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们似乎已经无所不知,那也只是因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读到一篇非常喜欢的小文,《无知的乐趣》来自罗伯特·林德。

摘录其中片段开始今天的文字。

如果说人们似乎已经无所不知,那也只是因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在他们揭露的每个现象后面,永远有一个神秘的无知的宝库等待着他们去挖掘。他们将永远不会知道塞壬海妖唱给尤利塞斯听的是什么歌:在这一点上,他们同托马斯·布朗爵士没有什么两样。

我甚至能够读起《哈姆雷特》和《匹克威克外传》来好像是在读新作家油墨未干的作品一样,因为在一次阅读和另一次阅读的间隔中间,那些书的内容有那么多都消失了。有些时候,这样一种记忆力是一种苦恼,特别是如果你热爱准确性的话。但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当生活(除娱乐之外)另有其目的的时候。就纯粹给人以享受这方面来说,坏的记忆力值得提一提的地方也并不见得比好的记忆力少。一个记忆力坏的人可以一辈子继续不断地阅读普鲁塔克的作品和《天方夜谭》。一些细枝末节当然也可能留在最为健忘的人的脑子里,正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儿撮毛一样,可是整只整只羊却跑得一干二净。大作家也就是像羊这样跳出了一个记忆失灵的头脑,只留下点点滴滴的痕迹。

我们每一个人好像只是调查了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事实并把这些事实变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知识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然而我们还是经常对我们的无知作出反应,加以反对的。我们不时地唤起自己并思考。我们喜欢对什么事情都思考——思考死后的生活或思考那些像据说曾经使阿里斯多德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从中午到子夜打喷嚏是好的,但从半夜到中午打喷嚏则是不吉利的?”——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题的乐趣。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的人或已经用这种乐趣去换取教条的乐趣(这就是回答问题的乐趣)的人,已经在开始僵化;人们羡慕像乔伊特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久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我们甚至对我们像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知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我们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一篇优美的小文,把我希望表达的意思讲得清晰明了,无论是读书、思考还是提问,我似乎一直处于一种健忘的好奇心当中,无论是重读经典还是碰到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问题,我经?;岣芯醯揭恢智苛业南胍私獾脑竿?,对现成的答案提出疑问。

读书是这样,前段时间重读KK的《必然》,我又找到了第一遍没有注意的很多细节,不仅找到了细节,还延展了思路,羊群总是在每次阅读之后跳出篱笆,但却可以每一遍都留下不同的跳跃姿势和新鲜的羊毛。

遇到日常问题也是这样的,虽然这样的思考看似无用而浪费,人们对此最常见的反应是:想那么多干嘛!年轻与否的区分实际上就在于此,这是成长的悲哀,苏格拉底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孔子也曾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p>

提问也是这样的,一个答案会带来多个问题,探索无知不仅是乐趣,也是向前的动力。保持提问的热情、少套用现成的答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太多太多,你也会发现每一天都很有意思。而最悲哀的莫过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保守,为可以对问题进行回答而沾沾自喜,为自己少得可怜的一点知识而自鸣得意,这不仅是阻止进步的最大障碍,更是让我们的心灵日渐麻木、让生活索然无味的本质原因。因为经历过几件事情就对世界下定论的人,没事就哀叹“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人,你们真正看到过世界吗?

有不少的时候都会被人感慨,孩子,你太年轻了!亲爱的,那你有没有想过,会什么你要拼命挤进人家定好的框架,拼命变得或显得“成熟”呢,难道年轻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吗?难道因为尝试而犯错不是最应该鼓励的事情之一吗?难道提出质疑不是生存的动力之一吗?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在《重新定义创新》一书中提出的“源创新”概念,对应英文概念叫做disruptive innovation,破坏性创新,这从本源上就来自于刨根问底和打破重组。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对所有的事情怀抱好奇,你就能找回一些曾经丢失的能力,比如细致入微的观察,哪怕只是在寒风瑟瑟的冬季一个人走在中关村大街上,你都能因为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照进树影而回想起某个中学课堂,或者因为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而想象是什么原理让声波如此美妙地传达……这不仅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喜悦,也是开启认知的钥匙。

可我们通常不愿意谈及一些底层的知识和基础的理论,尤其是在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因为总觉得谈论它们会让自己掉价,他们怕人说,这些这么简单的原理,不是应该初中就学过的吗!所以人们总是喜欢谈一些新奇的、看似高大上的事物,根本就不敢真正动用自己的心智来好好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实际上,在学习领域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正是需要在不同人生阶段来温习,来重新发现自己的无知,来开启探索之门的。

我们回到学习领域,关于知识结构,这一周写的是观念层的底层知识,大家可能会像学高等数学这些学科一样抱怨说,太理论没什么“用处”,而实际上我的看法正好相反,这些观念层的知识正是形成我们基础能力的根基,理论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我们的目标要像张无忌学太极一样(太极的真谛就是无极生太极、无招胜有招)忘记理论、忘记招式,将其变成自己的第二本能,随时应用、无须刻意。

我们都知道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矛盾律,这些基本原理都是不证自明的,同时,它是不能被证明的。这需要有一个共识:这些原理我们证明不了,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因为这就是我们认识的世界的运作方式,或许我了解、或许没有,但这一点是科学前行的基础。这几个基本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很多问题相关,却经常是认知的盲区,而我们总是浑然不觉,用时下绕口令的说法,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嗯,也许你从小get到的,都是假的逻辑。好吧严肃点~用孔子对自己的评语来结尾,看看他老人家是怎么看自己的。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们明天继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16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3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83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8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8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5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8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8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5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8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2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