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经典理论&经历故事来对照内心,多维地“认识你自己”
码字一直以来的坚守“陪跑”经验,发现最受益的人,是我自己。
其中,梳理陪跑经历和阅人故事,扒拉到和伙伴们对话的一个经典理论----弗洛伊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其实,很早之前听过这个理论,但没特别留意,但和98后的悦悦妹子一次深夜互动,在脑子里深深种下种子
那种感觉,像是在向下扎根一样,留下清晰的认知刻痕
再后来,串联起和张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观念,以及编剧背景出身的景老师的大我&小我人格的对碰,更能体会到
不同经历背景下的观念输出,有借鉴,有传承,有类同…对我来说,不同的理论概念对照自我内心
是个多维的直观“认识你自己”的工具~而这也是经典的意义,经典值得反复被翻牌子的价值
而回到“陪跑”这个事儿,借用传统文化平台的小程序音频,和有缘人的互动对话甚至博弈,能够有幸走进不同经历状况的个体中
用鲜活的当下,来感知个人成长过程和对应心理变化,以及故事精神
其中,我的确付出了不少时间,因为我认定陪跑有缘人这个事儿,有意义。至于其中的得失,在我码字梳理的当下,发现,最受益的人,是我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可以是镜子,鲜活的个体本身吸收速度&成长速度,都是特别快的,再次翻阅部分陪跑伙伴的聊天记录/飞书视频语音记录,我其实内心是汗颜的,会觉得“我本可以更好”的声音在作祟
不过此时的情绪,更多是感恩,感恩付出时间和我一起思维陪跑的人,他们本身的成长蜕变,直接得告诉我
不断向上向善向前冲,用“自我”来调节“本我”,追寻“超我”
也让我想起,“付出即收获”,giving is receiving ,这2015年苏老师在郑州做英文演讲的主题,我至今记得这个画面
其中深意,也是小程序音频中广种福田的意义,毕竟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而“陪跑”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是对本我的挑战,对自我的自洽,对超我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