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吃早餐,聊起了一个话题:小时候是否经常挨打。
我是很有发言权的,我小学的时候,妈妈可没少用扫床的扫帚疙瘩打我的屁股,气头上还会用手掐住我嫩嫩的脸蛋使劲儿拧。如果是在冬天,穿的厚,那扫帚疙瘩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少,通常哀嚎声一半是装出来的,但是拧脸蛋儿是真疼啊,往往眼泪鼻涕一起往下飙。
挨打的过程虽然痛不欲生,但是最恐怖的还要属挨打前的恐惧和惴惴不安,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爆发的恐惧持续折磨着我的内心,那种滋味真是难熬??!
现在我的儿子也13岁了,他回忆起来的挨打无非就是一次:我用戒尺打了他的屁股和手心。虽然他记忆深刻,可是和我的挨打历史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现在对比一下我和儿子的童年,大概是教育理念的不同,让我们的挨打频率差距甚大。我小时候虽然挨打多,但长大后的我并不埋怨父母,明白他们都是为了我的成长,而且感觉这种经历让我能够更从容的对待一些挫折。儿子挨打少,现在也只是当个笑话拿出来说说。
我们这一代当了父母,感觉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平等了,平时的交往更像是朋友,他们的环境也更宽松,我们小的时候,封建家长的影子多多少少还存在着,有时还是会有一些压抑感的。
其实教育方式的改变存在于方方面面,是否挨打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但无论挨打与否,背后都是父母浓浓的爱和恨铁不成钢的期待。
新的一年,祝福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家庭合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