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让大家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认为自己知道很多的人和一位认为自己知道很少的人竞争,你觉得谁能胜出?”
人们第一反应,可能觉得前者会胜出,因为他对自己非常自信,可能也拥有很多学识,但我的答案是后者。
在过去三年我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学的的越多,越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因为真的不知道不懂,因而时常感叹世界的辽阔,自己的渺小。
曾经尹建莉老师在她的书里写道“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当时并不能理解,因为在现如今的社会,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要错过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机”,整个社会好像都在焦虑,如果你的孩子不学点什么,那就已经输了。
今天读完郑渊洁老师的书,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我才真正懂了“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的意义。
学前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一个过度期,但是它会教授孩子小学阶段的内容,当孩子进入小学时,发现老师再讲幼儿园的知识,会让他觉得这太简单了,我都懂,那上课听课自然就不会专心了,渐渐地他就养成了不认真听课的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能够接触的范围内觉得自己啥都懂,那他就如同一口井里的青蛙,以为他拥有了整片天空。
只有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知道的少,又想要去了解,那他才有动力去学习,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那见识到的世界也会更大。但如果他觉得自己考了高分就很厉害了,那他所了解到的知识也就仅限于那张试卷,这就会限制他未来的发展。
马上我儿子也要进入小学了,暑假同他疯玩了一暑假,很多人说要补课,我觉得不必要,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