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出现一个新名词:“两栖青年”(一份主业,一份兼职创业)。
? 疫情终会过去,我不赞成有目的性的贩卖焦虑,更不认可急功近利,浮躁诱因的商业模式,当一个项目90%是经营者,卖货者远远多于买货者时,这种不健康的模式结果就是经营的快起快落,于是不断的更换产品,消耗精力,消耗人脉......选择不对,过程中持续产生业力,活成忙碌焦虑的人生,不是正确的榜样。
? 但我赞成副业,或者说100%赞成多元学习,掌握更多技能。步入2000年后,我们发现历史的演变进程发生了指数级跃层变化,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以往线性发展的历史经验显然不能轻松应对。大到行业、企业;小到部门、职位,可能因为行业迭代、技术更新等原因秒成过去式,建立“反脆弱”的意识与行动是最好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之道,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神力、资源,在杠铃两头都要有所储备。
? 我在体制内工作了十几年,短期内的确是不错的舒适区。大企业分工明确,高效运转,员工状态积极,大方向集团把控,全方位考虑不是你的职责,更多修的是职场生存法则,但重复劳动的经验,资质好勤奋的新人1-3年即可习得,可替换性极高,是培育新人不错的领域,然而将这些局部性经验运用在创业及经营私营企业时,可用之处却极其有限,这让我产生深度思考,如何积累有效经验,尤其是职业探索和内在心智的探索,做好人生战略。
? 昨天阅读了一本好书,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尝试将NBA课程理论运用于人生规划和生活,把寻找幸福生活的过程分成了三个板块,争取事业成功;家人、朋友关系和谐;以及坚持正直自我。因近期一直在考查副业項目,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启迪帮助及选择标准的依据,我想分享关于“事业成功”这部分的内容。
一;职业选择,战略规划
A;目标:选择能激发良好动力的工作,满足保障因素和动力因素
动因理论:赋予人们内在动力的激励因素包含“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
B;如何实现目标:
思考想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假设条件成立?自己能让条件成立吗?
在过程管理中把实现人生志向的周密战略与偶然机遇平衡好
二;面临机遇,如何衡量抉择?用“发现-驱动计划”工具帮助检测机遇是否有效
A;仔细列出有哪些事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达成预期,是否可控?
B;帮助你的人是否需要牺牲他的利益?
C;不看表象,深度了解项目,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战略,就要看他们在干什么,对个人亦如是,是否同频很重要
三;要实现事业成功这个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A;运用动因理论,找到能带来内在驱动的目标
B;面对取舍时,运用发现-驱动理论验证选项的可能性
C;做好资源配置,把时间、精力真正聚焦到目标上
? 很认同樊登老师的一个理念:不用担心你的员工多元学习和经营副业,因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员工在就职期间一定会在本职工作上表现的更优更主动更高效,为企业带来更高价值。
? 生活中永远都充满着给你带来进步机会和挑战,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要努力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