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无主义的概念阐释
虚无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词 “nihil”,意为 “无”。不同的哲学家对虚无主义有着不同的定义。《牛津哲学词典》将其解释为 “一种主张‘无’,不效忠于任何国家、信仰或个人,没有目标的理论立场”;《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则认为它是 “一种主张没有可信的东西和没有有意义的区分的理论”。哲学家们对虚无主义的定义莫衷一是,列奥?施特劳斯无法明确回答什么是虚无主义,而将其视为德国的特殊现象,认为对现代文明的否定是德国虚无主义的本质;阿贝尔?加缪认为 “绝对的虚无主义” 代表了 “对待生活的极端冷漠” 的态度;雅斯贝尔斯指认 “虚无主义是一种为寻求真实存在所需要的一种解脱”;尼采和海德格尔则认为虚无主义分别意味着 “最高价值的自行罢黜” 和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对价值、意义、真理等基本概念的否定,认为这些概念都是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即 “一切皆空”,不存在任何固有的价值或意义。虚无主义者通?;嶂室纱臣壑倒郏⑹酝纪品钟械纳缁嶂贫群臀幕场?/p>
二、虚无主义的历史源流
(一)起源与演变
虚无主义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缇耶?冯?圣维克托所做的一篇关于 “nichilianist (a) e” 的演说,之后逐渐演化为 “Nihilismus”。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虚无主义不断演变和传播。1799 年,雅各比写公开信批评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为虚无主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兴起,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问世,使虚无主义为人熟知。具有强烈虚无主义特点的达达主义在二十世纪初出现,其艺术方法深刻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
(二)社会与哲学背景
在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发展,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方便,但也导致了物质世界的沉沦。物质财富的膨胀和无度带来了一系列精神危机,当物质欲望的满足感稍纵即逝时,空虚感和无聊接踵而至,人们感到生活的虚无和无意义。随着信仰世界的坍塌,现代人迷失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信念,丧失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
从哲学角度看,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肇始于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以现实世界为原型,建立抽象的超感性世界,将其视为现实世界的本原,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决定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笛卡尔证实真实存在是认识的主体,发起对形而上学的攻击,以理性动摇上帝在超感性世界的地位,为虚无主义的到来做好准备。笛卡尔之后,从康德的批判主义开始,经黑格尔再到叔本华,真实的世界不断遭到否定,虚无主义问题日渐突出。
三、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现代社会中的症状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在生活中遭受虚无主义的侵袭。心灵归宿的迷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虽然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但内心深处却始终缺乏一种安稳的归属感。精神空虚也如影随形,在完成一天的辛苦劳作后,短暂的清闲时光里,不安的灵魂便会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然而往往得不到答案。焦虑、无意义感和无目的感占据着人们的内心,表现为萎靡和惶恐不安。人们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舟,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
(二)文学与艺术中的体现
以达达主义为例,虚无主义在文学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达达主义作为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艺术运动,是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它否定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在创作方法上,通过照片剪接或与纸片、抹布拼贴等方式,追求艺术表现的偶然性。作品怪诞奇特,令人惊惑不解。达达主义者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应像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他们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例如,马塞尔?杜尚和马克斯?恩斯特等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和对既有价值观的颠覆。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对传统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也体现了虚无主义在文学艺术中的深刻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一,一般性地宣称 “历史的真相”。历史虚无主义常常以寻找 “真实的历史” 为名,迎合普通大众对于 “历史奇闻” 的心理想象,其思维本质却是对历史的普遍怀疑,特别是对既有史学成果的否认。其二,在历史材料运用中,历史虚无主义特别强调 “历史的细节”。通过选择后的历史细节和历史片段来解释历史,进行 “选择性的历史解释”。其三,在历史解释上,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归因于 “历史的偶然”。迎合部分人对于极端个人主义的渴望,并用主观主义否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例如,一些人通过娱乐恶搞歪曲历史事实,对经典作品、英模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颠覆性重构和破坏性篡改;还有人主观偏颇美化历史断面,选择性地美化、拔高某些特定的历史片段或历史断面,忽视历史真实、客观、立体的全貌;另外,在看待历史得失时,历史虚无主义会故意带上混淆是非、厚此薄彼的 “滤镜”,误导人们用存在 “偏差” 的标准和 “失真” 的眼光分析评判历史。
四、虚无主义的影响
虚无主义宛如一场悄无声息却破坏力惊人的风暴。当虚无主义的思潮侵蚀人的心灵时,首先冲击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体系。那些曾经支撑个体行动和选择的信念,在虚无主义的审视下开始摇摇欲坠。人们会陷入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度怀疑,曾经视为目标的成就,如事业上的晋升、学术上的荣誉,都可能变得微不足道。这种对价值的否定可能导致人们失去行动的动力,陷入一种慵懒与消沉的状态。
虚无主义带来的往往是痛苦与焦虑的交织。一方面,个体意识到自己所秉持的意义似乎只是虚幻的泡影,这种认知上的冲击会引发内心的痛苦。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失去灯塔指引的航海者,茫然失措。另一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意义感会滋生出焦虑。人们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每一个选择似乎都没有本质的区别,生活仿佛成了一场没有终点和方向的徘徊。
然而,虚无主义对个人也并非完全只有消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个体重新审视自我和世界的契机。经历虚无主义的洗礼后,有些人可能会在废墟中重建更坚实的价值体系,开启一种更加清醒和自主的生活方式。