的比方。
如果平时的票价是两百,春运期间涨到四百,我们基本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时候,收入比我们低的人就可能放弃了回家的想法。
如果票价涨到八百,我们咬咬牙可能还是会接受,一部分不接受的人就会筛掉。
如果票价涨到两千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放弃了。那些经济实力比我们强的人为了回家可能还是会接受。在他上车的时候,可能车上还空了很多座位,哪里还有什么拥挤的问题。
难道穷人就活该不能回家过年吗?
问得好,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回家过年?
因为现在交通方便,票价低,所以春运的压力越来越大。
要知道,在还没有高铁,只有火车的时期,很多人都是两三年才回一次家的。我回家也就四百公里,也有七八年没回去过年。
没有绝对的刚需,在价格面前,任何刚需,都会变成非刚需。
平时票价不涨,人流不大的时候回家,不是一样很好吗。
票价的问题就说到这,如果还是有人接受不了,那再说下去就是抬杠了。
既然说到车票,再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黄牛。
2.黄牛提高社会效率
根据我的关注,基本所有人都对黄牛都是很厌恶的,觉得他们扰乱了市场。
但我不这么觉得,我认为,黄牛是在帮人解决问题的一个群体(别打)。
还是以车票为例,因为现在用的是网络抢票,车站排队买票的人少了很多。
在以前的时候,很多人排队三天三夜,就是为了买到一张车票。
对一个时间成本很高的人来说,三天的时间,足够他生产远超票价的资源。如果时间成本很高的人都用这些时间去排队买票,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都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这时候黄牛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先排队买票,再用高于票价一两百或者三四百的价格出售给别人。
时间成本很高的人,用多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三四天的时间,肯定是求之不得的。
而时间成本低又不想出溢价的人,也没关系,可以直接去排队,两不相干,皆大欢喜,不是挺好的吗。
买手机也是一样的。在前几年苹果还很火的时候,很多人为了买新款,彻夜排队。而有钱的人花多一两千,直接从黄牛手上买,简直不要太惬意。
黄牛也是付出了劳动的,他们也是一种职业,多收的钱,只是对自己的劳动的报酬,所以没必要对他们有敌意。
资源的总量是不变的,没有黄牛,也会有相同数量的人跟你竞争,结果还是一样。
通过这两个例子,很多人在情感上可能还是接受不了。因为实在是跟自己的认知相悖。觉得很现实,没有情感。
但是社会本来就是很现实的啊。所有的关系,只有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才会更健康,不用担心其他因素。
ps: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思想,以前的时候也是觉得自己太现实,甚至有点变态。
但是自从了解到经济学相关的知识之后,感觉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经济学完全符合我的趣味,所以对经济学也非常着迷。
关于经济学有趣的观点还有很多。不只经济学,还有心理学,管理学,文学,营销,百科等,以后会持续分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号,一起用有趣的观点,有深度的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