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学生志愿服务一年多以来,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在,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组织的人员都会在志愿服务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能力服务被服务者,或者不能真正取得想要的结果。
在这里首先明确一个观点:志愿者所做的工作是服务他人,而不是去帮助他人。
这篇文章主要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来说明培养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也顺便说说关于志愿服务发展的个人见解。
很多学生参加志愿者组织都是秉着一份奉献爱心的热诚报名的。刚报道的时候基本都会自己将志愿服务的情景构建为和空巢老人聊天,推着残疾人的轮椅之类的。而真正开始开展工作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能做的志愿工作多是搬桌椅板凳,布置一些场地,在活动时维持秩序或指路什么的。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对自己的选择有所怀疑———原来志愿工作是做这些事,根本就是下苦力嘛,完全被骗了。
很多人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自身能力不足。
首先,自身的预案规划能力不足,要做好服务,首先要明白对方需要什么,需要实际考察交流,观察发现,而不是单纯的凭自己幻想出一个美好的场景,然后去实现幻想。因为当你靠着幻想去找到空巢老人聊天时,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和对方没有什么话题,而且很多时候会变成志愿者没有真正做到实事,反而被老人留下来吃了饭,被老人服务了。其实,自己为老人做一顿饭带着,再去敲门,这样反而效果更佳,这样才算实在的服务。但是,这样又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自身独立能力不足。很简单,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并不会煮饭。如果说为老人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才有效果,而自身又不会,怎么会想到这里去呢?所以,只有自己知道如何好的去生活了才能服务别人,使别人拥有好的生活。
再说第三个问题,自身素质不高,技能不足。很多社区会以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或残疾人表演节目的方式使他们开心,学生呢也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但是当辛苦排练了节目去出演时,会发现台下的观众并未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样子,反而是自己和熟人说自己的。弄到最后,双方都没有得到好结果。原因也很简单,自己志愿者们没有表演的才能或者说不能表演出观众想看的东西,不具备相应的文化内涵或技能素质,当然也有预想不充分的原因。比如,志愿者表演了韩国舞,但老人想看刘三姐啊什么的。因为文化断层,以年轻一代的文化演出会使老人觉得不知所云。
所以有能力的人才能服务好别人。听着感觉违背了有一颗爱心去做好事的初衷,但是现实却是,真正使对方开心了,没有给对方添麻烦才算真正的成功志愿服务,否则就是好心做了坏事。
就像图中的温江马拉松那次,我带队去15公里处做补给,很多队员看到大汗淋漓的选手们就热情的迎上去递水,但是因为人多,路不够宽,反而挡了别人的路,选手中性子急的人抓了水杯就晃走了,有的表情也显得不好看。之后,我把队员叫到路边,将手伸长,让选手自己取水,整个秩序就好了,选手也很在喝到水后很感激。所以,如果不去发现别人真正的需要什么,没有与之对应的做法,就很容易好心做坏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能力。
所以,无论做什么,提升自身能力,建设自身素质是基础。一个人能独立,有想法,拥有一定的技能,是做好事情的根本。
对于志愿服务来说,培养团队素质,训练队员专业技能在以后显得格外重要,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培训机制才行,而不是仅仅挑选一批具有爱心的朋友组织起来就可以做好志愿服务了,要做志愿服务很简单,但是要做好志愿服务还需要用心,去想,去学,去实践。
很感谢有一颗爱心,愿意付出的志愿者们,但同时,请记住———培养自身素质和能力,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也请不是志愿者身份的朋友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