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的72小时,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又一次在华夏大地上升腾。
7月20日,从陕西、从湖北、从安徽……一台台大功率“龙吸水”抢险车第一时间集结上路,星夜驰往郑州。
7月21日,在新疆哈密,人们拿出自家的馕饼和哈密瓜集中起来装上冷藏车,24小时驰援郑州。
7月22日,在郑州,居住着10万人的21世纪社区,物业师傅36小时不不间断组织水泵抽走低洼地带的积水。
连日来,在郑州,中国铁塔出动逾4000人次抢险抢修力保通信“生命线” ,让求助与救助信息可以通畅传输。
在这些感人的新闻中,有一条格外吸引我的注意。
在河南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庄里有一条泄洪沟。前两天暴雨过境河南的时候,那条泄洪沟第一次充满了洪水。
这条泄洪沟,是在很多年前,这个村的老村长坚持要建的。在那样一个拼命劳动才能勉强吃饱饭的年代,要说服全村人建造一个可能永远也用不上的水利工程,我们很难想象村长当时是怀着多么强的信念和多么大的压力,一定是很难很难的。但是老村长还是固执地做成了这件事。我们今天看,会赞叹老村长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可是,假如时间往前再推一周,假如你走进这个村庄,你会注意到这条没有水的大水沟吗?
笔者出生在一个小山村,5年前回老家看到家门口那条以前存在了三十多年的小水渠被修成了至少是以前4倍深、4倍宽的“防洪渠”,当时只是感叹党的政策好,把农村的基础设施修建得日益完善。今天看到河南这个村庄泄洪沟的“救命”功勋,我一下子热泪盈眶。我想起小时候下暴雨的时候,确实有几次洪水冲进了院子、冲进了房子、冲走了不少东西,让我们清理了很多天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到现在我仿佛还能闻到淤泥的腥臭味。真的,“防洪渠”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希望它永远用不上,但我们必须有,因为它就是大洪水来临时我们的生命守护“天使”。
可是我们又是怎么对待防洪渠的呢?
我曾看到有人为图方便,将自家的垃圾直接扔进了防洪渠。
我曾看见城市周边的很多防洪渠被偷倒的装修建筑垃圾填满。
我曾看见好多村子的防洪渠上盖上了违章建筑。
那些可能10年都未曾派上用场的东西真的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然而,那些曾经好长时间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东西,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会展现它的威力。
很多地方多年没发大水,甚至出现了连年干旱,导致不少人放松了警惕,降低了防洪工程标准,致使暴雨天气积水严重,内涝问题突出。按照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一般小城镇按十年一遇,大中城市按百年一遇,特大城市或重要城市会按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升级我们做事的初衷了。
当下就能见到好处的事,人人都知道去做。
过一段时间才给反馈的事,有一部分人会去做。
五年十年都不见得有可见收益的事,又有多少人会去做呢?
或许,在疯狂向前冲的年代,我们更要有意识地筑好人生的“防洪渠”。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升级我们的认知能力了。
敢飙车不算本事,紧急情况下能刹得住车才算牛人。
正如《孙子兵法》教导我们的,不是先去求胜,而是先去求不败。
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有资格再去追求胜利。
从“水患”到“水利”,变的不是洪水,而是人类的认知。
从“不败”到“能胜”,变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认知。
郑州加油!河南加油!
愿暴雨洪水在“毁坏”的同时,也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也许,只有焊牢了安全网,我们才能凝心聚力,创造人生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