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明梓 ? 来源:嘉会读书
爱情和婚姻,自古以来就是抚慰或者困扰人生的重大现实问题。人类似乎一直在不停地追问:到底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值得我们苦苦追求、终生维护、至死不渝呢?我们间接听闻过众多经典如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直接见证过我们父母充满柴米油盐烟火气十足的平凡爱情实践,内心深处,每个人一定都怀有自己对美好爱情、圆满婚姻的理解和定义,以至于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追求、去实践。这就是所谓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了“把美的东西毁给你看”的悲剧美学历程,把大观园中每一个妙龄少女的结局都顺理成章地归入到太虚幻境薄命司之中,让读者痛彻心扉、扼腕不已。这些美少女的爱情悲剧当然是基于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的必然结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个人命运只不过是家族命运的直观反应而已。其中,宝黛爱情悲剧线索展现得最为清晰,篇幅最重,给读者的震撼也最为强烈。很多异想天开、渴望大团圆结局的人士(比如我),一直有一个大胆感叹:如果宝玉黛玉的木石前盟能得偿人愿该有多好!
不妨让我们也穿越一回,假设贾宝玉、林黛玉经过百转千回、起伏跌宕的爱情抗争之后,终于天遂人愿结为夫妻,那么他们的婚姻生活会不会幸福美满呢?
我曾经揣摩过美满婚姻的典型特征,答案似乎多种多样,比较重要且有一定共识度的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夫妻双方要三观一致,其次要乐于为对方付出,再者两个人得有话儿说,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那就是要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爱情成功转化为亲情。
这个美满婚姻的方程式,如果将宝玉、黛玉两个变量代入,会是什么结果呢?
首先来看,宝黛二人的三观是否一致。
贾宝玉前世乃赤瑕宫神瑛侍者,却“凡心偶炽”,要趁着这昌明太平之世,下到凡间“造历幻缘”。按照小说对神瑛侍者的速写式勾勒,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清新隽雅、超凡脱俗的美少年,那么他对人世间的一干乌烟瘴气、利鬼禄蠹必是厌恶至极、绝不合流的。而林黛玉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由草胎木质修成女体,为报“甘露之惠”,也随他下世为人,可谓神瑛侍者的铁杆追随者。既然追随,必然怀揣高度一致的革命理想和人生目标,仿佛马云的“十八罗汉”、史玉柱的“四个火枪手”,道同而身随,志同而道合。
到了“昌明隆盛地、温柔富贵乡”,宝黛二人面对人世间的众多纷繁俗务、飞短流长,也表现出很多高度契合的思想感情和无声行动。在求取功名、仕途经济的传统道路上,宝玉是坚定的叛逆者,以至于对趁机说教者皆还以颜色,他一生呵护、钟情的女儿也概莫能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薛宝钗和史湘云,皆因为说了几句仕途经济的“混账话”而被宝玉嫌恶以致下不来台、“红了脸”,宝玉反而公然宣称“要是林妹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毫不掩饰黛玉是知音这一事实。黛玉对科举的不屑与蔑视在书中也有些微流露,且看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宝玉要去上学来辞黛玉的一段:
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这一笑,怎么看怎么像嘲讽,不见丝毫鼓励和支持。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急着要与秦钟厮磨在一起,按照宝玉对读书、对科考的一贯态度,他怎么会这么心甘情愿地“入家塾”呢!黛玉这颇带嘲讽的一笑,笑出了根子骨里与宝玉的高度一致。
他们还爱读同样的书,赋诗填词的审美情趣也比较一致,料想后者这一果一定程度上可谓源于前者这一因。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宝玉躲在园中桃树下偷读《会真记》,被黛玉碰到,竟也读到“越看越爱”,“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还“默默记诵”,与宝玉忘情的感叹“真真这是好书”,二人的表现几乎如出一辙,读书趣味高度一致在此可见一斑。大观园结诗社,宝玉最推崇黛玉的作品,总是强烈推荐黛玉为魁首,尽管宝钗的诗写得也是一流,无奈“诗以言志”,宝钗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为人做派与李纨暗合,却与宝玉不合。
他们俩还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男女平等思想。宝玉那一段“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是奇性奇情、千古未闻之言,这是对男尊女卑的社会表象世界的完全颠覆,乃至进入“女尊男卑”的另一极。宝玉终其一生的追求就是心疼女孩、钟爱女孩、与女孩厮守永不分离,等他死了,也希望是女孩们为他哭泣,眼泪流成大河把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在整个社会都是男尊女卑、女性被三从四德所缚的情形下,宝玉却以人性的光辉坚定倡导着男女平等、甚至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个艺术形象确有石破天惊的震撼力。而黛玉也从未奉三从四德为圭臬,从小因父母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这样的教养使得一种文人品格、书卷优雅沁透了她的整个生命,她便超越“读书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的“读书观”,以至于跳脱成长为诗词功夫了得、神貌品格仙逸的大观园诗仙、诗魂,才冠众人、艳压群芳。元妃省亲之时,“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这决非封建道德体系中女子该有的本份,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黛玉对自我灵性才情的自信与自负,有我们熟悉的文人雅士的恃才狂傲,而不是小女子的低眉俯首、珍重芳姿。这样看来,黛玉并没有作为女人的自卑感,宝玉更无作为男人的优越感,二人在精神层面是平等的。
