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年初,总会有好多的总结,订新年flag,老段子说的好,2020年了,我要完成2019年定的2018年准备在2017年完成2016年许下的2015年要完成2014年定下的目标。但是段子归段子,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否则,究其一生,真的是在20多岁就死了,行尸走肉到肉体毁灭的那天埋葬。那如何前进,制定目标,确定方向,每年一小步,是进步的方向,每年定目标来实施,大概就是能找到前进的车轮了。我也不例外,其实写了有一两个总结了,但总感觉不够,或是不全面吧,其实每次也都是乱七八糟的样子,没有条理,所以索性就不谈这个了,只剖析下自己。
世间熙熙攘攘,也多姿多彩,芸芸众生也都各有千秋,人物性格也是无法一言穷尽,可能几本厚厚的书是写不完这么多内容的,而每个自己,也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当各种以星座、生肖等来对人归类,总还是显得太过肤浅了,而且不同年龄段的自己,性格、人品、想法等等都有所不同。小时候的我总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样子,所以很渴望朋友,也很希望和更多的人交朋友,奈何自己性格上有很多不足,情商不高,不会说话,所以通常都是孤独为伴。慢慢的也会在心里上给自己建堵墙,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不好,我也一样,说独立吧,也不算,说去合群吧,也没有,就这么过着。后来,当我见识到了更多的不一样的人,看了越来越多的书,我才发现,原来,人,从来都不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人,有更多不一样的人。他们都各有优点,有的偏成绩好,有的偏义气,有的心态好……总之,都有我羡慕的地方。
有一天,当我跟一个同学说另外一个人说话不好听时,那个同学说,你也是这样,我才发现,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大嘴巴,不顾场合,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后来,尽量少说话,多观察别人怎么说,然后再说。虽说现在也没有多会说话,但是相比之前,还是要好不少。有这些改变,除了有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外,还得一个条件是,得多注意,然后平时多看书,观察别人怎么说话,自己在实践的时候,多观察对方的表情。人只要在社会中过,总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机会让我去实践,都说社会也是个大学嘛。在这样的社会交往中,有没有犯错,事后都会去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慢慢的,也就有模有样了,但是也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光会说还是不够在社会行走的,知行要合一,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社会不是战场,不需要尔虞我诈,交朋友更是需要真心,所以不能让身体毁了这些。有句话叫,嘴上说不要,身体倒是很诚实。一个人是什么样,不能看着TA说什么,而要看TA如何做,做与不做,最能让人心底你能感受到你是否真诚,是否值得与之相交。
上学那会,看到别的同学被老师责罚,自己会幸灾乐祸,但是自己受罚时,却不愿意别人对我幸灾乐祸的样子,但后来偶然某一瞬间我想到,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别人能被罚的,我为何不能,我有什么特殊,慢慢的,也就不这样了。但是慢慢的我会发现自己有时候会心态崩,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这辈子都做不到,因为我发现有个特质,叫敏感。受不得嘈杂之音,否则大脑就短路,嗡嗡的响,并且无法正常思考。所以很多时候,胜负心比较重,患得患失就很容易出现,直到现在,也会有,打个王者都能看不到队友坑,而每次也只能告诉自己,游戏而已。当心情不好时,就更容易这样了,所以,真的很羡慕,钝感强的人,不以一时喜,不以一时悲,人嘛,起起落落,太正常不过了。当我慢慢的给自己灌输,游戏而已,或者意识到这样的现象出现的时候,就干脆放下手中的事,去走走,转移注意,看看不一样的东西,这样就会改观很多。现在虽然也很敏感,能很轻易的感知别人是否说话不好听,是否恶意,但是会多一层思考,是否真的值得这样动怒。但更多时候,当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是空白的,或者比较轴,所以,还需在实践中改观。
其实当回首这些的时候,我发现我只是通过观察,模仿,轻微的实践,或通过书本中观察,或在旅途(更多的是登山)中感受和领悟,这样的方式的改变,终归还是有些无力,很容易放弃,也或许,意识上的事情,是需要这样长久的一点一小步的去改变吧。所以在这上面,我总是觉得,想好了去做就好了。最近看了一本书,叫《能力陷阱》,主要是讲如何适应新的领导工作,并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里面很核心的两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一是要先让自己像领导那样思考,行动,然后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思考,总结,以更高一层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去处理事情;二是,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在做的内容和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自己,更多不一样的自己。更粗略的来总结这两个观点就是,以实践先行,在实践中总结,不纠结于是否跟之前的自己完全不同,从而发现更多不一样的自我。以前我们也学过这样的话,叫“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一直以来,可能我们都没有深刻理解,或者说真的去实践先行,很多时候我们害羞,内向,也有害怕失败,亦或是半途而废,总之没有真的去践行“实践”二字。
