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发生了暴力性侵案件,身为女性的受害者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话----“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这么穿”、“这么晚了女孩子就不要一个人出来了”……每一句话看上去似乎都充满了善意,内在却都带了隐约的谴责意味,你自己没有?;ず米约海且蛭愦┑奶┞读?,因为你一个人走在路上,是你自己的原因导致的。
似乎在传达一种信息,女性生来是软弱的,而一件衣服更加削弱了她,她需要自己?;ず米约?,要么就找一个男性?;ぷ约海蛘呔痛诩依镒鲆晃幌推蘖寄?。女性似乎没有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一定要依附于某位男性才是完整的。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前几天读过的玛丽莲·弗伦奇的《醒来的女性》,主角米拉有一天和男朋友吵架了,被独自晾在酒吧,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来和她喝酒跳舞,她以为自己是在放松发泄,却没有想到原来她独自一人没有男伴,那就代表她愿意与所有人上床,她差一点被轮奸,多亏了她一个跛脚的朋友比夫救了她。
“其他女孩也去酒吧,其他女孩也跳舞,唯一的区别是,她是一个人去的。因为她未标明是属于某个男人的财产,所以就成了任何男人都可以进攻——甚至一齐进攻的荡妇?!?
她才突然明白正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这一点剥夺了她的自由。“她不能在夜晚独自外出,她不能在烦闷的时候去当地的酒馆借酒浇愁。有两次她白天坐火车去逛纽约的博物馆,一路上不断有人搭讪。她甚至要有人陪着才能出门。如果这个陪同者弃她而去,她就会无助,她没法保护自己,只能靠一个男人来?;に??!痹谡庋那榭鱿?,她甚至只能依靠虚弱又跛脚的比夫。
只要她还是“她”,无论她的身份是什么都不重要,她得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要么就是一个荡妇。
前两天微博上热搜的一个视频显示一女子被一个男子当街暴打,绝大多数人都在为这种恶劣的情景感到愤怒,仍有一些其他的声音存在,有认为该女子凌晨还穿着暴露的走在路上,她一定不是什么正经人----“如果知道她是做什么的,还会有人同情她?”还有的只凭一个视频就脑洞大开觉得这位女性一定是因为“绿”了这位男性,所以才招致报复,所以被挨打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米拉的故事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的美国,但是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似乎仍然还是类似的。
那个时候女性的普遍的一份工作是打字员,成为某个人的妻子,住进某幢郊区的大房子里,她不必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工作,她只用穿上优雅得体的裙子,收拾好自己的发型,陪丈夫参加社交,不断的微笑。她所需要付出的是一遍一遍给地板打蜡,把房子打扫干净,养育几个孩子,最终她成为房子的一部分,成为可以向他人展示的一样展品,成为了幸福的标准。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拿来成为现在的注脚,虽然现在我们的情况有好很多,女性可以读书,可以自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选择。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女孩儿仍然被告知她应当怎么做,否则就是错误的。似乎所有其他为我们好的人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的了解我们,没有人关心我们自身这个人,他们只关心一个女孩儿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 而其他一些不太符合标准的女性则被指责被污名化。
当然我的意思并没有说哪种就一定是正确的,可是当这个世界仍然以惯常的思维来告诉约束女性,你应当这样做,不能这样做,是不是女性就必须陷入到这样的泥淖中,而没法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