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一篇随笔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有
这篇随笔算是我在阿里的这一年多得时间里对工作包括对生活、社会的认知的一个我个人认为更深入的感悟吧,同时借着马上就要到的2020届校招(已经2020届了,00后还会远么)有些话也是希望可以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新人更加适应一下环境,毕竟我也是亲身经历,没准后面大家就会感同身受了
其次介绍下我自己,我本身是17届一所211大学非cs专业毕业以前端岗位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毕业半年之后通过社招来的阿里,18年9月由于个人选择转型做了服务端。如果关心我之前的经历可以看下我之前的一篇随笔,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很多想法,在那个时间节点和状态下还算是政治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以这个背景来阐述一下从学生时代在到阿里这几年我对未来的一个认知变化,与我而言我认为是个人的几次蜕变。
第一次蜕变——学生到社会人
反观我的大学生涯,大一玩了一年很嗨,到了大二开始认识到貌似找工作不容易,好的工作更难,开始努力自学,从零学编程,期间经历了很多的痛苦,到大三找到了实习直到大四拿到第一家公司的offer。
从结果来看貌似很顺利,但是整个过程里面包括我的大学班主任,我的父母都会有一种不认同的状态,他们觉得大四再找工作不行么?为啥要翘课实习?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线互联网公司如BAT(那时候TMD还没起来)这些都是大三就开始实习生招聘(春招),还有大三下的校招(秋招),真的等到大四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其中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学校里面的老师和老一辈的父母对现如今真正的社会状态,里面公司的整个节奏,人才需求指标等等都是存在信息差的。
而这个信息差我觉得是从高中就开始了,我相信99%的高中老师高考之前都说过,“你们高考完就自由啦!大学随便玩啦!”就这样我们的前18年都是在为了上大学拼命,等你拼了命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还真就会有人觉得“啊!解放了!”还真的就放飞自我了,而同时大学的环境你们懂得,老师其实也不怎么管你,你们自己学对不对。而就从前18年的认知即“上了大学就人生圆满”加上后面4年的学校的无为而治,导致没有人真正的告诉过学生,现在的社会真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目前只说互联网公司)。
大学四年下来我觉得真的蛮遗憾的,老师们只教课,却没有教我们怎么做人,人格教育真是现今高校缺失的很大一部分。其实大学才是人生的开始,因为前18年我说实话我自认为当时的我心智真的不成熟,不利于太早接触社会,而大学真的是一个完美的过渡场,而谁能渡过真的不是985、211的人就比普通学校的人容易,反而又是拉平了一个起跑线的机会。
为什么呢?其实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学历真的只是你前18年的成果,即第一块敲门砖。第二块是什么?是你后面四年的成长和收获。
如果一个公司只看第一块敲门砖,绝对不能长久。18岁的时候考不上清华就不能成功么?马老师就不是清华的对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清华有清华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你要明白我想阐述的重点在哪里)。我们不能左右其他公司的选择,至少阿里在我看来对于应届生第二块敲门砖格外重要,以开发为例(毕竟我就是一员)至少我看到的清北交复各种学生肯定少不了吧,第二块敲门砖(技术能力,在学校期间产出)不行,一样也是gg。而同样一个技术产出还不错的同学但是只是二本,一样发出了offer。所以不是说学历不重要,只不过在这背后的能力也同样关键。这就很好的可以诠释为啥我觉得有些同学蛮可惜的,前18年打了一手好牌,名校毕业但是在校期间放飞自我没有产出那除非你是富二代不需要打工,在打工的里面至少刚毕业这一遭你还真就没有那个二本但是后续发力的同学来的起点高了一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这四年时间完全是我们可以自己把控的。只不过是被我诟病很久的高校的人格教育缺失问题导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大一入学的第一天就认识到这个社会的不友好,你非不见棺材不落泪,那就只能后续的时间慢慢再追赶了!不是说回头是岸么,只是早一天明白,早一天可以快跑而已。
所以这么看下来我也是幸运的,我及时在大二遏制了放飞自我的自己然后疯狂的补习,一路狂奔。即便到了今天我都遗憾大一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一年时间很短但也真的宝贵。
第二次蜕变——从小公司到世界级舞台
其实这个意思很好理解,从第一家公司入职了阿里(阿里是世界级的这个应该没有争议吧,我价值观贼正)。那为什么这个叫蜕变呢?其实到过阿里工作包括BT的人员其实很多的,有这样一份工作经历其实算不上蜕变,但是与我而言我认为是我极大的缩短了从一名普通开发跻身阿里的一个时间。从毕业后到拿到offer(p6)前后也只有半年左右,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果是校招进入阿里到晋升最快是1年,由于晋升期和毕业季有重合迟则是会导致普遍是2年晋升,这还不算社招进来的难度等等。所以说与我而言的蜕变是我小步快跑给自己省了1年多的时间,而也就是这段经历,包括在这期间我所付出的努力,在我当时那个层面上来说真的是强行脱离舒适区,逼迫自己,给自己施压,确保自己“拔苗助长”,关于为什么要强行脱离舒适区,让自己蜕变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有兴趣可以参考文章一开始的那篇随笔。但我想说的是,进阿里前后,带给我的认知冲击简直天壤之别。这次脱离舒适区一定是前20多年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次蜕变——技术转型
