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这个话题我特别有发言权,因为在我们家有两种不同的人,正面和反面教材都有,所以我今天来仔细说一说。
我是27岁那年,在婆婆家过年的,我记得那年我爸抹着眼泪跟我说,闺女,以后大年30晚上不能来我们家过年了。要在婆婆家过年,我当时还纳闷,为什么要在婆婆家过年不都无所谓吗?这时候我母亲跟我说,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在娘家过年。
我第一次感受到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不管再亲都要在乎乡村里的习俗。
我是属于订婚了,没有办婚礼的那种,到至今孩子六岁依然没有办婚礼,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就拖到了现在。
第一年回家我就给我爸妈买了他们喜欢吃的东西,烟酒以及一些做客需要的物品。
我记得我母亲在生前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嫁,他就会跟我们姐妹说嫁出去之后回娘家要带一些东西回来,烟酒是必需品,其他东西可买可不买,这是一种礼数问题。
而且我母亲还间接的说到别人家也要去买一些东西,就是手里面有提口里面才有吃,不然的话手里没有提到别人家也别想吃饭的那种,所以我们基本上对于礼节问题都卡的比较准,因为母亲从小会教育我们耳濡目染,所以我们就知道做人基本上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第一年我和姐姐一起商量着,既买了烟酒,也拿了一些钱给父母,虽然拿的不多,每个人拿了1000元,算是孝顺父母的吧,但父母还是挺开心的,因为女儿知道礼数,而且嫁出去之后还没有忘记父母喜欢吃的东西。
但是我们村有一个人就被全村的人都说了,最后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直接打电话跟他主动讲。
这个女孩儿是跟我姐姐同年84年的,大概加了五年左右,他都不知道回家要买礼品回来,但是父母也没有跟他计较,觉得买不买都无所谓。反倒是孩子的姑姑和姑父,还有他们家一些亲戚会跟他爸爸买酒,因为他爸爸平时比较爱喝酒。
差不多冷将近五年左右,他们家亲戚有一次知道了这个事,就主动打电话给这个女孩儿,跟他说回娘家的时候至少要买一些父母喜欢吃的东西,比如你爸爸爱喝酒,那你就可以买几箱酒回来,或者到村上直接买也可以。而你妈妈喜欢吃榴莲这种水果,你可以在逢年过节买几个榴莲回来,虽然不需要很多钱,但是有一个心意就好了,作为一人类,应该知道需要买东西吧。
从那以后,这个姑娘就每次回家都会买爸爸爱喝的酒,买妈妈喜欢吃的榴莲水果。
这姑娘的母亲每次在池塘里面洗衣服的时候,就一直用大拇指夸他的闺女,知道他现在懂事了,每次都会惦记着母亲喜欢吃的榴莲,逢年过节母亲喜欢吃榴莲,就会帮母亲带一到两个回来。
我小姑子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嫁出去了三年,回家从来不知道买吃的或者是礼物。
刚开始我去他们家,我以为是她装憨带傻,后来才发现她是真的啥也不买,两手空空跑来做客,我婆婆还觉得没关系,买不买都无所谓,我倒觉得关系特别大,至少他两个哥哥都抽烟作为长辈是可以买一条烟或者是两条烟给哥哥抽,我的公公就比较喜欢喝酒,那也可以买一箱酒来,一年也就三节,能吃掉多少钱再说了,你买东西我们每次都要回礼,都是礼尚往来。
她姑子从来都不知道去年的时候 ,我直接开口跟我小姑子讲,我说我回娘家要买什么什么东西,我小姑子直接假惺惺的问我回娘家还要买东西。我说当然,毕竟你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回到娘家之后就是客人,你客人来做客,吃香的喝辣的,你为什么不需要买点东西来了?毕竟我们做儿媳妇的也会跟父母买些东西,比如衣服,还有在商店里面点一些啤酒,你作为闺女的,你觉得你不应该备点礼物过来吗?
小姑子一下子就像脑洞大开一样,从那次开始,他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他父母喜欢喝的酒,以及两个哥哥也喜欢抽烟,也会带一条烟来到现在,虽然没什么交情,但是逢年过节他还是会带一些礼物过来。
所以说有人问女儿回娘家要不要带礼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经济差一点,可以做一点手工,如果经济不差的话,可以给父母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买东西是肯定的,但是买多买少就是自己的事,买多买少都是一份消息,我们不去评判人家买了什么,只需要评判人家是否帮父母或者是自己买了一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