种种迹象表明,说宝黛二人三观契合、人生目标一致,恐怕不会有任何异议。
那么再来看看美满婚姻方程式中的第二个未知数——是否愿意为对方付出。
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都会为宝玉钟情女儿、肯为大观园的女孩子们奉献一切产生深刻印象,他的人设就是“护花使者”。对大观园中所有女孩子,他都怀有深切的同情和尊重,一有机会就要充当她们的?;ど?。为黛玉摔通灵,闻可卿死讯而吐血,护探春颜面而勇担蔷薇硝茯苓霜之祸,还有诸如:袭人“良宵花解语”、“平儿理妆”、香菱“情解石榴裙”、“龄官划蔷”等经典场景,展现出宝玉为了这些女孩子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对林黛玉尤甚。出门前要来辞黛玉,得了好东西总想着给黛玉,黛玉病了三番五次探望,想尽一切办法哄黛玉开心、嘱黛玉放心,唯恐黛玉伤心流泪。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
黛玉眼睛哭的肿得象桃儿一般,抽抽噎噎的向宝玉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竟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连死都毫无畏惧,奉献精神极强。
黛玉对宝玉的真心也透过诸多乐于奉献的桥段展现出来。嗔他“剖腹藏珠”,把珍贵的玻璃绣球灯给他点上,还说“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紫鹃“情辞试宝玉”导致宝玉“死了大半个”,黛玉一听此言,呛药、大嗽、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对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在黛玉心里,宝玉比她自己重要。
好吧,这两个人心里眼里都是对方,都愿意为对方死而后已,那就看看第三个未知数——有话儿说吗?
现在年轻人离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若问一问当事人,很多的回答竟是“没话儿说”、“拉不到一块儿去”,这也正是为什么我把“有话儿说”列入了美满婚姻方程式的重要位置。要做到有话说,必要先三观一致,至少相近,否则非吵个天翻地覆不可!再者,二人修养相近,胡适和江冬秀的学识天渊似乎只能靠道德和哭闹来填平了。能聊到一块儿,可能还有性格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开朗、健谈、有趣的夫妻一般都会比较美满。
宝玉黛玉的能聊,是大观园中的一大观。自小同起同坐、同出同入,比其他人亲厚;搬到大观园后分别住在怡红院、潇湘馆,也是一得空就探望。如果再谈人生谈理想,聊聊诗词歌赋、曲文玄机,就更是兴之所至。共同语言多,宝黛谈兴浓!
美满婚姻方程式中的第四个未知数——将爱情转化为亲情,可能在宝黛这里已经不能算是未知了。
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宝黛二人三观一致、乐于付出、有话可说,还亲情浓厚,在我的眼里应该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幸?;橐龅浞读?。难道他们的婚姻就没有什么“大敌”、“克星”,一定是高枕无忧吗?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他们婚姻中的信任度能否一以贯之、一如既往。
小说中自从宝黛相见,一直到四十五回,充斥于字里行间的,除了众多二人亲厚之处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林妹妹哭泣、林妹妹生气、林妹妹含酸,宝玉忙不迭地劝慰、道歉、赔罪、发誓??墒亲运氖寤亍敖鹄计趸テ式鹄加铩敝?,宝钗黛玉的关系为之一变,二人由情敌变姐妹,黛玉对宝钗的认可随之带来了对宝玉的“放心”,兼之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把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几乎公之于众之后,他们就再也不用互相试探了,信任就是今后不再“含酸”不再“抱怨”的最大最强有力的基础。
婚后家庭生活能否长久稳定,信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鉴于宝玉天生就有一个爱红的毛病,就喜欢在姐妹队里混,婚后依然满心满眼都是呵护女儿、迁就女儿、欣赏女儿的话,难免林黛玉不会心生疑窦、胡思乱想。这时候,就需要林黛玉真切地潜入到曹雪芹的思想深处,深挖警幻仙姑和贾雨村对贾宝玉的痛彻理解与刻骨赞叹之由来,真正触摸到“意淫”宝玉的本来面目。曹雪芹呈献给读者的宝玉,是一个把自己那无从化解的痴情给了身边所有异性的宝玉,这给予是无私无畏的奉献,是深入骨髓的同情,是无比真挚的体贴。这情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情,不仅发乎于心,且浸润灵魂,被警幻仙姑称为“意淫”,而绝非“皮肤滥淫”的性欲和占有。贾雨村早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对宝玉品格大加颂扬道:“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p>
如果林黛玉能够站在至纯至真的精神高度上去认识和理解贾宝玉,能够以同样的胸怀对所有同类充满悲悯和大爱,他们俩的幸福生活定会长长远远、至死不渝的。
? ? ? ?我看好他们俩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