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点东西,竟然不知道应该写在哪。
最近微信的 7.0 版本更新刷爆了各大媒体平台,加入“好看”的微信看一看更是被视作有望打破公众号创作僵局的制胜一招。回想小龙多年来执念于做阅读,也源于他认为阅读是人类的“刚需”。那么相对的,写作是“刚需”吗?
作为一个心里能装下另一个世界的人,我坚定地认为写作是更漂亮的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谑?,传播范围有限;绘画,对受众要求高。只有写作,不需要经过太多专业技能的训练。平日里有感而发,或随性记叙,或字斟句酌,可写段子时评,嬉笑怒骂,也可作诗一首,感时伤怀。然后这些文字通过纸张或者互联网展现在读者面前,忠实的读者会被文字感染,从而为你打开心怀。你的内心世界也随之扩张到他们的心境之中,属于你的疆域也就无比的大了。
自离开校园以来,我时常不知何处安放写文的冲动。QQ空间曾是学生时代活跃的平台,彼时在上边写东西不需要任何心理建设,也不需要担心人设崩塌,什么乱七八糟的文字都往上写。你的好友构成了你的读者社区,当然,这些好友比现今微信上的好友要广义多了。校友、同乡、或者是二度、三度好友都可以围观你生产的内容,但你并不那么在意。于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生活流水账,你都可以肆意挥毫,不用担心你污染了谁的timeline,不关心那些的人有一百种方式可以忽略它。但后来,关系链随着微信的崛起开始转移,好友们没人再用QQ,空间的读者社区也消失了。没有人读的写作不是全部,那是日记。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写作是为了得到反馈的,评论也好,赞赏也好。不然对着空气说话,怎么能叫自我表达呢?
放眼望去,如今写文字的人活跃的平台不外乎以下:微信订阅号、微博、知乎、今日头条。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微信订阅号,不得不说这种订阅模式有种古典的美感。从杂志和报纸一脉相承,到 Google Reader 的昙花一现,这种模式体现的是作者和读者间最纯粹的写作-阅读关系。在这种关系下,读者是带着强烈的目标、心无旁骛地来阅读某篇文章的,想象一下等了一个月的杂志今天终于送到报箱时的心情吧。所以就我所知的文字工作者,是最喜欢在订阅号上写文的那种感觉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媒体工作者。对于我这种只是想写些自我表达的文字的人来说,我需要的不仅是“阅读环境”,还有“社区氛围”。订阅号强烈的目的导向造就了良好的写作-阅读氛围,也限制了写作的自由性。用户订阅了某一个作者,只是想看到作者在某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输出的内容。而如果一个科技作者某段时间突然开始写起了游记和影评,怕是要被大量取关。换言之,订阅号订阅的只是作者的某一部分,而不是他完整的个人。年初我申请了个订阅号开始写东西,但后来关注的朋友们多了之后,却越来越不敢在上面写了。要知道,关系的亲密并不意味着兴趣的相近,而订阅号的推广,是真的难。
微博,其实很适合写生活琐事。因为(大概)没有爸妈和老板关注,所以可以更大胆地写些心声。但是,微博的社区氛围可以说对写作者是最不友好的了。我十分怀疑现阶段微博还能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新用户,除了早已互粉的好友外,你很少能在这上边找到志同道合能互相提供营养的人。这里更应该说是给明星大V发布公告,与粉丝居高临下互动的“官宣平台”。这里没有“写作”和“阅读”,只有吃不完的瓜和数不清的僵尸粉。
知乎,算是我平时用得最多的内容平台了。知乎的社区氛围其实相对来说是最健康的,尽管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平均素质在下降,但就内容质量和互动活跃度来说仍然是难得的好社区。这里的观点多元,宽容度很高,而且关注用户也乐见作者在不同的领域下输出自己的内容,前提是他在这些领域下确有真知灼见。在这个社区里,如果你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有一些数量的关注群体和志趣相投的创作者,那么你会玩得很开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但如果你初来乍到,或从来只是旁观,那么从最外围到这个舒适区的路是艰难的。就目前来看知乎的分发能力有限,马太效应比较明显。并且知乎的核心是“问题”驱动,这在无形之中也限制了写作的自由,即跟现有问题无关的写作是不应出现在这个平台上的。这一方面让写作受限于高质量的专业领域知识,也受限于现有问题的质量。要想收获一群稳定的高质量读者,除了剑走偏锋“编故事”外(我一直觉得这类人是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了魔怔),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地输出高质量“干货”的。它是一个“精英”与“小白”两极分化的平台,社区氛围很好,可惜的是要在这享受到写作的乐趣,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最后说说头条。头条我个人用得不多,但它是当今绕不开的流量最大的资讯分发平台。它业界领先的推荐算法,乍一看对于每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是诱人的——从上亿人中帮你找到对你生产的内容最感兴趣的用户,并提供给你完善的内容消费数据展现。不用担心从零开始无人关注的尴尬,只要你的内容够优秀,算法都能在茫茫人海中帮你触达知音。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补助,简直是写作者的天堂。但是,这样的触达能制造出属于你的读者群吗?头条上的用户,其实对于自己关注(或者说订阅)的作者是没什么“执念”的。头条 APP 上访问量最多的永远是“推荐”页卡,而推荐页卡里的信息流24小时不间断地向用户精准投喂,“关注”的内容只是流水席上的一盘调料罢了。用户不需要千辛万苦发掘想看的杂志报刊并且望眼欲穿地守着报箱,在地铁上、厕所里,随时打开都能看到更合胃口的内容。如此一来,用户对某一作者的忠诚度就微乎其微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读者们在文章评论里肆意嘲讽、谩骂,所有创作者都成了“小编”,没人有耐心感受某篇文字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更不会有人寻思挖掘作者其他的一面。只需要喷上几句,然后屏蔽 + 不感兴趣,这个作者以及这类内容就和我永别啦。久而久之,写作者也逐渐没了耐心,开始为了数据和补助敷衍了事,标题党、搬运工大行其道。在头条写作就像在广场上贴了张大字报,大家一拨一拨地聚在下边围观,吐个槽就走。
简书是我最近接触的平台,看上去氛围还不错,于是决定在这里尝试下继续写作。我的“刚需”其实很简单,能够畅所欲言地写作,并且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小撮“读者社区”?;嵊姓庋钠教阄业摹案招琛甭??这种需求是所有人的“刚需”吗?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