来阿里我是以前端title进来的,前半年一直跟一个项目直到项目gg。在这期间我其实一边熟悉集团整个技术体系、业务的架构同时每天也在反思,我发现单纯做前端我会很慌。为什么?因为我看不到技术层面的“全貌”。
我所在的部门是营销平台,里面有非常核心的商家招商体系,选品体系,搭建与投放体系。这些全部都是经历了多次双11,还有各种S级大促之后沉淀的产物,里面都有非常繁复的逻辑和业务背景在里面。里面的很多思考包括知识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对接,只是和自己的服务端对接,知道一个大概的逻辑我当时认为我是无法独立owner一个业务的(事实证明是的),因为说实话业务的本质在于后端,前端相比较来说还是UI层面的强大能力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当你深入到一个业务,你要和产品、运营去共创的时候你至少要知道你能做什么,和你做不到什么。哪些是你的业务范围哪些是别人的业务边界,应该找谁来对接这个事情,这些都是需要后端能力来补足的。
因为阿里主打是做业务中台,沉淀通用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边界,适用范围其实至少你要有过实战经验,才能真的说的清道的明。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包括我自己本身也对服务端有憧憬,所以后面陆陆续续转型做了服务端开发。
而那段期间为什么也叫蜕变呢,很简单我本身就不是CS出身,已经是半路出家了,现在又要再次从零开始,而且这个从零还不是以学生身份。白天还是要正常工作,我只有到了晚上再去自己补习,一路狂补。那段日子每天到两点是肯定的,不过也正是又一次把自己逼出了舒适区,让自己至少从业务产品的角度看到一个技术方案脑子里是有一个清晰全貌的。当然这个全貌不是整个电商线全链路,交易详情下单那些仍不是我的业务范畴。不过我相信哪天我去做交易了,我想看全貌的心不会变,不管是难上几倍,不然我会慌哈哈。
第四次蜕变——从开发到业务与对个人价值的认知
而其实当我在自己的产品上有了技术全貌的认知,我发现我还是很慌?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慌呢?从我的措辞就能看出来了其实,我在描述的时候说的是“技术全貌”。但其实我在18年S1答辩的时候我很清晰的记得我跟老板说,我想转服务端,因为我想看“产品全貌”,我觉得只有前端、服务端整个技术体系都了解之后,我就知道产品全貌了。
然而当我真的做了服务端,把一个产品摸清楚了之后,我发现技术也只是一部分。因为一个产品从诞生到后面的迭代,少不了产品同学的顶层设计,运营同学的各种输出包括但不限于流量来源对接,玩法,权益,货品等等,最终才是产品的落地和迭代需要的技术手段。所以我慌了因为我只是帮产品运营“实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对于这个产品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怎么做?仍然是不清楚的。所以我慌了,这就是为啥我现在只说我只看到了“技术全貌”,其实离真正的产品全貌还差了很多。
但也正是明白了这部分认知缺失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老板一直要求我们要有业务感觉,要紧贴业务。因为说白了我们不管是开发、产品还是运营于公司而言都是带着不同技能的人,我们这些人是不能直接给公司创造价值的,只有我们运用各自的技能,最终落地了一个产品,帮助公司赚钱,那才是价值。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一直都要强调,“不要当资源“,为啥不要当资源,因为资源是别人用你帮他创造了公司价值,公司会对他的所作所为认可而不认可你?;蛘咚等绻颐遣皇亲试?,开发的同学在这个产品落地迭代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业务感觉运用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创造了最终的产品价值,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那么你就3.75了,明年你晋升对不对。
故反过来看在来阿里之前,包括作为学生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其实很喜欢钻研代码,这个没毛病,但是你的代码到底是奇技淫巧,还是能给公司创造价值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码农没有什么高级的,产品也没什么高级的,最终都是为公司带来价值才高级。
早期的我过早的给自己设定了边界,比如啊五年后我要当架构师,其实我当时都不知道架构师是做啥的。比如我也为自己35岁还是程序员而焦虑过,老了写不动代码了咋办,等等。然而这些都找错了方向。
我该焦虑的是应该我怎么为一个公司即便以后我自己是老板给自己打工,那也是为自己的团队持续创造价值。只有在社会里作为社会人给社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个人价值。如果能做到那么其实也就没有35岁焦虑了。
虽然我今年24(还没过25生日)还没有体会过中年?;?,处于隐形贫困人口挣得不少月月光的那种,但是我相信存在中年危机的人一定是不能创造35岁该有价值的人。我不管是开发还是产品还是各个行业,一定都一样。为什么大家要年轻人?还不是你工资高,产出性价比不够么。用你的工资堆两个年轻人,当资源,老板来指挥肯定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所以这次的蜕变对于我而言我认为是思想层面的蜕变,我现在不慌了,我觉得我的未来大有可为,开发?产品?运营?都只是过程指标,我只需要找到持续创造价值的方式就好了。
第五次蜕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至少我是那种,不能停下脚步的人
最后的最后,说了这么多,我的成长都是我的团队带给我的!所以过来总没错!
坐标:杭州
团队:淘系技术部-用户增长团队
详情可以看 http://08643.cn/p/eb1779de2fb0
服务端、客户端社招校招都可以!
内推请发我邮箱:tianyu.aty@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