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指月录●辨微之一:走势终完美
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两类。以上结论,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无数图形的分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17课)
这句话,是缠论整个炒股票理论的起点,也是所有学习缠论者的起点。缠师说,这句话是一切有关技术分析理论的唯一坚实基础,可惜没有人能深究下去。缠论本身是对这句话的深入分析之后才得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惜学习缠论者却很少对这个基础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只是对“走势终完美”有一个泛泛的了解之后,就继续沉沦到技术指标、交易系统的苦海中不能自拔了。
这句话里有几个重点词:级别、走势、分解、趋势和盘整。
对于这几个词的定义,后面缠师也给了: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趋势:上涨、下跌。(18课)
由此可知,上涨、下跌、盘整都是走势类型的分类之一。那么,上面那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不同的走势类型。
在中文语法上,要表达一个基本的意思,主谓宾依然是最普遍的结构。
这句话的主语,很显然不能是“走势”。从谓语“分解”来看,“走势”是谓语的状语。主语还要有一个“分解者”,然后分解者把“走势”分解成“走势类型”。这才是汉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分解者,只能是人了。但人的概念太宽泛,人的因素要往后放一放,所以考察这句话要先从“走势”开始。
打开走势图,看到的都是走势。什么是走势图?百度百科的定义:走势图是把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等交易信息用曲线或K线在坐标图上加以显示的技术图形。
对于常见的K线图来说,走势图就是显示K线的图。打开K线图,看到的是一根根的K线,这些K线的组合就是走势。
那么,K线又是什么?K线是以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痪浠八担琄线就是4个价位在时间周期上的图形表现。
那什么是价位?一买一卖谓之交易。有人愿意在这个价格买,有人愿意在这个价格卖,双方意愿达成,就是成交。成交形成的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价格。
据说,现在交易所的电脑已经达到纳秒级别。不妨假设每纳秒成交一笔;股票价格最低精确到某元某角某分,交易软件有时会显示到几厘钱,那是把交易费用(印花税、佣金等)扣除后的成本价格,具体交易还是按分来计算的。注意,这里不区分大盘和个股,只是对成交做一个理想化处理,即便这个理想化处理不符合现实,也不影响后面的分析。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这个最小的时间周期,去考察走势的本来面目。
很显然,如果软件可以显示1纳秒的走势,那显示出来的将是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点。每一笔成交与相邻的成交之间没有任何连接。从本质上讲,一只股票从上市之日算起,到退市之日为止,整个走势就是这样一个无数点位的集合。而只要股票还没有退市,这无数的点组成的走势就不会终结。
这些点与点之间,是断开的、不连续的,也就无所谓规律了。这些点是由人的买卖意愿达成的成交造成的,而人的买卖意愿,则来自于各自的选择。
现代经济学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先假设市场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且所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
实际上,信息从来都不是公开透明的,总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早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即使所有人面对同样的信息,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也不相同,某些人会更能在庞杂的信息中寻找最有用的部分,或者寻找表面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之间的脉络。
人的选择和行为也从来不是理性的。所谓理性,也不过是一种模型,试图通过这种模型来把控人的行为。但人性的疯狂总是超出所有模型的,所以也是不可预测的。在这一瞬间的买入意愿,会在下一个瞬间变成卖出意愿;今天的看空会变成明天的看多;没操作的想要操作,操作过得想要改变;没改变的一直不想改变;改变过的却想反悔……
技术分析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技术分析对于预测走势有多大价值,而是在于走势分析的对象是成交的价格,成交的价格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开的,所以也是最公平的。对于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或不能处理信息的普通人来说,技术分析的公开性才是值得去研究的原因。
但即便面对公开的价格,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也不一致。没有人买,再低的价格也卖不出去;没有人卖,再高的价格也没有人买。成交就是买卖意愿的达成,买卖双方在这个价格握手成交,然后分道扬镳。
这意味着,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成交的点会在哪个时间出现,也没人知道会在哪个价位出现。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走势不可预测”。这句话是市场的最高原则,需要再三强调。
在这个层面,所谓走势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中显现的点的集合体。而人的实践活动形成的走势一旦出现,就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必有其客观规律。
既然走势不可预测,那么,对走势客观规律的追寻,就只能从已经完成的部分开始。
对于这些已经完成的成交的“点”,最先具备的两个属性是:时间和空间。
