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忘记关注AndyZ 老师哦!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文章,同时也可阅读已发布的其他文章。如果留言咨询国际教育和学习、职场发展和员工管理以及招聘方面的任何问题,没准下次推文你就能得到答案?。?br>
“我的专业是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每次我在中国职场社交活动上认识了新的朋友,一旦聊到大学专业的时候,当我给出这样的答复,95%以上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鬼?”当我跟他们解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翻译成中文就是“跨学科”,我能看到各位的脸上都挂着一种被懵到的样子。美国竟然有这种专业?是的,而且很多名校都很及其重视但在中国高校并不存在的专业,这个专业可以让学生自己跨不同的专业选课合成一系列的主修课,从而进行学习。我一直对各国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很感兴趣,因此就自己就编排了一个“企业领导学”的主攻方向,研究不同国家的企业结构和他们的高层。
回到国内,我相信会有些人讽刺,花了那么多钱去上一个大家根本不了解的专业。我只能送他们一个字: 傻! 再送两字: 很傻!不是为了辩解和证明我的专业比别人的多么好,我本身就没有想过通过一个在中国的冷门的专业来证明自己,根本没想过要展示出一种优越感,但如果中国学生可以仔细看一下很多国外主流的专业,就会发现近几年申请国外的研究生都越来越重视Interdisciplinary Skills (跨学科技能),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领域一定要配合多领域的知识才能应用到实践当中。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川作家扬雄的《法言》直接提过,“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倍矶唬骸白撤虿晃?。”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焙冒桑涫稻咛宓恼舛位拔抑懊挥凶邢秆芯抗?,毕竟中国古文不是我的强项,但我就知道他讲的所谓的“雕虫篆刻”,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成语,雕虫小技。这个成语陪伴着我多年,从我一开始为中国的学生们和家长们普及国际教育知识到现在,这是我最想改变的现状之一。
而我觉得在培养通才时,最重要的教育在本科阶段并非技术性教育,更多是通识教育,也就是上一段的“雕虫小技”的正相反。毕竟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为以消费者为主的经济类型时,需要自己的人民更有公民心,有创新能力以及善于人际关系。这是纯粹技术专业性教育无法做到的事情,更不用说一个学生在本科阶段,还没有广泛知识的时候,缺乏对不同文化的深入了解,根据对传统社会和大自然的认知,一下子开始锁定一个方向,让自己的知识层面变得狭窄无比。我认为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的确一流,但国外的本科教育尤其是英美两国仍然被全世界所标榜,而当国内的教育被越来越多有身份地位的中国著名教育者吐槽,原因其实很简单——国外的名校很清楚学生应该在什么阶段打造一个知识面更广泛的基础,在其他阶段就应该全心全意在某个领域把它给学透。
通识教育基础 + 后期专业教育的追求,要远远超越多年在本科、硕士生甚至博士阶段深入研究同样的学术领域。为什么就不多说了,上一段话已经解释的非常彻底,你想想看从本科毕业就成为技术专家,靠谱吗? 如果以后只往一个领域继续研究下去,那么当这位学生与真实世界接轨的时候,各种能力只能局限于他过于僵化的思维方式和人文上的缺陷。
千万不要偏激,我可没有说学技术类型的本科专业就注定就跟人文学的学生在软实力方面有明显的落差和劣势!我的意思是,当一个国家正在往创新型的经济体质迈步时,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们一定要培养自己成为思辨型人才,这样子才具备能在世界的职场舞台上领导其他的人的资格,无论是介绍新产品或探讨研究素养时都能完美胜任。
思辨型人才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都关注这几点:
1.累积广泛的知识,永远保持强大的好奇心,即使出现了正确的答案,也要了解个彻底。
2.基于上一点,学习不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明白为什么(知识背后的道理)。语言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满分,而是要精通它,其他的学科也如此。彻底明白,彻底会用,你的分数自然不可能低,而且还能考的很轻松,但只为了考试去学它,当考试结束后死记硬背的内容几乎不会保留到记忆里了,这也就完全违背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了。
3.能够在真实生活中胜任任何领域,光靠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的。社会毕竟还是讲究人际关系的,而作为一个美籍华人我认为尤其是在中国这更是必要的。
读到这里,你还敢瞧不起国外的人文专业的学生们吗? 你还不明白为什么国外教育那么重视各种貌似对未来毫无相关的知识了吗?
(大家不要忘记关注AndyZ 老师哦!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文章,同时也可阅读已发布的其他文章。如果留言咨询国际教育和学习、职场发展和员工管理以及招聘方面的任何问题,没准下次推文你就能得到答案?。?/p>
Andy的简介:
- Multicultural and multilingual: Grew up and lived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American-born Chinese - (Third Culture Kid) 多文化和多语言: 在多个国家成长和居住;美籍华人 - 典型第三文化人士(TCK)
- Leader in empowering corporate training and recruitment professionals with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ragogy 为企业培训和招聘人士提供领先评估体系和游戏化的项目式学习的职场教学法的领袖
-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expert in China 十年以上的学生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经验: 并被很多本土和国外人士称为“中国通”
- Regular community event organizer with expertise in workplace gamification for employees 定期社区活动的组织者: 游戏化员工体系的主题
- UC Berkeley Alumni Club Ex-Leader and Recruitment Ambassador 毕业于世界名校加州伯克利大学并担任校友俱乐部前任负责人和前任招生大使
- Third-party Interviewer for College Admissions 美国第三方面试官 (很多大学现在需要学生在提交申请书与第三方机构进行面试)
- Helped build a number of college admissions counseling departments 负责搭建多个海外升学指导中心
- Unlike most “education experts”, personally attended more than a dozen schools growing up and personally went through the AP, IB, British, Singaporean and Hong Kong education systems相比其他所谓的“教育专家”,从小上过十几所学校,亲自体验过AP、IB、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的教育制度
- Recently, created China’s first bilingual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al events organization: Center for Youth Business Facilitation
在这一两年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双语创新创业学习的活动平台: CYBF创习国际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