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个伙伴的问题主要关注在恐慌区的问题上:
【学员提问】姓名:佐江
【问题描述】
- 怎样划分学习区和恐慌区的界限,防止自己掉入恐慌区?比如说在定目标的时候,第一天背10个单词,OK,第二天要求自己背15个,OK,第三天就想要求自己背20个,有点勉强,但还是背下来了(这算学习区吗),过了两天就想给自己加到25个,直到自己完全无法胜任,进入恐慌区硬撑一段时间之后放弃,过一段时间又重头再来。
- 追问:永澄老师,上周二我不是在打纸老虎活动中进行过提问嘛,你还请秀燕老师帮助了我。当时你说我在恐慌区。我也想问,处于恐慌区的我如何调整自己到学习区,今天的课中您提到一种方式是降低期待,请问降低期待具体怎么做才能避免降低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吗?谢谢!
- 问题补充:恐慌区不是指那种自己能力差很多的区域吗?如果着急进入恐慌区,自己会很焦虑,无法胜任,最后奔溃呀。不是保持在学习区,最适合成长吗?恐慌区会不会是拔苗助长?
- 问题:标准决定人生。那恐慌区的降低期待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并非降低人生的标准,而是降低处理当时问题的标准,只是解决当时问题的一个策略?如果不是,那又怎样理解呢?
还有一个伙伴问的是:
【学员提问】姓名:光良维一-宋学良
【问题描述】课程里讲到“如果你处在恐慌区,那么你把期待降一下就会处在非常舒适的状态(学习区)?!闭庖坏阄以趺椿峋醯檬切∥业亩兀勘芎Γ河龅轿侍饩徒档捅曜?,会不会变得自欺欺人了呢?关于这点老大课程本意是要传递什么信息呢?
关于恐慌区,很多人都提出问题,这一次集中回答。问题列表整理如下:
- 什么是恐慌区?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进入恐慌区?
- 恐慌区和学习区的界限是什么?
- 恐慌区能不能呆?是否拔苗助长?
- 在恐慌区里什么都不想做了该采用哪些策略?
- 降低标准是不是在自我欺骗?
- 关于恐慌区我还要谈点啥?
一、什么是恐慌区?
先说说恐慌区是什么?心理学领域中有三区理论,指的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主要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可能的三种状态。我在2014年初将个人成长整合到其中,形成了下图的另外三区:停滞区、成长区、升级区。
二、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进入恐慌区?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进入恐慌区呢?三区的划分因人而异,不同人所承受的压力感受不同,所以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来确定,我在答疑过程中通常使用直观感受倒推法,也就是说当自己出现了:
- 焦虑
- 拖延
- 痛苦
等由于高压力造成的行动受限状态,那就说明自己在恐慌区了。
三、三个区的界限是什么?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三区之间、恐慌区和学习区的边界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线,而是一个可能的区间。并且这个区间根据人们所在的状态不同,也可能会有各种变化。那到底怎么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呢?和前面的方法一样,关键看自身的状态。
这里我引入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幸福的真意》的作者)提出的心流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更好地判断两者的界限。
- 舒适区:淡漠、乏味、放松
- 学习区:应激/压力、心流、可控
- 恐慌区:焦虑、担心
所以,依然是根据自己的状态,大约判断自己处于哪个区。
四、恐慌区能不能呆?是否拔苗助长?
任何的分类和分级,本质的目的只有一个:管理。三区理论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中状态各不相同,所以,有效区分将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佳策略来获得成长,这也是我提出另外三区的目的。
通常世面上流传着的说法是:学习区是最适合成长的。这一点我是不否认的,很多人也是认同的,所以出现了另外一种说法:只有在学习区才是可以成长的。后面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要知道:“最适合”≠“只有……才”,这两句话在逻辑上并不相等。
其实,成长的曲线是阶梯状的(具体见:价值的规律一文),根据文中的的核心概念图所示:
- 当处于横盘的状态下,那最好是处于学习区,慢慢成长;
- 如果处于马上要阶梯式拉升的状态下,那一定要呆在恐慌区。
这里的道理不具体展开,我有一个慢方法实现快成长,核心思路就是一句话:持续一段时间120%的投入并产生成果,必然带来拉升式地提升。其实,这就是生活在恐慌区,或者叫做升级区中的方法。
此外,关键要看自己的标准是怎么样的,我常年生活在恐慌区中,压力非常大,经常感到害怕。但是,慢慢发现恐慌区其实是升级区,那我为了更快地升级,我愿意承受这个压力,再回头看看也没啥太大问题了。
五、在恐慌区里什么都不想做了该采用哪些策略?
在恐慌区中,通常最大的问题就是:行动力丧失。原因很简单,我前面也提到了,主要是因为能力和资源不足以支撑目标而导致压力过高的结果。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所以,为了帮助部分陷入恐慌区的伙伴走出来,我提出以下3种常见策略:
(一)做好准备
这通常是拥有一定目标管理能力的伙伴才能做到的。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发现这个目标的压力评价分很高,就可以推断自己很容易进入到恐慌区,所以要提前做好各种时间、精力、挫败的准备。比如我的下一周的计划安排中就写了这样的内容:
(二)调整期待
当发现自己的行为受阻的时候,就要判断自己的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需求是否能够达成了,如果说自己的能力不足、资源不够,通常就要调整期待。这里有两个知识点:
- 目标:范围、质量、进度、成本。如果成本不能再投入了,那必然要缩小范围、降低质量或者调整进度。
- 当来访者不愿意降低期待的时候,可以使用反向提问法来促使其获得认知。例如:有人每天定了10件事做不完,然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可以询问为什么每天不定1000件任务呢?当来访者说定得太多完不成的时候,就可以再问为什么觉得10件可以完成呢?以促使来访者获得认知。
(三)引入资源
还是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当不想调整期待的时候,那就必须要引入资源,问问谁可以帮助自己搞定这个目标即可。
六、降低标准是不是在自我欺骗?
学员疑惑:
- 降低标准是不是会导致标准太低?
- 会不会是小我趋利避害的而自我欺骗?
我的答案很简单:不会!做任何事情关键看目的,“调整期待”确实对应着降低标准,但是这种策略的目的非常明确:避免行动丧失而导致的任务全面停滞,当自己无法推进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小的、简单的让自己保持持续行动,这就是目的。引用一句道德经的名句,我特别喜欢: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只要可以分身看待自己,就不会陷入到小我的自我欺骗之中了!
七、关于恐慌区我还要谈点啥?
最后,我想聊聊到底如何对待恐慌区的方法,我想用TMBRT模型的触发器来重新定义恐慌区。如果恐慌区的状态是触发器,我希望我的学员们未来不要触发行动力丧失的问题,那才是大象自我?;さ男枨?,我们可以使用If……Then……的工具,触发自律能力,即:
- 如果我出现XXXX状态,我可以判断我进入恐慌区了
- 那么,我不要被XXXX状态所绑架,而是启动相应策略
- 我应该做好准备呢?调整目标呢?还是引入资源呢?
嗯,我的一切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关键在于我怎么看这件事。
我有个问题:点赞和打赏,您会选择哪个?如果都不选,那就要针对性地留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