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太多鸡汤的文字,真的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爱钱纯粹是装逼,自视清高,爱钱是媚俗,钱的厚度并不能说明你的高度。你的人生应该如何五步走,八步行,看到这几本书,你立马牛逼闪闪,逼格甚高,如果不看这些文字,你的月收入达不到十万是你活该。
等等,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你刚刚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它很有用,一下子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成功指日可待。你心生欢喜,小心收藏,并准备将之付诸行动。可是过不了几天,又看到另外一篇文章,它提的观点刚好相反,完全颠覆了你先前的认识,可它也能解除你心中的迷茫,按照它说的做,似乎你也很快可以达到人生的顶峰。横看成岭侧成峰,细细品来两篇文章都有道理,这一下,作者仿佛是跳出三界外的智者,拈花一笑,目光依旧犀利,而你倒真的只缘身在此山中,迷糊了,何去何从,兜兜转转,晕头转向。算了,别管了,还是找老天指点迷津吧。
还有一些干货类的文章,也是大行其道,颇受欢迎。什么如此坚持一个月,大娘变女神,如何制作ppt,让你职场得心应手。仿佛人生很多捷径,只要你按照他们说的做,三两下,人也体面光鲜,活色生香,工作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两篇文章出来,就可以复制出满世界的俊男靓女,功成名就之人。
现在是一个狂燥而焦急的年代,人人都很忙,人人都有很多压力,太多的人心里无法宁静,太多的人渴望成功,都想证明自己,人人都在寻找一步登天的路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大声说话,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站上高度,但是也在瞬间失去应有的态度。
于是,这些鸡汤干货就应运而生,迎合了大众的胃口。人们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将经验与方法迅速打包,带回家中,慢读细悟,以便快而迅速地复制别人的成功。
但很多鸡汤真的有毒,太腻,容易反胃,让你喝着喝着,完全失去了方向,溺死在鸡汤里。有些干货也一样,看着作者说起来很简单,三几个套路,八九分坚持,你就可以登堂入室,大放异彩。其实,有很多东西别人能够做到,于你就未必合适,有的人探索了一生,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说尽,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如爬高山。
干货鸡汤犹如方便面,进口酸爽酣畅,一会便口舌麻木,过后索然无味,营养全无,很快就饿,几天之后便又惶然忘却,不得不又埋头探寻。就如这些文字,你现在赞赏,喜欢,视之如宝贝,若干年后,你又能记得多少。偶尔读之,或许如同嚼腊,毫无兴趣,早已弃之如蔽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它也早被雨打风吹,淘汰出局了。
鸡汤干货爆红,它只是一时讨巧,正好契合了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它的热度,它的流行,我们大可不必太过追棒,没必要为了要增加几个粉丝,几个赞赏而苦心孤诣地模仿。机遇,境况,阅历的不同,或许你还不一定模仿得来,极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将自己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也改变了自己写文的初衷,由喜好变成负累,让一些文字言不由衷,失去应有的色彩与味道。
李白好酒,但他不靠写“如何酿酒品酒”千古留名,也不曾写“教你5招,醒酒又快又好”,他也没有写“喝了xx酒,保证你斗酒诗百篇”,也找不到什么“酒喝三分,必定让你撩到靓妹”等等干货文字,甚至也没什么鸡汤“象我这样好酒,你一样可以很牛”。当然,他也许写了,但却没流传下来,我们看不到。
他流传下来那么多浪漫诗文,全部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情流露,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喻,反映百姓疾苦,都是呕心沥血之作,才得以千古流传,长盛不衰。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细细品味吧,他的情怀,他的心绪,他的不肯服输,不妄自菲薄,比现在的小情绪,浓鸡汤有劲道多了。
鲁迅先生本学医,可他看到,仅靠医治一些肉体上的疼痛,根本无法医治灵魂,提升国民素质,唤醒麻木的人。本来靠行医,他的日子会过得很好,他却毅然弃医从文。他也不是靠写些“如何解剖人体”,“如何迅速治愈感冒”,“给精神病人打针是一种什么体验”,“关于拉肚子,你不得不注意的几件事”而扬名的。也没什么鸡汤,“只要努力,医生一样可以成为文艺男?!?/p>
他的文字直击人心,无清地揭露社会病态,惊醒许多观望的人,为志士讴歌,鞭斥施暴者,嘻笑怒骂,入木三分。他的文字犹如手术刀,解剖着一个又一个麻木的灵魂,让人警醒,让人奋进,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才会让人如此喜欢,烩炙人口,恒久流传。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鲁迅的文字犀利尖锐,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现在依然很有生命力。
古时的《诗经》,《汉乐府》等,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过程有感而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坦露人民的情感与心声,由人民的真实生活凝聚而成,话糙理不糙,言简而情深。犹如璞玉,千百年来,不曾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却愈来愈发出强烈的光芒。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雨戏莲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多么美好而朴实的文字,让人赏心悦目,多么通俗而励志的语言,比现在的鸡汤可曾逊色半分。
世道人心,永世流存,情由景起,文由心生,好的文字永远是那些触碰心灵,溅起火花激发共振的文字,让人特别感到接地气,轻快自如,毫不做作。
钱穆先生是一位尊重儒家思想传统的学者。儒家对文学价值的看法,是重视它的社会功用,要求文学有益于政治和世道人心,而钱先生是认同这一原则的。他说: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纯真与自然。真是指讲真理、讲真情,自然是信手拈来,不矫揉造作。写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反映真现象,流露真性情,文学作品至此才是最高的境界。
惟有纯真与自然,用心雕琢,才能写出不朽之文,它虽没有干货与鸡汤的一时爆红,万人追棒,但它却如空谷幽兰,万世流芳,让人长久的仰望和向往并铭记。曹丕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好的文字是用心写就的,饱含着作者的心血与精神,那些文字有着灵魂,透着香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并不是说鸡汤和干货一无是处,它也会给挫败的人向上的力量,也会给迷茫中的人指明方向。只是它太过泛滥,人人都争相模仿,希望一夜暴红,反倒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变得更加焦燥迫切而彷徨。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安静,用心,轻盈,专注,有担当地写文字呢,现在又有多少文字能够让我们泪流满面,震撼人心,引起共鸣,成为经典。
我总觉得,真正的文字工作者,不仅应该拥有当下,也应该有责任和远方。
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在这样一个速食的年代,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是时过境迁的方法论,是早已变味的酸腐浓汤,还是愈陈愈香,历久弥新,真挚无畏的精妙美文,让他们念念不忘?
向那些无视喧扰,耐得住寂寞,守住心灵净土,用真性情写字,以自然心码文,并执著地将文字变成文学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