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冰雪消融到最后一刻,冬天携着她的寒冷轻舞飞扬,渐行渐远;当冰雪消融到最后一刻,春天迈着她的碎步摇曳生姿,尽态极妍。
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杨柳抽芽,百花吐艳,鸟语花香。 春天,那暖洋洋的太阳,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春天是如此美妙,一切都那么令人兴奋和欣喜,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p>
白居易在钱塘湖畔看见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也兴奋地热情讴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p>
但我们今天的主角李华,面对美好的春色却心怀惆怅。写下了一首唯一传世的诗作,朴素的话语,却揭示了深刻道理。
我们今天聊李华(715-766年),字遐叔,今河北赞皇人。唐代大臣、文学家。
提起李华,便绕不过他的那篇《吊古战场文》,这是一篇雄文,名气极大,甚至可以媲美《滕王阁序》和《北山移文》,说其是中国历史上最美骈文之一,并不为过。
当年,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宁夏灵武一带视察,那里是著名的古战场。
诗人目睹遗留的种种惨况,通过想象,写下了著名的《吊古战场文》,借以讽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表达了期盼和平的良好愿望。
李华是典型的以文章而成名的人,他做过官,但没有什么显著的事迹可以称道,写过很多诗,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春行即兴》流传较广外,其余知名度都不高。
李晓润在书中曾如此评价李华:
李华只写过一首好诗《春行即兴》,只写过一篇好文《吊古战场文》,可这一诗一文足以让今天两岸三地著作等身的作家汗颜。
李华出身显赫,赞皇人。在唐代,赞皇李家是望族,曾涌现出李峤、李吉甫、李德裕等名人名相。
公元735年,他进士及第,到了天宝二年(743年)也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右补阙。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城。来不及逃走的李华在刀剑逼迫下被迫接受了伪政权凤阁舍人的职务。
唐朝的凤阁舍人是门下省专管诏书、文件起草的官职。
李华文采斐然,叛军多是胡族,缺乏这种能写擅写的人才。所以李华这类人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
没几年,叛军失败,唐王朝开始反攻清算。李华因为担任过伪政权职务的原因,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经历过盛唐又被迫在安史的伪政权下苟活,人生的大起大落,让李华对仕途心灰意冷。再加上身患风湿性疾病,也让李华想早退朝野,退居林泉。
在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的第二年,他就挂冠归隐,来到文人心中的圣地陕西终南山的南麓潜心佛法,并在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去世。
单看政治成就,李华或许不值一提。但是谈起文学创作,他可算是盛唐到中唐时相当大的人物。
他擅长散文、诗歌,和当时文坛的萧颖士并称为“萧李”。他和当时著名学者颜真卿共同倡导古义,引领了之后文坛上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
就文学作品来说,李华的诗清丽可观。他的这首《春行即兴》短短二十八字,是在安史之乱后游历河南重镇宜阳所做。
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战场,战争中满目疮痍、一片荒芜。正如杜甫在《无家别》中描写的那样,“久行兼空巷,日瘦风惨凄?!?/p>
诗人采用采用白描手法,客观地展现出眼前的自然景物,却委婉控诉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尽管没有过分的情绪宣泄,但是以沿途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
赏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宜阳:古县名,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p>
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
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和“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鉴赏一首诗可以结合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理解。这首诗就与一些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联系起来体会其情感意境。
首句可联系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体会其荒凉的特点。
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联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页黄鹂空好音”体会其凄凉冷落的特点。
这末二句的“自”和“空”两个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另外,“自”和“落”也让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感慨春光无限好,却物是人非,满眼苍凉景象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币虼瞬荒牙斫馊泶锪俗髡呙娑猿瞧迫讼〉那榫岸母惺郎嘶持?。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 ? ? ? ?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