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直系后裔,他们的生存、地位和财富完全依赖于皇帝,如汉武帝为了防止中央文官集团做大,汉武帝就开始以少府中的宦官尚书,担任文书首发掌传召命等,成为中书谒者,置中书令与仆射为其长。东汉末期,最有名的宦官就是“十常侍”,十常侍死后,先有董卓后有曹操专权,皇帝成了外戚的棋子;之后历史一再重演,唐朝的藩镇依赖于军事力量、明朝的文官依赖于科举进士,他们跟皇权是对立的,于是,皇帝就利用太监去平衡。
君主集权制度有一个根本理由就是君主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政司法,军事等权利。事实呢?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皇帝是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来统治国家的。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君主,即使是权威很高的开国皇帝,也必须跟百官共同治理国家。文官制度本身是一种天然的异化倾向,官吏在执行皇帝指令的过程中,会不断强化自身的力量,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官集团,因此皇帝在使用文官的时候,总是不断的限制和打击他们的力量,并不断用非官僚的组织结构来制约或取代,那么皇帝是用什么方法制约,当然是他身边最信任的宦官。
明朝就是典型。明朝有三个决策角色,如皇帝,内阁辅臣、司礼监秉笔太监;以皇帝为中心,凡事都要经过“圣裁”。但是皇帝对于司礼太监与内阁大臣的基本态度是不同的。阁臣是“外官”,宦官是“内臣”。阁臣工作就是票拟,而司礼太监工作是代皇帝批红。阁臣与皇帝的关系是君臣关系,而司礼太监与皇帝的关系是主人与家丁或 家奴的关系。所以,明朝斗争其实是皇权与士大夫斗争,至于什么宦官专权那是扯淡,明朝太监就是为皇权服务的,是皇帝的匕首。因此,内阁辅臣是没有相权的朝臣,而司礼太监则是皇帝的代理人?;实?、阁臣与司礼太监三者关系,实际上是皇帝与阁臣两者的关系,而皇帝与太监实际上是合一的。所以,所谓“阉党”就是帝党。
明朝有名的太监很多,比如汪直、刘瑾、魏忠贤、曹吉祥和冯宝,他们被皇帝派去执掌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这样的特务机关,还被派去收税,所谓阉党其实就是文官集团杜撰出来的,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剑指皇权。说白一点,所谓的阉党其实就是皇帝一派。明朝魏忠贤一死后,文官集团在没有约束力,皇权就已削弱,崇祯想筹个钱,也得看文官的脸色,不得不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