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的藕尖吃过季,六月的荷花渐渐冒头,赶上盛夏入伏的七月,新鲜的莲蓬开始上市,一直卖到八月。
老家在君山许市凉亭村,地处丘陵地带,田地高低错落。前些年,整个村子都种双季稻,碰上老天肯帮忙,刨去成本,不算人工,留足自己吃的,剩下的卖给贩子,一亩田到手三五百块钱。近几年,流行建设秀美乡村,荷花节的风也吹到了凉亭,村民们把G240国道两旁的水田改种荷花,春吃藕尖,夏卖莲蓬,冬挖湖藕。
上个周末,回老家,赶上父亲卖莲蓬。
当天五点,天已经大亮。父亲起床,下田摘莲蓬。满田都是荷叶,穿长衣长裤的父亲闷在里面,身影很快不见,只见荷叶颤动,越来越远。刚成型的莲蓬,带着黄色娇嫩的花蕊,直直的朝天长着;老过头的莲蓬颜色深黑,莲盘萎缩,低着脑袋:这两种,都不能摘。只有莲盘丰盈翠绿、莲蓬充实饱满的最合适,剥开绿壳,不用去薄皮和莲子心,整个放嘴里,轻轻一咬,脆嫩,淡香,口齿生津。
六点钟,从荷叶里走上田埂的父亲,递给我装满莲蓬的胶桶,头发梢、额头、眉毛挂满汗珠,全身汗湿的衣服能拧出水,露出的手掌和手臂上,布满被莲蓬杆小刺扎破皮的红印。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坏了,天气又热,先扎20把,其他的放在家里?!备盖谆固匾饨淮?,“扎莲蓬要大小搭配,二大一小算一把。太小太老的要剔出来,留个好卖相。”
出摊前,我留神观察了一下“行情”:从许市下高速,沿华容方向,路两旁有三十多户都在卖莲蓬。我家在高速出入口路边,来往车辆必经之地。大家以门前为根据地,车停在谁前面,就是谁的客人。大家都心照不宣,按照行价卖,10块钱3把,不扰乱秩序。
七点钟,开门营业。一桶,一凳,一伞,就是全部装备。我举起莲蓬,朝过往的车辆轻轻挥动,刚开始劲头挺足,连续站了近半个小时,一把也没有卖出去。往左右看,乡邻们都在有荫的地方坐着,等着开张。父亲说,九点钟之前,难得有生意,起得早的人,大多是赶路的。早出摊,占个好位置。
九点半,我站在路边张望,一辆黑色SUV有减速的迹象,我举起手中的莲蓬,轻轻晃动。车停了!
副驾驶摇下车窗:“这莲蓬嫩不?”
“包嫩,刚从田里摘的?!?/p>
副驾驶的女人吃了一个,“怎么卖?”
“10块钱3把?!?/p>
我从桶里抽出2把,加上客人手中的一把,刚好3把,同时递上微信收款码。
“微信到账10元。”母亲的手机响起。总算开张了。
上午十一点,高温+暴晒,路面温度超过40多度,过往的车辆车窗紧闭,飞驰而过。大家相互走动,打探各自的情况。除了担心今天的生意,更发愁桶里的莲蓬。刚摘的莲蓬上午最新鲜,也卖得起价,过了下午四五点,口感就会偏硬,只要有人要,半卖半送甩卖。
吃中饭到下午三点多,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是生意最冷清的时候。有的只留下摊子,莲蓬和人一起回去休息。
下午四点半,桶子里还剩5把。父亲说,不管是谁,只要肯买,全部给他。一支烟没抽完,一辆白色轿车缓缓靠边停下,父亲丢了烟冲上去,“最后的收单生意,平常10块钱3把,现在5把全部带走?!?/p>
盘点进账,20把莲蓬,卖了60元。上午5点下田摘莲蓬,到下午5点全部卖完,12个小时的劳动,一共收入60元。收摊之后,隔壁左右相互交流,都说生意不好,最好的也就100块钱出头,大多70-80元。平时行情好一些,能够卖200多块钱。
晚饭时,我闲聊式的劝父亲:现在正是进伏,顶着太阳晒,怕身体吃不消。父亲说,大家都在卖,我一个人也闲不住。再说,莲蓬正当季,趁着新鲜卖一些;等莲蓬老了,全部交给贩子,也懒得操这个心。父亲给我算了一笔账:只要吃得亏,一亩田的莲蓬到手能有三五千块钱,比种谷强多了。
昨晚,一家老小逛沃尔玛超市。二楼水果区有打包好的莲蓬,9块钱3个。母亲说,“真有蛮贵,我们那里10块钱买9个?!卑烁胶停骸熬褪?,还是自己屋里种的好,又不要钱,想吃就摘,真新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