因为交易所电脑的限制,每次成交必然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成交也就有了时间属性。对于那些没有成交的时间段,比如非交易时间、停牌等,通常都是忽略的,交易软件也不予显示。对于交易时间内没有买卖的价格,交易软件则以前一个成交价位持平的点来显示。
也就是说,走势可以看做是成交在时间上的顺序排列。
人们对于时间的观念,通常都是“年、季度、月、周、日、小时、分钟、秒……”这样的固定周期,实际上交易软件也是按照人们的观念这么设置的。
走势的空间属性,体现在价格的位置比较。对于只存在于二维平面的走势来说,一般人的空间观念无非就是高低上下。一个点与另一个点的位置比较,只有三种可能:更高、更低、持平。一群点位与另一群点位相比较,同样也是如此。
时间与空间这两个属性是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时间上的分解必然对应空间的位置,空间上的分解也必然以时间为顺序展开。
走势在时间上的规律,加入空间位置比较,按照固定周期被“分解”,结果就是K线图。
假设1分钟内成交了10笔交易,那么一个1分钟的K线,只取第一笔交易价格、最后一笔交易价格、最高一笔交易价格、最低一笔交易价格组成。同时把最后一笔高于第一笔价格的K线规定为红色,低于则规定为绿色。
由此可见,所谓K线,就是把走势加以简化处理,只保留相应时间周期的四个点位: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其余点位忽略不计。其它时间周期的K线同理,比如日K线就是每天所有的成交点位简化处理,30分K线就是每30分钟的成交点位简化处理。
对时间属性的分析,还可以按照其它数列分解,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比例数列)。把时间周期按照斐波那契数列处理,也可以得出某些结论,缠师说过的“时间之窗”就是如此。
走势在空间上的规律,加入时间这个属性之后,后一个点位与前一个点位或者后一群点位与前一群点位的位置比较,也就有了方向。
方向,是由人的观念映射在走势上形成的。走势的方向只有三种:上、下、横。注意这里的“上、下、横”就等同于前面提到的“上涨、下跌、盘整”,但因为后面缠论对上涨、下跌、盘整还会有精确定义,为了区分这两者,暂时先用上、下、横来代替。
因为成交必然是人的实践,而人性的疯狂使得人的实践必然不会相同,所以价格的变化必然不会是一条直线。如果是一条直线向上,就意味着可以卖的筹码会越来越少,直到卖无可卖;向下同理;而一条直线横盘意味着所有成交都在同一价位上,这一现象也必然不能长期保持。所以,走势必然会呈现上上下下的波动。
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都存在。短时间、小范围的波动是因为在这个小的时空范围里的买卖造成的,长时间、大范围的波动是在大的时空范围内的买卖造成的。同时,大的时空范围内的波动内,必然充满了无数小的时空范围的波动。
这些大大小小的波动,就构成了不同的级别。
由此可得:
1:走势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现象。走势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其本质是点的集合。
2:走势一旦进入人的视野,必然会被人的观念分析和实践,也即可以被分解。从时间属性上的分解就是K线图、时间之窗等,从空间上的分解就是:上涨、下跌、盘整,也即走势类型。K线图同理。
3:由2可知,走势和走势类型是一体两面。提到走势,必然是走势类型的组合;提到走势类型,必然是分解后的走势。站在当下的实践层面,走势与走势类型等同。
4:走势是分级别的。
这就是对“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两类?!闭饩浠暗慕馐?。
但很显然,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仅仅这样,既不能使人信服,也不能指导操作,对于急需技术的学习者可以说毫无用处。所以有必要继续深入分析,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里,需要先对几个词汇稍微琢磨一下:不患、患、位次、本。
《论语详解》中有这样一段: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我见过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不患理解成不确定性,把患理解成确定性。不患而患就是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在我看来,这种理解格局实在太小,且严重扭曲了缠师本意。
在我的理解中,“不患”指的是对事物的一种静态的、本质性的、穷根朔源式的事实描述。在哲学里,就是对世界本源的理解,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但不能用来指导实践。
“患”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动态的、有演化形式和状态的、可被理解与实践的过程表达。在哲学里,就是事物的发展运动,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同时开辟向“怎么办”前进的道路。
不患与患的关系,同属一体两面。不患是患的舞台,患是不患的表演。不患与患也是有级别的,在这个级别中的不患,在另一个级别可能就是患,这个级别的患在另一个级别可能就是不患(此处的级别不是技术分析中递归的级别,可以粗略理解为不同系统以及同一系统内的不同分支)。
位次,就是事物演化的不同阶段和形态。不患,是“无”,是没有位次的?;迹恰坝小?,在不患的前提下因不患而有了位次,也就可以被人分析和实践。
举个例子:人总是要死的。这句话就是对人生的一种静态的、本质性的事实描述,是不患的。但这种略带悲观色彩的描述,虽然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却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生活,反倒会产生“既然都是要死的,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类的联想。
如果把这句话转换一下,变成:人在死之前都活着,描述的本质没有变,但意义立马就不一样了。不患的“死”,就成为可患的“活”?;睿胁煌慕锥危胁煌男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活着的人也就有了相应的、不同的选择和承担。
本,就是依据、标准,指的是用什么来衡量和分析位次,为实践树立标杆和基准。有了本,也就有了位次的分析,也就有了客观规律,之后才有实践。
无所位而生其本,就是不要用人为的任何观念、标准、知识、情绪等等来衡量事物。因为人的“知”是片面的、固化的。比如前面提到过,无数人要继承缠师的“大道”,可怎知你的“道”就是缠师的“道”?就算缠师的“道”,又是不是一种可以固化为某种形态或知识的东西?
