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俏在文章里写过:“《舌尖上的中国》生逢其时,恰恰说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远离家乡,独自生活,无休止的加班,亚健康的隐患,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那些傲慢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这一切都让我们名正言顺地失去安全感。这种时候,反而是回望过去的日子,会给人带来些许温暖。而在这些温暖之中,味觉的记忆最为持久?!?br>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纪录片,除了“美食”本身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之外,这部纪录片,不着重于讲述中华料理的博大精深,而是将视角落入生活日常,朴素三餐。通过食物照见的是普通中国人的情怀与人生,从而引起观众的巨大共鸣。最动人的是每集结尾,镜头与被拍摄者对视,仿佛普通人的历史也有人在关注,在那些平凡的面孔里,我们都看见了自己。
这当中,精湛华美的解说词功不可没。常常是几句点题,便总结出许多我们脑海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与道理。这是讲述中国人与中国食物的纪录片,而文字与精神,也同样非常中国,他借食物,把中国人对自然、对社会、对家人、对生命的了解,一一道出。今日我们便精选其中二十条,送你在饭后之余,也感到温柔。
1.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2.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3.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4.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5.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6.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7.世事变迁,人心进退。人们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越向往回归农耕生活。
8.在中文里,“火候”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厨房,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
9.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
10.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11.地球村形成的速度不断加快,没有人能够阻挡。然而,只要保持对某种味道的迷恋和期待,那么这种味道,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信念,就一定会守护一个个不可复制的部落,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秘境。
12.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13.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14.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15.一灶云吞面做了 60 年,来店里吃饭的,很多是几十年的老顾客,鲜虾云吞,手工竹昇面,牛筋软糯,虾子清鲜,厚实的味道深刻进这片社区斑驳的岁月,顽强的味觉记忆召唤人们一路追随。
16.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17.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1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19.食物像忠实的信使,传递着家和亲情的讯息。
20.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以上图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喔豆发现世间美味,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