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睡前,默默翻看了手机相册拍的照片,宿舍已经熄灯了,还能听到舍友浅浅的鼾声,明明很疲倦了,却有些失眠。因为几个小时前,我还站在学校小剧场,画着浓妆,穿着长而华丽的蓬蓬裙子,拿着话筒站在追光灯下微笑。
并不留恋舞台,灯光,掌声与众人的注视,只是想起这几天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微微触动。
?
年末忙得不可开交,学院老师让我去主持年末迎新晚会,我一听就摇头拒绝,还是没有说服老师,推脱不得,只好接下。最开始那几天,我恨不得逢人就吐槽:“我都大三了,这种事情就交给学弟学妹好啦,我都是老腊肉啦,干嘛来凑热闹?!?/p>
要是大一的时候给我这样的机会,肯定心中是欢喜的,恨不得把所有的机会都收入囊中,那个时候特别想证明自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热情,到了大三啊却有了些怯意,觉得自己好像不该出现在这样朝气蓬勃的舞台,彩排的时候看到另外几个担任主持的大一学弟学妹兴奋又认真的脸,为多分到了一段主持词而不自觉地傻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排练时间并不多,上台后并没有如预想般的紧张,一直以为自己是盼望着这一切赶快结束的,可当晚上结束大家合影留念的时刻,拉下大蓬蓬裙子的时刻,灯光熄灭的时刻,竟然有一丝丝失落。
失落的是自己刚刚找回大一大二的那种感觉,那种全身心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又热情的感觉,就即将结束了。
一同主持的学妹在灯光下拉着朋友们拍照,笑得很甜很甜,这几个小孩都是院里很不错的新秀,舞台感挺好,说实话有点羡慕,羡慕他们才刚刚开始呢,大一和大二是他们还未拆包的礼物,而我的大一大二,早就连包装袋都不剩了。
?
之前有句传播甚广的鸡汤:“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彼凳祷埃判愕娜?,从很久之前就是优秀的了,盲目地追逐是没什么意思的。
可我渐渐找到比这更可怕的事情:“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年轻。”
并不想煽动焦虑,而是说说我自己的切身体会,现在的信息更迭的越来越快,科技爆炸式发展,就像我们95后的人可能在10岁左右接触到电脑,我们爸妈那一代已经30岁了。而我妹妹是个00后,电子产品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从出生以来来就存在的古老物种。她现在初中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我高中时才刚刚开始接触。
有个词叫做“生不逢时”,年轻的人永远追不上更年轻的人,因为那些后来出生的人出生的世界就更加发达。你永远都跟不上世界发展的速度,而那些更年轻的人,从小就占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如此这般,与每一个后来居上的年轻人相比,我们都带着一点“过时的窘迫”。
可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年轻的权利,都曾经拥有过最为饱满的身体状态与征服世界的热情。
现在说这些,不是在炫耀二十出头从头到脚都全新的年轻,也不是为了让你因为时间已过而焦虑叹息。我只是忽然发现了一种比不年轻再更加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种“学长学姐”心态,或者说是一种“长者心态”。
“这些都是小鲜肉应该做的,我一个老腊肉就不去丢脸了?!?/p>
“学长学姐就应该有学长学姐的样子,还和学弟学妹一样忙来忙去多掉价啊?!?/p>
“都大四了还玩这些,会不会被看不起啊?”
他们觉得自己在一个集体里年龄稍大,或者资历稍深,就收起最开始那种好奇和闯劲,摆摆手坐在一旁,看着新秀们嗨的起劲,眼中虽有羡慕却还是安慰自己:“年长的人就该把机会多让给年轻人,资历深的人就要有资历深的样子?!?/p>
?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人都存在这样的“too old to do”的心态,不仅仅是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代,我们爸妈那一代,甚至是同龄人,可能都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正襟危坐的年纪,在比那些更为年轻的带着气焰的人面前忽然间泄了气,有点不好意思却又拉不下脸,于是就端端正正地扮演一个“过来人”,压抑住自己仍然想疯狂的冲动。
其实啊,不怕优秀的人更年轻,就怕你觉得他们是年轻的,而自己不。
要说永远年轻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保持一种“初学者心态”:
回想一下自己最开始接触一个事物的稚气又执拗的样子:“虽然一头雾水,慌乱急躁,为自己暂时的失败而捶胸顿足,面对他人虚心请教,专注而投入地学习,后来渐渐的摸清了门路,驾轻就熟,慢慢地体会到那种成功的,完成的喜悦。
驾轻就熟都是需要代价的,可是在生活里,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入门者”的心态:好奇,冲劲儿,打不死的信心,这些都是多么多么的可爱啊。
?
我见过七十多岁英文说得比大学生还好的老爷爷,身上还会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偶尔遇到的单词,问他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那么勤奋呢,他的回答超级简单:“我想学英语,因为我想看外国报纸。
那是我有次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遇见的陌生人,这样的人让我觉得我们口中的“老”实在太肤浅了,是眼角的几道细纹还是日渐增长的年纪?
或许在一些人身上,“老”是个很虚无的词吧,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团火焰,会把一类无谓的东西都化为灰烬。
总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其实年轻就意味着手中空无一物,却有着重来的机会和尝试的勇气。随着我们年岁渐长,拥有的东西其实积累得越来越多,很多人反而故步自封,守着已得的东西不敢再去勘探。
被抛弃的不是“年纪不适合的人”,而是“自以为不适合的人”。
木心在《鱼丽之宴》里写过:“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毫无用处的理由?!?/p>
同样,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年轻”也像一个毫无用处的借口,你以为只是推掉了一时的窘迫,其实还推掉与更加新鲜的有趣的自己相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