既然不能以人的所知、能知来衡量,那以什么为本呢?答案是:以现实为本。现实,就是无位次的不患,现实逻辑就是唯一的出发点。任何试图以先验式的前提和法则为“本”来分析问题,都是错误的做法。对于交易的技术体系来说,市场就是唯一的前提。市场中的问题只能从市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去寻找现实的逻辑。这就是无所本而生其位。
如何做到这一点?“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缠师对这句话的解释已经很明确了。
道德经云: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西方传统哲学研究范围只是在是什么(何立)、为什么(何以立)里打转转,缠师之所以说马克思走出一条新路,就在于马克思不仅仅止步于此,还把哲学转向了怎么办(以何立)。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实的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也即:客观规律即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可被人的主观能动性认知和利用的??凸酃媛尚韵拗屏巳说乃枷牒托形凸酃媛刹荒鼙淮丛?、也不能被消灭。同时人的实践可以在遵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依赖一定的条件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即改造现实本身。
有人可能要问,研究这些个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讲点技术实在。
技术是有用之用,哲学却是无用之用。哲学研究的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而技术只是研究走势的客观规律。每一个客观规律的发现,以及对客观规律理解的深入,都来自于人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前提。所以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正确的认知,就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充分了解客观规律的认知。所有的客观存在,在面对人的实践时,都已经存在于“实践”的范畴之内,而规律本身,也就是实践的问题了。在符合客观规律认知的前提下,按照客观规律的条件来实践,才是正确的实践。实践能够起多大作用,取决于尊重客观规律的程度。
尊重客观规律的最大程度,就来自于“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也就是缠师说的“零向量”。
我对哲学层面的东西了解甚少,这里就不多提了。以上所有知识都来自于网络的只言片语,肯定错漏多多,唯一的目的就是指出:尊重现实,不要臆想。
对“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两类”这句话,不患而患一下,就成为缠论技术分析的基础与起源,也就是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后面一句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终完美”。
“走势终完美”这句话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这就是“不患”而有其位次。
这两个方面的意思都很简单,一眼就能看明白。后面有了中枢和走势类型的精确定义后,意思上有稍微的改变,但没有达到根本性质改变那么严重。
有些人总会刻意把这句话拔高,认为这句话里隐藏了多么高深的道理。其实缠论所有的东西都很简单,只是人心太复杂,所以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任何试图把这句话的理解引向神秘化或者带上宗教化色彩的言行,都是走向歧途。
当然,缠论学习到后面,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每次操作都八九不离十,在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能察觉并操作。此时,操作的时机,都能正确地选择走势延续或转折的关节点,自然对这句话有更深的感触。所谓缠论,无非就是要操作这句话嘛。这也意味着到“学而时习之”的阶段了。
而在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之前,还是要回到基础问题,继续慢慢学习。
Ps:吐个槽。在初步理解缠论的阶段,以为缠师很婆妈,同一个东西翻来覆去地说。进一步理解之后,发现缠师的文字极为精炼,翻来覆去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去把问题讲透彻。等到自己来写,终于发现自己的文字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已经有人提及这么长的篇幅却写不到重点这样的问题了,但本系列的目的是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缠论教材,所以这种写法目前来说,是我能想到的最贴近个人理解的方式。如果有人对此感到不满意,只能说声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