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杯大赛正在进行中,所以有机会大量地听到很多老师的课,既然是不同的老师,上课的风格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观课的体验也就不同。
不论哪节课都会让我产生一些感触:有的是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延伸上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是良好的设计由于教师个人性格限制未能充分展现让人心生遗憾,有的是教师经过几次历练后进步很大让人欣喜愉悦,有的是课堂教学思想落后跟不上学生发展让人急得火气上窜┈
有些老师会着急的在赛后要求对课进行一下评价,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很难说清楚,只能就课论课,回来后仔细梳理一下,归纳出一些想法。
教学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就是在课堂上、在班级里,不是简单的来回在学生中间走,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更深的在一起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 ? ? ? ? 1.和学生的情感在一起
几天的听课下来,一个深刻的体会是,情感饱满的教师上课非常能吸引人,她的眼神是明亮的,目光是一直停留在学生的脸上,即我们常说的眼里有学生。
所以这样的老师会在导课上精心设计,采用的图片和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如学习区域地理时,会展示与区域相关的动画片、当地好吃的好玩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与学生情感上拉近距离,形成我们是朋友的氛围!
情感饱满的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一直倾听学生的发言,真诚地与学生对话,给予学生及时的回应,让学生感觉老师一直都很在乎他。
这样的课堂师生在交流和沟通上是非常顺畅的,因为彼此都很关注对方,都很在乎对方,在对方那里看到了“我”的存在。
相反,有的老师就是在完成自己的教学,按部就班地展示着自己的教学流程: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提问、回答,从表情到语言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学生完全是被迫着在配合着老师表演,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压抑,学生或者很少回答问题,或者干脆不自觉地溜号聊天。
最后的结果是老师自己讲着讲着都没劲了,干脆拿习题凑时间。
? ? ? ? ? ? ? ? ? ? 2.和学生的认知在一起
一节好课,老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设计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铺垫得特别仔细,层层深入,让学生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比如在学习一个国家时,设计一个旅游的情境:了解这个国家在哪?如果去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到了这个国家会遇到哪些有特色的人或事,你会怎么处理遇到的认知冲突?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有阅读、有独立思考、有相互合作探究、有总结归纳。当学生思考遇到问题时会提供一定的材料支持,给出一些线索做启发。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简单认知、表层感受、深入体验、升华生成不同的级别。
相反,有的课根本没有按照学生的思维设计,有的问题特别简单,有的探究在教材上直接就能找到,有的问题提出远离学生已有认知让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前面没作交代直接就进入问题讨论。
在学生卡壳时一遍遍地重复:再想想,或者叫了很多的学生来回答,中间没有任何提示,最后当所有学生都答不上来时,教师只好公布答案,让学生记住结论。
? ? ? ? ? ? ? ? ? ? 3.和学生的能量场在一起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宇宙,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量开发者。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一定要具备满满的正能量,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建立好的情感及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
能量强大的教师,一定具有很大的格局,她的课堂不仅仅是教教材,她会提供更宏大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去探讨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学生把握学科思想。
所以在学习巴西文化时她会提出:中东的文化碰撞导致了战争频繁,而拉美在多种文化碰撞中却学会了融合;在学习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时,会与学生一起探讨我国有哪些特有、珍惜的物种;在复习区域时会归纳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会采取对比、迁移的方法去分析……
能量强大的教师,会非常自信地与学生交流、互动,语言优美且铿锵有力,活动设计的有趣、有效,学生在课堂上是活跃而兴奋的,愿意参与、敢于表达。师生在你来我往中,能量发生碰撞、产生高频振动,课堂上往往会有高潮出现。
能量弱小的老师,总是在担心学生听不明白,一遍遍地重复、絮叨,或者把自己包裹的特别严实,语言特别学术、刻板,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远,参与的愿望极低。这样的课堂,师生能量都很微弱,所以平淡无味、波澜不惊。
综上所述,情感上、认知上在一起了,师生间才会产生真正的互动,教师才会真正去触碰学生的内心,上课才会成为教师和学生敞开自我、产生链接与共鸣、能量高频共振的过程,这时候才会有真实的教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