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到我童年的春节,有贴福字、吃年夜饭,有穿新衣、收红包,有拜年和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有爆竹声和绚美的烟花??勺钊梦抑两衲淹?,并且觉得它值得被延续和推广的春节活动是“照灯笼”。
? ? ? 我出生的地方是个小镇,每年年三十,孩子们有个独属于他们的特别活动,叫做“照灯笼”?!罢盏屏笨墒歉鲇泄婢氐拇郴疃斡胝叩哪炅涫芟?,一般读初中以前的孩子才能加入这一支支队伍中,所以我年幼时我总算着我还能照几年灯笼。参与的时间受限,只有在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的时间才能去照灯笼?!罢盏屏钡牡胤绞芟?,一般是离家近的人家,当然要是愿意去远的地方挨家挨户“照灯笼”也可以,但很少有人这么做?!罢盏屏钡墓婢厥芟?,当吃过年夜饭的你走入一户人家,你要手提灯笼,绕着人家吃年夜饭的圆桌唱一首“照灯笼”专用的童谣,唱完后主人家就会客气地给你糖果或者零食,然后你再按照顺序去往下一家。这就是“照灯笼”的规矩,在我们当地小镇上,孩子们还至今在独享着这快乐的传统活动。
? ? ? 年幼时,除夕夜最期待的不是年夜饭,而是“照灯笼”。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关着门早点吃起来,一般天还没黑的时候,年夜饭就吃好了。有时候吃到一半,若是照灯笼的孩子来了,我们也会急忙吃好,赶着去照灯笼。
? ? ? “照灯笼”的灯笼,每年年二八就要拿出来看看是否能亮灯,那时的灯笼还不会唱好听的歌曲。有时候灯笼好,有时候灯笼坏了。我最初的记忆是跟着我的姐姐和表姐去照灯笼。他们一人一盏的灯笼总是出各种毛病,然后我围着他们看着如何修灯笼,有时换个电池就能好,有时怎么都不好,还要麻烦村里修手表的叔叔帮着修。那时的我还不具备独自去照灯笼的能力,总要姐姐们带着。有一年除夕夜下着大雨,但也阻挡不了我们去照灯笼,年幼的我走不了湿漉漉的小路,记忆里是姐姐撑着伞抱着走的。雨天的“照灯笼”只能缩短时间和距离,走几家就回家了,这往往让人有些难过。好在春节的快乐不止于此,当然下雨也挡不了孩子们对来年照灯笼的期待和憧憬。
? ? ? 再后来姐姐们年龄到了,不再去“照灯笼”。我成了照灯笼的主角,大人们也会陪着我一块儿去照灯笼,姐姐手里的灯笼也传到了我的手上,于是我也会提前找出来看看是否能用,要修的活也落到了我的手上。再后来,我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照灯笼,姐姐们传给我的那盏旧灯笼也换成了新灯笼。新灯笼更漂亮,但我现在却只模糊地记得那两盏旧灯笼的样子了。
? ? ? 七八岁时,我和伙伴们相约一起“照灯笼”。我们各自背上漂亮的小书包,里面还得多放一个袋子,生怕糖果多的书包装不下呢!我们排着队走进一户户人家,提着灯笼,微笑着绕圆桌唱起童谣:“猫儿来,狗儿来,花蚕宝宝和宝宝一起来。大元宝滚进来,小元宝门缝里面挤进来,嘭啪,金子银子堆成山?!闭馐淄ナ窃诒泶锒灾魅思业淖8!L秸庋淖8?,主人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我们,一般是六颗或者八颗糖,总归糖的数字是成双的。现在想到这首童谣,我的心里总会涌入一股暖流。我们那虽不叫辑里,在过去也以采桑养蚕为生,人们对蚕有着独特的情感。在这首童谣里,就传达了来年蚕茧丰收,生活富足的希望。
? ? ? “照灯笼”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是收获的时刻,除了糖果,有时还能说收获薯片、果冻这些意外小零食。记忆里最多的一次,我们跑了很多户人家,腿酸,嗓子也喊累了,但回到家里看着自己收获了一整个书包的糖果,真是快乐极了!
? ? ? 读初中后,我退出了“照灯笼”的队伍,成了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的姐姐辈,他们的灯笼更漂亮了,形状千奇百怪,样式很多,还会唱着好听的歌曲??醋拍侨汉⒆?,我儿时的记忆不断浮现。我想传统活动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用传承和延续来温暖节日。
? ? ? 这些年,姐姐成家生了孩子,我们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她也给孩子准备了漂亮的灯笼和小书包,带着孩子去附近人家“照灯笼”。好玩的是大人嘴里唱着童谣,但孩子却不会唱照灯笼的童谣,只听见他们的灯笼里唱着“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看着大家欢乐的脸庞,也没人介意这童谣是谁唱的,有没人唱。这些年,照灯笼这一传统活动一直存在,多半是因为照灯笼带来的那份快乐和喜悦,在祝福他人的同时也祝福着自己。
? ? ? 这就是我童年里快乐的记忆碎片,是独属于“照灯笼”带来的惊喜。多年以后,我仍记着这独一份的快乐,多半是那首唱了几百遍“猫儿来,狗儿来……”的春节童谣,它不会随着时间遗忘,成了童年春节留给我的独特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