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起源
中国的造纸术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汉朝的蔡伦。在《蔡伦传》中记录了蔡伦利用渔网、破布、废麻等韧皮纤维造成了纸张。直到18世纪之前,造纸的方法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从19世纪开始,人们逐渐采用木材为原料进行造纸。因此主流的西方学家普遍认为,造纸术的鼻祖是中国汉代的宦官蔡伦。
但在汉字文献中,在蔡伦之前,就已经有纸的记录,已经发现了九批古代的纸张,要推断出这些纸张的制造时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其墓穴的年代也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纸张的出现要早于蔡伦。
在汉代的记载中,其实造纸术是无意中获得的,是当时将一些富人穿过的旧絮进行漂洗和改造给穷人用的过程中,无意中发明了造纸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造纸术其实也是一种副产品。
对于造纸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造纸用的原材料并不是旧丝和破布,而是树皮,并且当时并不是为了造纸,而是为了制造新衣服,即树皮衣。树皮衣已经有一万年的历史,而树皮衣的起源很可能是中国。当地学者对树皮衣的定义是一种无纺织布,以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
雕版印刷的起源
印章和石刻是印刷术的技术先导。接下来让我们探讨这两个技术的起源。
封泥是印章最初的使用方式,关于印章的起源,迄今为止,我们虽然发掘了大量西周墓葬,包括大量的青铜器等陪葬品,但没有发现印章,春秋时代也没有出现。但战国时代印章横空出世。在战国时期的墓穴中出土了大量的官印和私印。所以一开始普遍认为印章出现于战国时期。但是后来在商代的古玺推翻了印章始于战国的推论。
中国早期的古玺均为青铜铸造,但为什么在大量的商代殷墟遗址中没有发现古玺呢?如果印章起源于战国,那么有2500年的历史,如果起源于商代,这有3100年的历史。而在伊朗出土的封球、滚筒印章等证明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印章在7000年前就已经问世。
印章在时空跨度上虽然有巨大的差异,但是最为重大的变异是发生在中国,即盖印的对象从封泥转变为纸张,造纸术起源于西汉,至此,纸张取代了封泥。
当印章与纸张结合,并以阳文反刻的方式出现是,印刷术中的雕版印刷就呼之欲出了。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石刻。中国最早的石刻为唐代出土的石鼓。当代许多学者认为石刻源于秦代。从石鼓文、始皇的碣石和东汉初年的碑文,都是君王和帝王铭功记事。
活字印刷的发明
在北宋的沈括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毕昇是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早期的活字书,是1193年的宋光宗年间的周必大,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印制了《玉堂大记》选入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年代上看,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活字书。后来元代的王祯和明代的华燧在1490年做出了铜活字,印制了《宋诸臣奏议》,它是中国最早的铜活字印刷品。
将活字印刷推向高峰的是清代的皇家,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开始,制出了25万枚铜活字。到雍正六年(1728年),历史28年,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共1000卷,1.6万字的印制品。
但从中国历史看,活字本数量仅仅是雕版印刷品的百分之一二,为什么活字印刷品会如此之少,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一直没有发明金属活字用的油墨,活字印刷品受限于着墨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中国读书人崇尚审美,活字书无法与雕版书那样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3:活字印刷一次投入太大,活字在排版后要校对,但雕版不会?;钭钟∷⑼瓯弦槲?,雕版也不需要等等。
但作者认为,活字在中国没有成为主流,不是源自审美和着墨技术等的缺乏,而是基于经济算计的选择。漫长的实践过程中,雕版依旧是主流,但活字书和手抄本也有占有一席之地。雕版书、活字书和手抄本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文本天下。
中国的印刷,有王权与社会两个支点。中国印刷出生于民间。王权从事印刷始于五代冯道之策动,而冯道的念头触发于四川民间雕版印刷之勃兴。在秦以后的帝制形态中,隋唐的科举制是分水岭。之前是皇家与门阀贵族共治,之后是皇家摆脱贵族,任用官僚去统治。五代王权介入印刷是在隋唐科举制之后,其本意是树立自己的道统权威,副产品却是靠提供考生文本之便利,夯实科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