以前,我会给别人传输这样一个观点,不要等想通透了再去做一件事,当想去做的时候,略微思考是否值得,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可不可以开始,就可以考虑去做了,因为等你想好的时候,做这件事的最好机会,可能已经错过了。这个观点与这本书的想法,有些契合,但还是差点。我觉得可以把这个观点整合到书中的观点去,更完整一些。就是,当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一些前提性的思考,我敢不敢做,我能不能承担风险,我怎样去整合这方面的资源,有了这些思考,其实就可以开始做了,因为当你含着热情来做的时候,其实很少会在乎累不累,很少会计较成败得失,反而更多的是思考还缺什么,哪里做的不够好,怎样去补充缺失的东西,如何能完善等等围绕着想要做的事情来展开。心里面的杂念会少很多,不是在考虑我能坚持多久之类的,我一直觉得,当在考虑坚持的时候,其实已经离放弃不远了,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靠的不是坚持二字,而是心里面就靠近这个事情,放空别的心思,把注意转移和专注到自己做的事情上面去,然后想着如何提高,把要做的事情变成主旋律,变成习惯。
以前别人总会说我健身很能坚持,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只是习惯了,因为我知道我需要一个更好的身体,在预订的周期内没有去健身,反而让我不习惯了,这样,不需要别人来叫,来组队,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做下去,只是后来,有更重要的东西,健身上的注意力就少了很多,但是即便是现在加班多,每周也会有固定的运动,比如和朋友每周去户外爬山之类。这是2019年在深圳,最能让我觉得有存在感的事情了。
从这些思考上我发现,以前,我只是觉得说,我要进步,要提高修养、内涵,更多的是靠多看书,多旅行登山之类,也就是多看,多思考,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来让自己成长,但其实相比去做,方式就要弱了一个层次了,因为我太疏忽于实践了。当然,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也没有问题,因为走出去,发现更多的不一样,领略不同的精彩,也是一种修行,是另一种实践,说它弱,只是在思考层面上不同,这里的思考,更多是基于所见所得,才有所思,那当没有出去走,没有看书的时候,我所思考的内容就比较狭隘,因为很多是基于我以前的认知,在既定的认知框架基础上做出的思考,逃离不出已有的藩篱,思考的广度就显得不够了。所以这个时候,才发现别人说读书的意义了,至少于我而言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常年累月的去旅行,而所谓的旅行,也未必是用脚来丈量,多读书,从书中看到更多的人物特色,更多的人文风景,更多的人的不同的思考方式,更多人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的多样性,对自己而言,也是拓宽了当前已有的藩篱。
而很多事情,只是看书,是没有办法进步的,比如技能,职业技术,这些事需要实践的,以前并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只是接受了当前做的工作,但是当做的多了,慢慢喜欢了这样的方向,那慢慢的,也就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了,以后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去走,去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褂衅渌部梢远嘧⒅厥导热缦?,比如提升领导力等,当你先以这样的位置上去思考,去实践,再思考,总结,你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努力在这上面提升。所以制定目标时,特意给自己加上了写总结,记录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及方案,时间长了,也就可以写的更好了。
所以,要改变自己,就从小事做起,要通过健身锻炼身体,不只是办一张健身卡,跑一次就朋友圈打个卡,真要下定决心去健身,先多试几次在健身房走走,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哪些动作锻炼身体的哪个部位,健身的时候,吃什么好,形成规律,形成习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当然,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陷入迷茫,比如周围人的打击,亲朋好友的不理解,总是会有的??墒俏颐且仓?,因为我们之前的所做所为所想,已经让周围的人对我们形成了固定的认知了,他们的眼中,我们就是怎样的,以至于我们也一直认为自己就只适合做现在的这样子的自己,一直也没有动力去改变,除非“萝卜加大棒”??墒?,我们一直都在别人的期待中成长,很多时候就没有办法做真正的自己,长此以往,我们也一直就是迎合别人的期待,我们当然不可能变的更好了,所以在改变的时候,需要坚定信心,随心走,只要不违反乱纪,不违逆道德,不叨扰他人,又何惧他人泼冷水呢?
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我想要的生活就是,在老家附近,有个工作,每月有存款,家人都在身边,那也许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时至今日,我也依然这么想,只是还在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偶然的原因,去了北京,领略了两年多北京的生活,后来又到了深圳,现在也生活了两年多了,我也接受了这么些年不一样的生活,确实不如想象中的那样,但是也不差,至少现在,没有多么的排斥,因为这些都是我在发现更多的自己,或者是在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做铺垫。也许很快我就回到武汉去,但也许也很久都回不去,但是不管怎样,接受这样的自己。先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一点一点的做好,然后再去实践别的东西。
写给新年旧年交替时,也在这时经历了很多变化时,茫然不知所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